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大數據指導精準農業種植的趨勢毋庸置疑,國內外也已出現不少農場管理軟件輔助數據化運營,但在產生落地應用前,如何獲取數據是擺在創業公司面前的第一問題。
除了從農技、農產品流通等偏重線下的服務切入,市場上也不乏物聯網、衞星遙感、無人機等數據採集技術。此前36氪報道過不少通過物聯網硬件切入種植的公司,比如CropX、Sentek、Apitronics、e-kakashi (日本)和Insentek(中國)、大氣候農業,但這種方式鋪設成本較高,也許更適合經濟農作物和細分場景,比如Agrilyst(温室種植)、Edyn(都市人後院種植)等公司做的事情。
而衞星遙感數據則能以較低成本快速獲取大面積農田的數據,此類公司如Descartes Labs(從美國國家實驗室剝離)、乳業巨頭Land O’Lakes於2013年收購的Geosys、Mavrx(由於衞星圖像會被雲層遮擋、分辨率低,已經轉向無人機監測農業生產)等。
農業巨頭孟山都在此也有佈局,2013年其以9.3億美元收購加州氣候公司Climate Corporation,通過氣象、天氣、降雨、地質土壤等數據預測作物產量,從而提供意外天氣保險服務。該公司也曾在2012年以2.5億美元收購種植技術公司Precision Planting。
最近國內一家名為“佳格大數據”的公司也希望衞星遙感切入農業大數據,該公司由前NASA科學家張弓、美國能源部國家實驗室科學家王藴剛合夥創建,核心成員還有專業衞星影像深度學習算法的顧竹博士、原孟山都中國市場總監張文鵬。
佳格以衞星遙感、計算機視覺技術收集、處理、分析數據,並輸出SaaS農場管理軟件(佳格大數據耘境平台)、空氣污染實時監測以及佳格霾圖等產品,為農業公司提供資產管理、種植指導等服務,並希望在後期通過大數據切入貸款、保險服務。
衞星圖像的獲取已經不是難題(市場上有不少公司提供該服務,36氪曾做過梳理),但由於中國耕地地塊分散性嚴重(2013年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078公頃,在全球239個國家和地區中僅排172位),無法利用美國大片耕地的圖像處理方式。
中美農業耕地差異(上圖為中國,下圖為美國)
技術公司通常會利用光譜顏色來對衞星遙感圖上的耕地分塊,但由於中國耕地分散,佳格會通過深度學習算法來做識別,要素包括紋理、地壟方向、間距、稀疏程度等。結合植被動態、過去數十年的氣象信息後,通過近紅外波段、可見光信息來計算每一塊地的光合速率、蒸騰速率(土壤水分含量)等,最終推算出植物生長走勢,從而指導種植。
通過深度學習算法識別地塊
這呈現在佳格大數據耘境平台這套SaaS農場管理軟件上,它類似於於2011年創建的矽谷公司FarmLogs,通過雲服務幫助農場管理耕耘、澆灌、播種、施肥、噴灑與收割。
耘境綜合管理平台
佳格大數據董事長張弓告訴36氪,一些大農場擁有幾百畝地,但很少是連成一片的,故而其客户往往首先利用佳格軟件進行資產管理,也就是遠程可視化查看自家土地,進而對土地分級。再舉幾個具體的應用場景,佳格通過氣象信息預測天氣從而幫助農民判斷是否要灌溉,避免水資源浪費;根據一塊地過去數十年的產量、災害情況來判斷它適合種什麼品類、土地資產價值(已經有土流地磚服務商利用佳格做土地資產評估);監測到蟲害後,通過軟件遠程遙控植保無人機去撒藥……
遠程遙控無人機植保
目前佳格已經擁有一些管理千畝土地的客户,但並未透露他們的名字以及收費情況。不過張弓表示其遠期盈利模式在於金融,比如構建以農業和環境數據為基礎的系統風險評估工具,為農業金融提供風控和投資決策分析。
該公司創建於2015年7月,已於同年9月獲得經緯中國和磐谷資本的千萬級人民幣天使投資,團隊已有30人。
資料來源:36K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