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可穿戴技術可能幫助人類實現永生?

36氪 於 11/02/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永生的第一步,是儘可能多地幫你留下活過的印記。

在科幻電影作品中我們看到過類似智能眼結合植入芯片幫人們記錄和管理記憶的裝置。現在科技發展雖然還沒有到這種地步,但其實已經有幾款終生相機可供選擇了。比如以下四款產品:

Autographer這款可穿戴相機設備,可以像項鍊一樣戴在脖子上,也可以別在衣服上,一天幫你拍多達2000張照片。同類產品Narrative則每分鐘固定拍兩張,同時自動幫你打上基於GPS的地點標籤。

Nixie正常情況下可以戴在手腕上,但酷炫的是把它解下來就會變身飛行器,以第三人稱視角拍一段視頻然後回到你手中。另一款智能相機Trace個頭大一些,但功能也更驚人,因為它可以自動鎖定商標或被拍攝對象的衣服,從而自動追蹤拍攝。

有了這些設備,後人或許就可以通過如虛擬現實頭盔之類的沉浸式設備體驗你看到過的世界了,也算是視覺上的一種永生形式吧。

但全球這麼多人,如果每個人都存下自己一生的記憶,數據量太大而且很難實現有效管理。所以我們需要基於雲的社會化服務,自動幫人們把這些信息保存到雲端,同時加上如地點、天氣、日期、動作或音樂選擇的標籤方便管理。其實仔細想想,很多社交網絡其實已經在做個人信息(記錄)管理、聚合和可視化的工作了,比如Facebook的年度瞬間、微博關鍵詞、甚至微信的年點贊量和支付寶的十年賬單。

那麼,除了相機和標籤,還有什麼可以幫你收集關於個人和這個世界的信息?

傳感器、傳感器、還是傳感器。四年前36氪就預言過,移動終端的傳感化帶來無限機會,每個傳感器都可以承載一個細分行業。目前我們知道的,不僅手錶手環上有傳感器,還有衣褲上坐墊上牀罩上,到雨傘上行李箱上輪胎上路燈上等,可以測心率、測血糖、測血管內部情況、測大氣環境,測測測。

這些海量數據可以做什麼?從某種意義上説,可以重塑一個人,一段記憶,甚至整個世界。從個人層面看,MIT Media Lab的Inside Out項目就是通過各種可穿戴設備測量數據,把一個人全面的的身體信息可視化地呈現出來,最終可能實現時光倒流的效果,比如使用浸入式3D虛擬現實頭盔可以讓人感知到當時的感覺。

聽起來不錯,但這些和永生——傳説中的長生不老還是不太一樣。真正的壽命延伸呢?

當然醫療進步或許可以幫助延長人類身體壽命,這包括對關於個人身體海量數據的整合應用和技術手段的提升。2015年,我們總結了50家值得關注的醫療創業公司,涉及數據管理、診斷協助、輔助治療和康復、慢性病管理等服務。移動健康管理方面是可穿戴大展拳腳的地方,具體可移步加拿大七橡樹健康管理中心科研總監、中國醫院協會健康與疾病管理分會顧問張弓在36氪的投稿:移動健康管理沒那麼簡單

不過有人認為,全腦模擬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永生。人腦中有3億多種認知模式,神經系統中有大概850億個神經細胞。科學家大致給出了兩種複製全腦的方法,複製轉化或逐步取代神經元。複製轉化是指,首先為大腦掃描和繪圖,經過複製轉化後,存進電腦系統。逐步取代則是説,並不模擬大腦的具體結構,只是把底層神經元的算法和數據結構翻譯成編程語言。

先不説模擬大腦的功能在技術上可否實現,就算可以其計算量也是巨大的,除了神經細胞數量太多外每個神經元的複雜程度也是個問題。不過,藍腦計劃的領頭人Henry Markram曾經在2009年成功模擬了小白鼠的一部分大腦,他認為在十年內人工大腦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就算有了有大腦的機制,機器人會有人類的意識嗎?有人類大腦的機器人會自言自語嗎?如果收集了各個領域精英的分身,那我們什麼時候去打外星人?如果要星際穿越,我們選擇哪些人去建立烏托邦?

或許,我們更應該問的是,人類真的有永生的必要嗎?

題圖來自網絡

[本文參考以下來源:wired.com, amyxmckinsey.com]


資料來源:36K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