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手機成癮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紐約時報近日對Google的三號人物Sundar Pichai進行了採訪,與他討論了手機過多闖入大眾生活的問題。
你覺得手機是不是走上了一條不被社會待見的道路?我們是否存在過度使用的問題?
我不這麼看。我覺得手機已經在大眾生活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大家從中獲得了很多,當然用得也很多,有時候的確造成了不應有的干擾。手機無疑是需要演變的。
我認為手機現在還處於非常初期的萌芽階段。智能手機出來大概有6、7年的時間,對於大多數人來説,也許出現在他們生活中也就4、5年的歷史,對吧?
回過頭來想想,以前大家每天看電視或別的什麼也有6個小時。所以説大家看電視的時間也很長。在某些情況下手機部分改變了這一點。我認為大家做這些事是因為他們希望如此。
你經常説產品應該“以用户為中心”。什麼意思?
你懂的,到最後目標應該是替用户解決問題,讓他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等。
我的確認為在體驗方面需要進行多得多的思考,考慮清楚在合適的時間、在他們的確需要的時間去打斷用户。比方説,我們是否需要設計系統區分來電(如老婆打過來跟其他人打過來),系統如何自動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呢?
我想每個人都意識到手機以此前不可能的方式解放了大家,並且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然後大家開始做在飯桌上檢查郵件之類的事情。Google有沒有正在做一些事情讓大家回到該去的地方並降低看自己手機的誘惑?
你的這個問題跟技術沒有關係。孩子們是否應該在吃飯時看手機?我不知道。在我看來這是父母的選擇。然後也有人吃飯的時候看電視。
有人在開發一些產品,比方説暫時關機的app。因此開發者和消費者似乎看到利用技術去降低不斷使用手機的誘惑的需求。
但是大家對電子郵件也提出過這樣的要求。而社交網絡也必須處理一個人暫時不在的情況。所以在我看來這並不是針對手機的。我也不知道這些事情究竟有多少是發生在核心層面,有多少是無關緊要的。
我認為我們需要讓所有這些更適合於用户—你不希望它吸引注意力,你不希望它僅關乎技術或產品本身,我的意思是説,一切都要以用户為中心,它應該讓用户更快樂。
我們必須設計真正以用户為中心的產品。然後在用户如何選擇自己生活方面應該劃出一條線。這是他們的選擇,我們會很小心,不就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的做出規定。如果有第三方app在這方面做出不錯的話,我歡迎他們在我們的平台之上進行創新。
你在Google升職了之後,有沒有注意到大家在會上用手機少了?我有個理論,就是你可以通過觀察會上有多少人看手機來判斷主持會議的人的重要性。
手機出來之前美國企業開會的時候用的是筆記本。我就見過召開最高層會議時很多人都在用筆記本。這兩種東西的使用模式有所不同—白天我從來都不看電子郵件。多任務我根本就不做。我不知道如何可以一邊開會一邊看郵件。不過的確看到有人能更有效地做到這一點。但我不能。
通常而言,我開的會都是儘量讓有必要出席的人出席並且讓大家儘量參與的。
兩年前第一款Android Wear出來的時候,它推廣的一項功能就是可以看一眼郵件而不需要掏出手機。
信息應該是在你需要或想找的時候出現,不會給人造成干擾。比方説開車的時候如果需要掏出手機看信息的話會很危險。
所以Android Auto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在合適的時間給用户提供他想要的東西。是不是隻用講話就能得到答案,從而不需要打開手機?這些體驗是我們在思考的東西。
我們尚處在早期發展階段。現在有太多的解決這些事情的負擔壓在用户身上,我認為這些負擔應該是有我們來承擔的。
用户揹負了什麼樣的負擔?比如他們必須清理所有的通知?
現在的情況是在你不應該被打斷的時候有人打斷了你。這個負擔現在是用户來承擔的。
你覺得用户是不是應該更加信任系統?大家檢查郵件都快成癮了,這種情況有時候是因為他們希望這樣,有時候則是怕老闆或重要的人給自己發了郵件。以後會不會這樣,大家開始相信不是重要的電子郵件不會發過來。類此的功能是有的,但是大家對其依賴程度比不上鬧鐘。
比方説Now現在就能做到這樣。以後大家會對它形成依賴的—Google將讓我知道什麼時候出席一個特別的會議。我們會在適當時候打斷你。我認為現在好的應用對於通知會進行非常審慎的思考。
比方説社交網絡在告訴你聯繫人是誰方面做得很好。Gmail的優先級收件箱也是一個好的例子—幫你挑選郵件。
但並不是所有用户都喜歡這個。有人更喜歡自己控制。就我而言這有點聖盃的味道:如何改進所做事情的質量,如何讓接近人類水平的智能或由優先選擇?去理解背景、理解這些事情的主觀性?這些我們都還在路上。
當然也有許多糟糕的應用,儘管誘因各異,但基本上都是為了讓大家回到應用。系統出現這樣的事情,我們得找出辦法讓它變得更好。
你是否認為不擾人正在變成一項功能?比方説如果我有一項Google Calendar,設定之後其他的時間它都不會理我,然後在我需要的時候會出來告訴我某件事情,這樣的話不跟我説話就是一項功能。
任何好產品都有有約束。在我看來,你得做用户希望的事情,所以這與應用無關,重點是在用户。如果用户對日程應用的要求就是當天提示一次的話,你的説法是非常正確的。
但現在還不能説呈現出這樣一種整體趨勢,不過特定用例下這種情況是存在的。
不過有些情況下大家甚至會需要更多—比方説健身應用可能需要更多地提示用户堅持健身,並在日程安排中將這樣的事項置頂。對於我來説這是同等重要的功能。這樣的需求會有很多。如果我忘記了孩子的生日,我會希望手機發出尖叫,直到我為此做了一些事情為止。
你有沒有拿起手機然後卻突然忘了該幹什麼?
當然有過這種情況。有時候我只是下意識地拿起手機,然後就是看看,實際上當時我根本不需要看。
你有沒有什麼預防措施?我的策略是不允許自己隨身攜帶手機到處走。手機必須放在一個地方。
我也有自己的做法。比方説Google I/O主旨演講開始前我們一般會出去吃飯,我會讓團隊所有人把手機放進籃子裏面,好讓大家吃頓好飯。結果發現做公關的那幫人最緊張手機不在身上。
你和Larry Page都説過希望技術逐漸融入幕後。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説不要把技術呈現給用户。而是要打造用户體驗。我們開發Chrome時把一切跟Chrome有關的事情都進行最小化,其目的就是用户可以把時間花在關注的網站上。我們希望用户的關注焦點放在使用的內容上。產品之所以叫做“Chrome”是因為我們希望把瀏覽器的鉻合金最小化。
偉大的產品就做這樣的事情。如果你開發搜索引擎,在讓用户獲得合適信息方面有那麼多複雜的技術。你真的是希望所有這些都融入到後台,這樣作為用户的話那些東西你都不需要知道。
但是你是否認為有時候體驗就是沒有體驗?
是,Chrome就是這樣。我們一直圍繞着頂部要不要那些按鈕在爭個不停,我們希望做減法。有很多很多情況下我們都在扮演一種剋制的角色。
好的產品設計涉及到所有這些東西。這就是為什麼我會給出那個希望手機在我忘記了某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時尖叫出來的例子,但我也希望手機在我正在進行重要事情的時候不要用哪些不那麼重要的信息來打擾我。這就是我的想法。用適當的方式服務用户,為此,有時候你需要消失一陣子。
本文編譯自:bits.blogs.nytimes.com
資料來源:36K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