一個“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人,很可能是個無趣的人

36氪 於 29/09/2018 發表 收藏文章
編者按:“工作和生活之間要保持平衡”,“事業和愛情要雙豐收”,這樣的説法我們常聽到,各種媒體中也對能做到的人大加讚美。如果某人事業很成功,但是是一門心思全在工作上的工作狂,他人的評價就會有意無意地説他失去了什麼似的。然而,成年人生活的壓力確實很大,負擔很重,我們手頭最寶貴的資源就是時間,在眾多需要顧及的方面,應該如何抉擇?那些選擇了事業的人,是否真的錯失了“生活”?把時間投入在了工作以外事情上的人,是否錯過了夢想?本文編譯自Quartz的原題為“Work-life balance is an unhealthy myth”的文章。

工作不是生活的對立面。

如果你找到了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精神充沛、身體健康、熱情友好、忠誠可靠、生活有規律——那麼恭喜你。但同時,你可能是個挺沒趣的人,而且,你做的事情可能量並不大,你也不太擅長。



“平衡”的概念常常被人誇大,謎一般難以捉摸。很多人都探討過這個話題,覺得平衡的生活是健康的關鍵。不過,至於我們該不該、能不能把找到工作和生活間的平衡作為自己的生活目標,他們從來沒有下過定論。這是因為,如果你想在某方面特別擅長、出人頭地的話,那你就不能以平衡的生活為目標。

霍芬頓(Arianna Huffington)以前也是工作狂,現在成了“修養身心之福音”的宣傳者。她最近告訴特斯拉的CEO馬斯克説,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在分配自己的精力時,更應該要明智,要根據自己所處的情況和事態的輕重緩急來決定。但有時候,我們的注意力都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忽略了其他事情。有時候,我們視作最首要、最優先的任務也會改變。


雖説我們不想像馬斯克(要像他,難度也很大)那樣,領導四家企業,每週幹120小時,有時候上班都打瞌睡,但是他也不全然是錯的。因為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這是他的任務。 有時候,任務由你負責,企業由你挑大樑,你沒法不投入。通常,人會把精力都放在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上,不管你是滿腔熱誠還是勉為其難,你都會犧牲自己生活中的其他一些部分。

馬斯克能把自己的重擔分一點給其他人嗎?可能可以。但是現在特斯拉有麻煩了,作為CEO,他覺得要停下來休息根本不可能。而且,他是個挺“狂”的人: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現實”,開啟一些異想天開的項目,工作起來無休無止。他的生活有多“不平衡”眾所周知。但是,這麼強的工作動力雖説不是隻有好處,也不全是壞處。

就算你對自己的工作或者項目沒有那麼熱心,沒想出類拔萃,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也不是個理想的指導標準。其實,這個概念很有問題——如果我們覺得凡事都有一個完美的度,我們該向着“完美”前進的話,這種對“完美”的追求反而會帶來不必要的壓力。這個目標不但很難達到,本身也不是什麼值得讚揚或推崇的目標。


平衡的生活


“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這個概念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它的説法,彷彿生活和工作是割裂的兩個部分,有了工作,就不能生活似的。我們生命中每分每秒發生的一切都屬於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也不例外。如果硬要把工作和生活分開,其實是無形中誇大了勞動的重要性。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覺得“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和諧”這樣的説法比較合適,他説,“‘平衡’和‘和諧’兩個詞比起來,我更喜歡後者,因為‘平衡’聽起來似乎是二者只能取其一。”貝索斯覺得,工作做得開心,在家裏自然也開心,反之亦然。

也有人建議説,應該用“工作和生活的融合”這樣的説法,因為工作和生活本來就是互相交織的,“很多人努力達到所謂的平衡,或者聲稱自己已經達到平衡狀態,但事實上,他們只是放下了生活中的很多任務,操心的事情比以前少了。關鍵在於,要接受現實,然後想辦法在工作和生活的交織中找到自己的首要任務,讓自己更好地參與其中。”澤科爾(Josh Zerkel)如是説。

黑茲勒(Jeffrey Hayzlett)是一名電台和電視主播,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説,“生活和工作的融合”比平衡的説法來的好。“融合”更能體現人們對身心健康的需要,同時也不會顯得太新潮,讓企業高管們覺得難以接受。

不過,以上的説法還是都把工作和生活作為兩個類別的事物,將兩者區分開來。這麼説來,所有把工作和生活並列在一起的説法提得越少越好,這樣才會幫助人們意識到,生活就是此時此刻的一切,而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不説“工作與生活...”,那應該怎麼提才合理呢?

那就試試不提吧。如果需要睡覺就睡覺,需要鍛鍊、吃飯、休息,就儘管去做。如果你覺得週末也要收發郵件太勞累,就不打開郵箱。你不是別人的奴隸。既然是成年人,就應該承擔起責任,也應該找到自己的自由時間和空間,不要因為把握不好責任或自由而發牢騷,惹麻煩。



魚和熊掌?


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付出代價,都要承擔後果。接受了這樣的現實之後,我們才能把這筆賬算清楚,知道怎麼做才最適合自己。如果我們老想着“兼得”、“雙豐收”,社會就會把不現實的期待當作“理所應當”的基本,這樣一來,追求“理想”而無法實現的人就會覺得自己很失敗。

Evernote的CEO奧尼爾(Chris O‘Neil)最近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就吹噓説自己達到了生活和工作之間的平衡:他每天早早起床,鍛鍊,按照前一天晚上列出的待辦事項一件件完成,陪孩子爬山,整理自己的花園。但是,他也承認説,“事實上,要達到工作和家庭生活間的平衡非常困難。我常常出差,沒法每天準時回家吃晚飯。星期六對我來説很神聖,但也是我能做到的極致了。”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堅持,實實在在投入身心去做。如果你想當醫生,就要讀醫學院,去醫院實習,當上醫生後,玩樂和休息的時間就很少。你可能睡得少了,有時候心情會不好,但是這也不意味着當醫生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是不值得的。

同樣,如果你想做小説家,沒有人會花錢請你創作,至少一開始不會有報酬。所以,你就需要一份工作,這樣一來,和朋友玩的時間自然就少了,因為你閒暇時間要寫小説。你需要很強的自律性才能在下班後堅持工作,有時還要把自己和世界隔絕開來,甚至沒法參加家庭聚會,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你是在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努力,犧牲社交時間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那麼,這種“工作和生活間的不平衡”也不一定會有壞處。

如果你非要什麼都兼顧,只是人為地給自己增加了壓力,罔顧一腔熱血、高度自律投入工作帶來的滿足感。雖説你可能放棄了很多,但是你是為自己的夢想投入了全部,這樣的放棄,説是“失衡”也有些不合理。


我們該如何生活


我們過於強調“平衡”的概念,彷彿每天都是一樣的:每天面臨的責任和壓力;每天的希望和夢想;每天身邊人的生活和感情都是有所變化的。想要每天都過得規律又平衡其實很困難。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長處,不是所有人適合平衡的生活,某些人在“理想的生活”中,或許無法發揮自己的潛能。

看到有些人對待工作時,充滿動力,充滿事業心,反而勸導他們要顧及其他方面,只因為其他人無法應對同樣的高壓,未免有失偏頗。同樣,如果你不是有事業心的人,也沒有必要看別人活在高壓鍋裏,就逼着自己也效仿,給自己很大壓力。不過,大家在認為自己忙碌的時候,就需要提高警惕,難道我們是真的很忙嗎?

很多人都喜歡把“我很忙”掛在嘴上,但事實是,很多人只是不專心,注意力分散。我們最需要的不一定是休息,而是要抓緊時間,集中注意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正如貝利(Chris Bailey)在《紐約時報》中所説,我們拖拖拉拉、浪費時間裝出來的“忙”,查郵件,盯着社交媒體,可能是我們用來象徵自己地位,拿來炫耀的資本。貝利覺得,你的工作如果越複雜,就越需要你全神貫注,你工作的效率反而越高,短時間內能做成很多事情。他認為,我們工作的時候,應該放聰明點,在短時間內努力地工作,這樣人生體驗會更豐富,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貝利説的確實有道理,如果你的工作很有挑戰性,你對工作也很有熱情,你一般不會覺得自己付出時間和努力,全是白白犧牲,從而覺得委屈鬱悶。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工作很無聊,對自己未來的發展也沒什麼幫助,那麼你會想逃避。在後者的情況下,你需要的是增加自己工作中的挑戰,而不是減輕自己的負擔。

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的追求不同,對時間的需求也會改變。如果幸運的話,我們有時候會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我們也想把精力都投入其中。但是生活常常會有變數,有時候不得不隨機應變,如果自己生病或者家人有需要,只能少做點工作;如果任務期限將至,重要的項目就快交付了,就加緊投入工作。

生活有起伏,工作量也時常變化,少的時候閒得慌,多的時候壓力大。雖然短期看起來可能很極端,但是總的説來,還是能達到某種平衡。

所以,我們應該把眼光更多地放在此刻,不管是撫養孩子還是工作,不管是維繫友誼還是維持健康,還是任何自己覺得有益處的對時間的安排,都認認真真投入去做,這樣你才有機會在某個方面做得出色。而不要執着於達到“工作和生活的完美平衡”。自己現在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或許以後的人生中還會有機會去投入。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資料來源:36K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