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心理學:如何管理複雜

36氪 於 31/08/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微信搜索“36氪”,獲取更多高質量內容.點擊進入36氪
好的設計能夠幫助我們馴服複雜;不是讓事物變得簡單,而是去管理複雜。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是中國最大最活躍的產品經理學習、交流、分享社區。集媒體、社區、招聘 、教育、社羣活動為一體,全方位服務產品經理。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 作者@巴戈 原創發佈。轉載請聯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凌亂的辦公桌上有“隱藏的秩序”

想想看:有多少人有這樣的習慣?自己桌上的東西看上去很凌亂,最怕別人來給我收拾東西。

實際上,是我們的“願望線”破壞了原始的辦公桌布局,這説明大家眼中的“整齊”並沒有滿足我們的需求。換句話説,就是因為我們懶惰,不想把精力分散到整理辦公桌上邊,所以我們發明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物品擺放秩序。

在物理學中,這被稱為“能量最小化”原理。所有的物理系統都會採取儘量減少能源消耗的狀態。熟識度和組織性是使物體簡化的兩個祕密。我們遵循自己的秩序,只有我們自己深諳其道。我們能夠撥開世界的紛雜,看到隱藏在其中的秩序和條理。我們看到的世界和別人不一樣。

簡單並不是複雜的對立面

複雜是世界的真實狀態,然而簡單則是存在於頭腦中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真的需要複雜。我們追求豐富的功能,於是複雜隨之而來。好的設計能夠幫助我們馴服複雜;不是讓事物變得簡單,而是去管理複雜。

我們如果想讓用户體驗更好,就要在背後付出更多。儘管用户並不會為此買賬。從市場角度來説,用户購買的是功能,即使很複雜。假如有人投入巨資打造具備同樣功能的產品卻降低了複雜度,人們反而不容易買了,因為它“定價高”。人們不曉得也不關心這背後的艱辛,在這一點上市場獲勝了。人們實際上想要的是功能,但同時也希望產品更簡單易用。人們一直宣揚個性化,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每個人有個性化的需求,但大多數產品針對羣體而不是個人。針對個人做產品這種做法的可行性極低。而實際上,當我們利用“面向對象”的思想將功能模塊化,也就是讓每個功能都對應模塊化的代碼,由用户選定模塊,據此生成量身定做的產品。當功能模塊足夠多時,基本上就能滿足大部分人的個性化需求了。產品的設計簡單易用,具備必需的功能,這就足夠了。

然而,真正複雜的不是功能本身,而是根據情況選擇使用哪些功能。許多簡單的東西,每個都有不同的功能,就是複雜的了。管理複雜的一方面就是減少選擇。如果有必要,請代替用户進行選擇。

研發也是如此,真正複雜的不是技術手段本身,而是在應對多種項目時思考要選用哪些技術手段。看似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讓研發團隊僅用一種解決方案去完成所有的工作。

一個簡單的產品是不需要指示的

當某件東西的運轉、可選項和外觀與人們的概念模型相匹配,它就會被認為是簡單的。降低用户學習成本,符合用户的使用習慣,了解用户大腦中已存在的概念模型非常重要。有什麼方法呢?分析隱藏在用户日常使用最多的產品當中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隱含在人關於事物如何運作的信仰結構中的。我們用記事本記錄文字時,就使用了由軟件設計師精心放入我們頭腦中的概念模型。想象一下我們頭腦當中還有哪些概念模型。體育比賽中運用的戰術實際上並不存在,它被人為創造出來,併成為人們共同使用的概念模型。當我們分析球隊所運用的戰術時,我們就在使用由戰術發明者放入頭腦中的概念模型。
請思考:我們必須使用同一種概念模型嗎?

下面這則故事和你一起尋找答案:

引用某公司老闆有一個讓他頗感自豪的女兒,是高中女子籃球隊的隊員。在比賽開始前七天,他被女兒邀請去做籃球隊教練,因為她們太差勁了以至於沒人願意來給她們做指導。而她們的對手是一支擁有輝煌戰績的明星隊伍。她們怎可能在短時間內打敗這般厲害的對手呢?

他不想讓女兒失望,便接受了。七天的訓練過去了。他告誡隊員們在比賽中堅決執行全場緊逼策略。在籃球比賽中,通常情況下都是一方發球,另一方退回半場防守。而他這樣做,毫無疑問顛覆了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模型。結果比賽時對方頻頻發球失誤,給了本方可乘之機。

事實上任何系統都有普通人主觀認為的規則與其客觀實際存在的規則。當某人發現了客觀實際存在的規則後,往往能走捷徑做到普通人認為難做到的事,這就是hacking。當下要做的,就是hack大腦中的概念模型。

如何顛覆思維中的概念模型

練習技能的過程就是建立概念模型的過程。首先是對技能本身的掌握,但困難的部分是如何選擇性地使用技能。這時經驗顯得尤為重要。有經驗意味着具備基礎的概念模型,但有經驗就是專家嗎?不一定。真正的專家會更新和迭代概念模型。他們在具備一定經驗時,便會對自己發起更高的挑戰。首先要意識到自己何時是在生搬硬套。比如看到別人用左腳射門,慣用右腳的人不經訓練就在實戰中用了,結果錯失一次大好機會。

我們在學習英語時,若學不來便吐槽其複雜。可語言學家卻享受這種複雜。理想的複雜程度是變動的,如果我們在一個領域裏越內行,就越喜歡複雜程度更高的。那麼我們和語言學家的根本區別在哪?

需求是根本區別。

同樣是學習英語,有人是為了生存需要,有人是為了滿足虛榮心,甚至有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學習這個東西。而語言學家呢?他們是發自內心地熱愛英語,想把它研究透徹。虛榮怎能戰勝真心呢?我們已經掌握了一門語言,這足夠用來和別人交流。多掌握一門語言,雖説藝多不壓身,但也不是什麼剛性需求。於是在概念層面就落後了。

概念→形式→風格→結構→工藝→外觀
一款產品如果在概念層面沒落實, 便會成為無人問津的小草。只有從根本上管理複雜,才能夠設計出簡單的產品。從此思考學英語的需求是什麼,打造一款產品滿足自己的需求。在《結網》一書中談到,國外有着非常先進的產品理念(不是説我們國家沒有),是可借鑑的公共資源,如果具備了較高的英語能力,就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這些公共資源,借鑑先進經驗。

對於“國外都在抄WeChat(微信)呢!”這種言論,我只想説,微信是你做的嗎?

微信搜索“36氪”,獲取更多高質量內容.點擊進入36氪


資料來源:36K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