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與 Amazon 之間不能不說的競爭

36氪 於 09/09/2014 發表 收藏文章

Google和Amazon看似是兩家基因完全不同的公司:Google以廣告為生;Amazon則是一家電商。但是,商業世界中是沒有明確的界限的,哪裡有市場、哪裡有利益,大家就會蜂擁而至,這在互聯網巨頭之間也不例外。當人們都在談論Google和蘋果之間的風格路徑差異的時候,可能大家沒有註意到,Amazon正迅速成長起來,並已經成為了Google最強勁的競爭對手之一。

雙方不僅在各自的核心業務領域(零售和廣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並且在不斷擴展自身業務線的過程中,在智能手機、流媒體視頻、雲計算、無人機等非核心業務領域也形成了直接對抗。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James McQuivey表示,Google和Amazon正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那就是:雙方都希望在用戶有任何需求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

核心業務的競爭

  • 零售業務領域

雖然Amazon的核心業務是出售各類商品,Google則是廣告銷售,但這兩項業務本身就是有所重合的,因此兩家也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競爭。 Google希望用戶在想要購買藍牙耳機或登山靴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使用Google的搜索引擎,這樣它就可以向用戶展示相關產品的廣告。但調查顯示,現在越來越多的網購用戶直接在Amazon上進行搜索,並不通過Google。

ChannelAdvisor公司(一家幫助零售商管理在線廣告的公司)的CEO Scot Wingo說:問題就在於,消費者在網購的時候會從哪裡開始? Google一度長期統治這個領域,是人們進入互聯網世界的首選入口,包括網購。但如今Amazon奪回一城, 至少已經開始成為大部分衝著網購去的用戶的首選入口。

一些分析師認為,Amazon的崛起與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密不可分。不同於瀏覽器對PC互聯網世界的統治地位,App才是移動互聯網上最重要的入口,由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的使用率越來越高,下載和使用Amazon官方app的用戶數量也越來越多。 Amazon的app可以直接搜索商品,並且只需很簡單的幾次點擊就可以完成整個購物過程。因此對於網購用戶來說,先在Google上搜索再跳轉至Amazon網頁進行購買的購物方式已經不太適合移動端的購物體驗。
對此,Google也有應對措施,利器就是其擅長的廣告業務。 2012年底,Google推出了新的廣告產品Product Listing Ads,這可以說是一個專門針對中小商戶推出的廣告產品。 PLAs同樣是關鍵字廣告,和自然搜索結果一起出現在搜索欄裡,但當用戶把鼠標移到搜索結果上時,搜索欄的右邊就會出現這個商品的圖片和具體信息,包括價格、用戶評論等。從數據來看,PLAs在吸引用戶點擊和購物方面卓有成效。最初,PLAs是免費提供給商家的,但是後來,它也開始向商家收費。但Amazon並沒有接入PLAs廣告系統,這將會影響到Amazon商品展示的位置和信息量,從而大大降低從Google導流過去的用戶量。

在與零售相關的領域,兩者也打的不可開交。例如,在支付服務方面,Google率先推出了Google Wallet用於線下的手機支付場景。而就在最近,Amazon也在線下支付領域頻頻動作,先推出了管理禮品卡/會員卡的Amazon Wallet,後又推出了信用卡刷卡器Local Register。再例如,在當日送達服務方面,Amazon不僅在全美大量建設大型倉儲設備,還率先在去年底推出了Prime Air服務,即”利用無人機在半小時內把快遞送到你家“的一項服務。而就在今年8月底,Google公開了其秘密進行了2年的無人機計劃Project Wing,也將主要用於送貨。

  • 廣告業務領域

而在Google的核心業務領域——廣告方面,Amazon也已經開始佈局。在廣告行業,Amazon一直被稱作“沉睡的巨人”,因為它匯聚了海量的與消費相關的數據,在廣告主眼中價值不可估量。多年以來,Amazon一直在自己的網站上投放廣告。 2010年底,它悄悄的開始在第三方網站上為廣告主做精準廣告的投放,卻一直沒有被披露,直到2012年年中,Amazon才正式將其命名為“亞馬遜廣告平台”(Amazon Advertising Platform) 。這項服務將與Google Adsence產生直接競爭,並且,分析師都非常看好這項業務,認為很有可能成為Amazon的下一項支柱性業務,雖然在營收上尚無法對Google造成威脅,但難說Google就沒有感受到壓力。

非核心業務的競爭

  • 移動數據領域

Google在移動領域通過Android執掌一方天下。通過Android,Google大量置入其搜索引擎、地圖、支付等自有服務,不僅帶動了Google廣告業務在移動端的發展,也幫助Google獲取了大量用戶在移動端的使用數據。而Amazon也相繼推出了Kindle Fire和Fire Phone,希望構建自己的移動生態。為此,Amazon用自家服務大量替代Google的服務,比如默認的應用程序商店就是Amazon Appstore而非Google Play。並且,這對於Amazon獲取用戶全方位的需求和行為數據也很​​有價值。

  • 數字娛樂內容領域

Google有YouTube,Amazon也有針對Prime會員的Instant Video視頻服務,並且這兩年也一直在做自己的視頻內容。近期,Amazon則花10億美元收購了遊戲視頻直播網站Twitch,這也是Google一直覬覦的對象。 Twitch不僅有堅實的遊戲用戶基礎(大部分是年輕的用戶),有助於Amazon將其數字娛樂內容版圖擴張至遊戲領域;還有著很完備的視頻流媒體基礎設施,有助於Amazon未來搭建流媒體視頻服務。

  • 雲計算服務領域

雲計算服務是一個利潤可觀的商業領域,尤其是企業級雲服務,正成為越來越多中小企業的選擇。目前,AWS是企業雲服務的領先者。 有報告稱,AWS正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企業雲服務之一,很大程度上支撐了Amazon近年來的股價上漲。 Google也不甘把這麼大塊蛋糕拱手讓人,於是也藉助自身強大的數據承載能力和高效的計算能力推出了Google app engine。從客戶上來看,AWS既有Netflix和Instagram這樣的互聯網企業,也包括NASA、中情局等重量級客戶。而Google的雲計算服務相對年輕,其客戶包括Snapchat、Secret等。

兩者在雲計算服務商一度大打價格戰。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為了追趕Amazon,Google在今年3月宣布下調其云計算服務的價格,其中數據庫服務BigQuery價格跳水達到85%之高。 Amazon也不甘心,隔天便宣布了降價措施,最大降價幅度達到61%,大有與Google對抗到底的意思。

科技界的分析人士認為,Google和Amazon之間的競爭只是未來互聯網發展的一個縮影。互聯網巨頭們都在爭相擴張自己的業務線以覆蓋更廣泛的服務領域,希望最大限度的將用戶留在自己手中。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巨頭們不可避免的會進入彼此的核心業務領域,或同時進入新的業務領域。因此,巨頭們的針鋒相對在未來將會越來越普遍。

[36氪原創文章,作者: Claire]


資料來源:36Kr
標籤: Google  Amazon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