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不只在矽谷
《星際穿越》裏馬修-麥康納留給女兒的是一塊漢密爾頓(Hamilton)機械錶,而不是智能手錶,否則要如何以莫爾斯碼傳遞信息會成問題。當然你也可以反駁,如果是塊Apple Watch可能更省事,直接在屏幕上顯示座標了麼——如果幾十年後,那塊Apple Watch還有電還能走的話。
而不為“表迷”所知的是,漢密爾頓這個美國精神象徵性品牌實際也隸屬瑞士鐘錶集團斯沃琪旗下。斯沃琪集團年收入2015年有望達到100億瑞士法郎——與年收入破千億美元的蘋果自然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後者僅App Store一年的收入就超過100億美元。但考慮到斯沃琪的收入是純鐘錶業務的收入,就不容小覷。三分之二瑞士產機械錶的機芯來自斯沃琪集團的ETA部門。傳統瑞士名錶的影響力,要比許多人以為的深遠得多。
一個尷尬的事實是,大多數對Apple Watch感興趣的科技宅,只是拿它與那堆“半成品”智能手錶做比較,而對真正的瑞士鐘錶世界知之甚少——甚至,心懷偏見,認為“機械錶”只是過時的模擬時代的技術。如果他們願意瞭解更多,就會明白瑞士名錶同樣是一個色彩斑斕、充滿活力的世界,而不是隻會用奢華材質堆砌高昂價格的“男人的珠寶”而已。
就以智能手錶的通病——電池續航來説。Apple Watch的18小時一天一充雖然不是智能手錶最長記錄,但相比Pebble那種為了多幾天續航而犧牲彩色顯示屏採用電子墨水的“閹割”體驗,還是一個不錯的“能耗比”平衡。傳統瑞士製表業是如何解決動力問題的呢?我來舉兩個非數碼卻一樣高科技的例子。
首先是瑞士製表業中“炫技派”的代表,1833年創立於汝拉山谷的積家(Jaeger-LeCoultre)ATMOS空氣鍾。1928年,瑞士工程師Jean-Léon Reutter挑戰物理定律,設計出一個無需外力作用可以永不磨損恆動運轉數百年的鐘表機芯。積家錶廠驚歎於其革命性發明,向其提供了錶廠專業製表技藝作為支持,以改進其恆動機械裝置並保證其得以開發,ATMOS空氣鍾由此誕生。在一個密封罩內充滿混合水銀蒸氣,氣體因温度升高而膨脹,因温度降低而收縮。密封罩如同一個機械肺,隨着周圍空氣温度的變化而呼吸,其收縮和膨脹運動為發條上鍊,從而帶動時鐘運轉。攝氏1度的温度變化就可以提供運轉48小時的動力。這是人類發明過的最接近“永動機”的機械裝置之一。
其次是創立於2012年的新鋭品牌HYT。2002年Lucien Vuillamoz先生第一次提出以液壓動力驅動腕錶想法,耗時十年研究攻克各種技術難題,終於在2012年推出人類歷史上第一隻以液壓驅動的腕錶H1,震撼了全世界。原理其實非常單純:兩個可伸縮的儲水槽以一條極細的玻璃毛細管彼此連結,其中一個水槽儲有螢光黃的含水液體,另一個則存放較為黏稠的透明液體;依靠液態分子的互斥作用,讓兩種液體不至互溶,且驅動兩個水槽收放產生源源不絕的動力。為了做到精確,特殊液體採用了納米技術製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品類“液壓機械錶製造”(Hydro Mechanical Horology)由此誕生。而繼H1、H2之後,HYT家族的第三代作品H3也剛剛在巴塞爾表展公佈。
科技創新,絕不只發生在矽谷和數碼領域。攔住人們去了解瑞士鐘錶迷人世界的不只是高昂的價籤,更是好奇心的缺失與刻板印象的枷鎖。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