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掌門人:機器人時代,人類為什麼更要學會演講?

36氪 於 22/08/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微信搜索“36氪”,獲取更多高質量內容.點擊進入36氪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創新工場”(ID:chuangxin2009)

引用由於人們之間的連接不斷增強,演講這個人類最古老的藝術之一正在我們這個時代獲得新的生命。我想説:無論今天公共演講有多麼重要,未來只會更加重要。

知識一定要變得越來越專業嗎?

2001年末,當我在考慮接受TED的時候,我正在遭受巨大的商業破產——苦心經營15年的公司瀕臨倒閉。當時,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這點讓我在考慮是否接手TED時無法下定決心,我擔心會再次失敗。最終説服我放手去做的是一本書——戴維· 多伊奇的《現實的結構》(The Fabric of Reality)。在這本書裏,作者問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知識真的一定要變得越來越專業嗎?我們獲得成功的唯一方式就是對越來越少的領域知道得越來越多嗎?

多伊奇指出,我們必須區分“知識”與“理解”。在具體領域的知識會不可避免地變得專業化。但“理解”不需要專業化,理解任何知識的關鍵是理解某種語境。在一個巨大的知識網絡中,你無法真正理解其中小範圍內錯綜複雜的節點,除非將鏡頭拉回去,看看全局,看看那些線是如何更廣泛地相互連接的,你才能獲得真正的理解。

我認為,這就是TED 令人興奮的原因。

在TED大會上,所有知識都被連接成一張巨大的網。TED 對每個人都有所裨益,或許當時認識不到這種裨益是什麼,但通過思考這些思想,人們獲得了更深刻的理解。TED 的存在並非只依靠技術(T)、娛樂(E)與設計(D)之間的協同作用,而是依靠所有知識的連接。
從工業時代到知識經濟,從專業化到大融通

當下,我們對知識的價值、目的、獲取手段等諸多認識都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在工業化時代,不論對一個公司還是一個國家來説,成功的關鍵就是為物質產品的生產積累大量的專業知識:地質學旨在發現並開採煤炭和石油;機械工程旨在建造操作工業化規模的機械;化學旨在有效地生產大量的物質,等等。

然而,未來是知識經濟,人們對知識的需求則完全不同。傳統上由人類支配使用的專業知識正日益被計算機接管,石油的發現不再依賴於人類地質學家,只要用計算機軟件對大量地質數據進行計算就能實現。今天最傑出的土木工程師不再需要人工計算一座新建築物上的應力和應變,計算機模型就可以完成。我親眼看到一台IBM 沃森計算機試圖診斷一位有六種症狀的患者。當醫生們絞盡腦汁進行大量測試以獲得更多數據時,沃森在短短几秒鐘裏就通讀了4 000 篇最新相關研究論文,對每種症狀進行概率計算,最後以80% 的可信度得出結論,那位患者得了一種只有一位人類醫生聽説過的罕見疾病。

於是,令人沮喪的問題來了——

機器越來越聰明,我們人類還需要做什麼?

未來機器變得越來越聰明,能完成人類分配給它們的任何專業性任務,那麼,還需要我們人類做什麼呢?

人類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人性化,在工作方式上更加人性化,對待學到的知識更加人性化,對如何分享知識更加人性化。這意味着什麼?沒有人知道確切的答案,但它很可能包括:

更系統的戰略思想。機器將會承擔單調乏味的工作,但我們需要懂得如何更好地設計機器,使它們更有效地協調運轉。

更多創新。我們生活的這個互聯網時代具有無限的包容性,這對於那些真正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來説有着巨大的優勢。

更多創造性。機械能製造我們需要的許多東西,這就使人類的創造力得到解放,不論是科技發明、設計、音樂還是藝術。

更多發揮人類獨特的價值。假如人類固有的天性得以培養,人為人服務的行業將會蓬勃發展。研發機器人理髮師或許是可能的,但這種服務足以取代與一位優秀的人類髮型師或治療專家的閒談式互動嗎?我表示懷疑。未來的醫生或許能在輔助診斷方面請求電腦沃森的幫助,但這應該使醫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真正了解患者的生存環境。

在這樣的變化下,未來對人的知識要求,不是更多更專業化的知識,而是需要:

• 背景知識。即意味着了解更廣泛的背景,了解事物是如何相互聯繫的。

• 創造性知識。創造性知識就是通過向各種創造性人才學習而獲得的技能。

• 對人性更深入的認識。這些知識不是來自聆聽父母或朋友的教誨,也不是來自聆聽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歷史學家、進化生物學家、人類學家或精神導師的指導,而是來自聆聽所有人的思想。

我們正步入一個“互相學習”的時代

上面説的這些知識,並不僅僅是一些著名大學裏個別教授的專屬,也不是在某家知名公司的培訓課上學到的知識,而是通過整合各種資源而獲得的知識。

這就是推動公共演講復興的重要動力之一。我們正在步入一個所有人都需要花更多時間互相學習的時代,這就意味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得多的人能對這一集體學習過程做出貢獻,任何從事特殊工作或擁有特殊智慧的人都能建設性地參與其中。無論你是何種身份,只要你會用一種大眾可以理解的語言解釋你的要旨,用非專業語言分享你的工作過程,你就可能啟發別人,思想就有可能在這樣的碰撞過程中誕生。

互聯網讓“互相學習”效應進一步放大

互聯網讓地球上任何一個有網絡的人都可以看到別人的演講,並促使大家互相學習。

與此同時,互聯網,尤其是在線視頻的興起,使得演講能更好地滿足未來人們需要花更多時間互相學習的需求。

TED能從“精英的晚宴”變成了一個發現並傳播思想的全球性平台,歸功於2006年我們把TED演講視頻免費在線公開。一切開始了病毒式傳播:2006年6月在網上發佈的6個TED視頻,在3個月後獲得了超過100萬的觀看量。到2015年底,TED演講大約每月擁有1億觀看量——每年有12億。

這種現象帶來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歷史上幾乎每一個人,不論出生於何時何地,他們的潛力受制於一個簡單的事實,即他們幾乎無法控制他們將遇到哪些老師,這些老師水平如何。如果一個有着愛因斯坦大腦的男孩出生在中世紀的德國,就不會有他的科學革命。但如今,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地球上的任何一個擁有網絡的人都能把世界上最偉大的老師和啟發靈感的智者請到家裏。這種潛力是無限的。

並且,一個演講者向觀眾分享思想並不是單向過程。在線視頻最深刻的意義在於,它創造了一個互動生態體系,在這裏所有人都能互相學習。演講者們通過觀看在線演講彼此學習,吸收其中的優點,同時加入他們自己獨特的元素。我把這種現象稱為“大眾加速創新”(crowd acceleratedinnovation)。

基於上述的認識,我相信對於任何人,演講作為展示自己思想的手段是一種非常必要的技能,而且相對於今天,這種技能在明天更重要!

我希望在未來,人們能意識到自己是推動世界發展的潛力。我認為傳播有價值的思想是一個個體所能做到的最有影響力的事情,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思想的種子一旦被播撒,就能生根發芽,影響無數人,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
(本文摘編自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TED掌門人和演講教練克里斯·安德森新書《演講的力量》)

微信搜索“36氪”,獲取更多高質量內容.點擊進入36氪


資料來源:36K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