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一日,電子產品會成為經典、進入博物館嗎?

36氪 於 09/04/2018 發表 收藏文章
編者按:所謂時尚是一個輪迴,但經典款的設計從來都毫不過時,比如名錶、名包、名車、經典造型……我們可能都會覺得,像電子產品、網站、APP這種更新換代如此之快、一週一更新的產品是不可能存在“永恆”一説的,但作者Adam Kopec卻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原文Can Digital Products Be “Timeless?”



由於在HODINKEE工作的原因,我幾乎每天都接觸到標誌性的、永久性的設計。從我桌上的古董手錶和設計物件,到週末開的經典車型,我很幸運地身處永恆設計的包圍之中。

然而,在我來這裏工作之前,“標誌性”和“永久性”從來都不是我在與初創公司合作時描述電子產品所使用的詞彙。“它能解決問題嗎”?“這有用嗎”?“這個設計容易被理解嗎”?——這就是我常常關注的問題,但在職業生涯中我從未想過另一個問題——“這種設計是永恆的嗎”?


勞力士Submariner,永不過時的設計

永恆的設計是什麼呢?

要使產品成為永恆,首先,從根本上來講,它必須設計精湛。

其次,它必須具有代表性,因為它在這一領域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並且從文化角度講,可以立即被認出來。

然後,(這是至關重要的部分)它需要足夠的時間來證明它作為永恆設計的價值——不管經過多長時間,今天,或者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想知道,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供消費者使用的網絡已經接近30歲了,為什麼我們不認為電子設計是“永恆的”呢?

電子設計的缺陷

好吧,大多數的電子產品在設計伊始就沒打算走“永久性”這條路。網絡是一種活的媒介,而且可能是設計師們能夠以最快速度改變的東西。為了能讓企業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去,整個模式的轉變可能會在一夜之間發生,各種平台你唱罷來我登場,設計也有可能會被顛覆。

然而,情況並非總是如此。有時,電子設計能克服一切困難。所以我想説,也許有一天電子產品會被人們認為是永恆的。

保時捷911 vs Google主頁


Google最基本的設計已經有20多年沒有變過了(從互聯網角度來説,可以算作是永恆了)

讓我們看看兩個產品:保時捷911和Google主頁。在90年代後期,當Google的競爭對手(MSN, Yahoo!)想讓每個人都將其作為訪問的目的地時,Google仍然心無旁騖地專注於一件事——創造出最好的搜索體驗。

相比之下,保時捷911在誕生之初就摻雜着司機的想法——沒有輕浮的豪華內飾或者瑣碎的細節,只有可靠、純粹的駕駛體驗。


本質上是相同的視覺設計,但在表象之下有無數的創新。圖片來源:WIRED

這兩款產品都有良好的設計——簡單、新穎、不引人注目。它們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具有代表性的、受人喜愛的,而且一眼就能認出來的產品。它們都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更新得越來越好。也許最重要的是,這兩款產品在推出時和今天一樣給人毫不過時的感覺(如果產品不是給人感覺更好的話)。

引用那麼,為什麼保時捷會激發起人們的永恆感,而Google卻沒有呢?


永恆跟媒介有關嗎?

是因為物理對象在保有持久性方面具有更多的內在魔力嗎?也許在二維空間中會丟掉一些什麼東西?但是永恆的平面設計或者標誌呢?其實關於一些二維的永恆產品的例子我們還是看得到的。

也許比起魅力來,911最主要的特點還是簡單好記?好吧,Google把全世界的數據進行了索引,並以一種簡潔易懂的方式給大家展示了出來(這麼做還是非常令人愉快!)更不用説它們的塗鴉也很迷人。


Googledoodles之一

有的人可能會説,三維產品能夠實現永恆是因為它具備一項優勢,即材料。從字面意義上講,他們的設計師選擇的材料是有壽命的,觸碰得到的,並且隨着年齡的增長會變得更討人喜歡:Leica M是由黃銅製成的,用得越多,感觸越好。Moleskin皮革筆記本隨着使用會變得更加柔軟。保時捷的引擎隨着行駛里程的增長磨合的會越來越好。而勞力士手錶縱橫保持最為精確的時間。


為什麼電子產品卻無法收穫同樣的讚賞呢?臉書和推特這兩款產品,你用的越多,越會帶給你更好的體驗。而在Reddit的首頁和Instagram的“發現”中,你瀏覽的越多,為你定製的顯示就越多。你每次購物的時候,亞馬遜的推薦都更加準確。你的相機應用程序滿載你最喜歡的記憶。Pinterest成為了你靈感的主要來源。

永恆的設計嗎?Facebook的內容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好,但Facebook的Newsfeed設計——顯示你朋友的各種活動——卻基本保持不變。從前當Myspace把廣告的地位放在用户體驗之前的時候(最終導致了它的失敗),Facebook以一種極其簡約的設計來迎合用户的體驗,他們關注的核心問題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向前看

工業設計師會優先考慮壽命,而電子設計師會優先考慮彈性,以跟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這種不斷變化的速度是電子設計中想要達到“永恆”看起來任重道遠的原因。但這並不意味着這是不可能的。



雖然我認為電子設計師必須繼續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隨着互聯網的成熟,像Facebook和Google這樣的公司有足夠的時間證明自己可以像保時捷等公司一樣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永恆”產品,我認為作為設計師和消費者的我們,將會享受後見之明,將電子設計視為永恆的永恆。

總有一天,這些設計會跟它們的三維“兄弟”產品一樣,在我們的心靈和博物館中找到一席之地。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資料來源:36K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