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羅超:微博@互聯網阿超,微信羅超(luochaotmt)
在今年上半年微信宣佈提現不再免費之後,支付寶曾在微博表示提現不收費,不過這種“福利”並未堅持多久。9月12日,支付寶宣佈提現將收取0.1%的手續費,每個用户終身擁有2萬元免費提現額度。不過,如果是個人或企業賣家,提現依然不收取手續費。餘額寶中的資金轉出將不收取手續費。同時,支付寶鼓勵大家通過支付寶進行消費、理財、買保險、手機充值、水電煤繳費、掛號、繳納交通罰款、還款等。支付寶還支持螞蟻積分兑換免費提現額度,而螞蟻積分需通過前述支付行為積累。
為什麼支付寶未能兑現承諾提現免費?
支付寶在通告中稱“我們坦承困難,也完全理解您的不解或是失望。”支付寶遇到了什麼困難?為什麼要做出令用户不解或失望的決定?
第一,支付寶成本壓力並沒有微信大,但要追求更高的利潤。
微信當初宣佈對提現收費,一個核心理由是要支付銀行手續費,導致成本壓力太大,扛不過來。微信支付是靠紅包引爆的,之後又衍伸到打車、轉賬等場景,是典型的C2C形式,之後才在B2C即商家支付中紮根。C2C支付場景存在着小額、高頻等特徵,今年春節期間紅包發了300多億次,如果用到快捷支付,微信給銀行的手續費是非常可觀的,馬化騰是這樣解釋的“算進去這個成本1月份超過3億,而且最恐怖的是還在高速增長,這個東西我們就沒辦法了。”
支付寶是B2C場景起家,儘管它一直想要社交化,這些年場景並沒有太大變化,更多是被應用於消費場景,而不是社交場景,所以頻次會低一些,但是由於其有先發優勢,滲透場景太多,交易額度驚人,手續費依然十分可觀。支付寶背靠的螞蟻金服已有許多盈利模式,所以成本壓力並沒有微信大,不過,鑑於螞蟻金服上市在即,將利潤相關的關鍵指標做優,是眼下的重點。追求利潤是螞蟻金服提現收費的關鍵動機之一,這是企業天職,無可厚非。
第二,支付寶希望將錢留在平台上,而不是到別的賬户體系中去。
支付工具從來不甘心只做支付工具,更想做一個消費入口,微信支付這個特性弱一點。它沒有獨立App,更多是支撐微信中的消費場景。支付寶的野心更大,不管外面的人怎麼抨擊支付寶做不起來社交,支付寶都鐵了心社交化,不到南牆不回頭,支付寶9.9版將寶貴的首頁半屏留給了“生活圈子”。承載阿里巴巴O2O重託的“阿里口碑”也是將支付寶當做核心入口之一。它用户能停留得久一些,消費得多一些。
支付寶在公告中毫不掩飾希望用户在支付寶更多交易的願望。通過手續費設置提現門檻,螞蟻積分可兑換提現額度,這些手段都是要讓用户少提現、多消費的思路。這也是微信支付收取提現手續費的動機之一,這個政策啟動之後,通過微信還信用卡的多了不少。總之,錢流出平台就去到了銀行或者對手的賬户體系中,這是支付平台都不願意看到的,用時髦的話説,它們追求資金流的閉環。
第三,事實已經證明,提現是否收取手續費並不影響用户去留。
微信支付宣佈收取提現手續費之後,許多人説這是昏招——互聯網一直崇尚免費模式,支付寶如果一直堅持提現免費,不就可以將用户吸引過去了嗎?事實證明,並沒有。
微信支付收取手續費之後,人們該搶的紅包還是在搶,該轉的賬還是在轉。大額轉賬可能會選擇支付寶,但是大額轉賬場景不算多,而且現在銀行為了推廣手機銀行,在轉賬上手續費優惠了不少。總之,微信支付提現收費並沒有影響其市場份額,很容易感受到微信支付正在支持更多線下和線上場景,早已不只是微信內交易,有數據顯示第三方支付支付寶份額已從60%降低到50%多,微信支付的份額則從不足30%提高到35%。
所以支付寶堅持提現免費並沒有什麼意義,轉向提現收費也不會有什麼損失。支付寶終身免費額度設置為2萬比微信1000元高,還有支持螞蟻積分兑換免費額度這樣的舉措也沒太大意義,畢竟,免費都不能將微信支付用户吸引過來,何況這種小恩小惠?對於支付寶來説,守住市場份額並讓已有賬户釋放更多價值才是正經事。
支付是一個習慣問題而不是算數問題
2013年以來,支付大戰如火如荼。除了兩馬戰之外,還有Apple Pay等手機支付玩家,百度錢包等互聯網支付玩家,以及拉卡拉等老牌支付。現在看來,移動支付之爭基本已宣告結束:微信支付成為最大的贏家,在財付通的基礎上實現了逆襲,從過去沒什麼市場份額到現在與支付寶分庭抗禮,這是支付寶大力推社交的緣故,有危機感之後的轉型之舉。
長遠來看,微信支付要超越支付寶不大可能。兩者共存將是終局,與社交結合的場景中微信支付有着無可比擬的優勢,支付寶最大的優勢是阿里巴巴體系所儲備的海量消費場景,這是十年的積累,不只是天貓淘寶聚划算為主的電商支付,還有優土、微博、餓了麼、肯德基等支付場景。
除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兩個互聯網支付的雙寡頭之外,ApplePay、MiPay、百度錢包以及傳統銀行卡都有屬於自己的場景。就像傳統銀行支付一樣,不會只有一家銀行存在,支付一定是多種方式並存的。
對於用户來説,支付是一個習慣問題。一段時間會會關注誰的補貼多就用誰,用什麼支付工具是一個“算數問題”。但就像打車一樣,補貼是不可能持續的,支付寶在公告中説“所有服務都需要以可持續的資源為依託,勉力支撐有違客觀商業規律。”商業規律中補貼一定會消失,而提現免費這種就是平台補貼。補貼結束意味着戰爭結束、習慣養成。所以現在支付就是一個習慣問題,不是一個算數問題,一般用什麼互聯網支付方式,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再搞補貼、減免什麼的吸引力已經不大了。
Apple Pay等新型支付方式在拓展更多場景,但用户習慣已經養成,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成為移動支付的主流,曠日持久的支付大戰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支付和生活方式,燒出了滴滴快的這個擁有經典移動支付場景的獨角獸,幫助騰訊坐上了亞洲第一公司的寶座。這場關於錢的戰爭,今天正式落下帷幕,支付將不再是今後巨頭競爭的重點了。
資料來源:36Kr
在今年上半年微信宣佈提現不再免費之後,支付寶曾在微博表示提現不收費,不過這種“福利”並未堅持多久。9月12日,支付寶宣佈提現將收取0.1%的手續費,每個用户終身擁有2萬元免費提現額度。不過,如果是個人或企業賣家,提現依然不收取手續費。餘額寶中的資金轉出將不收取手續費。同時,支付寶鼓勵大家通過支付寶進行消費、理財、買保險、手機充值、水電煤繳費、掛號、繳納交通罰款、還款等。支付寶還支持螞蟻積分兑換免費提現額度,而螞蟻積分需通過前述支付行為積累。
為什麼支付寶未能兑現承諾提現免費?
支付寶在通告中稱“我們坦承困難,也完全理解您的不解或是失望。”支付寶遇到了什麼困難?為什麼要做出令用户不解或失望的決定?
第一,支付寶成本壓力並沒有微信大,但要追求更高的利潤。
微信當初宣佈對提現收費,一個核心理由是要支付銀行手續費,導致成本壓力太大,扛不過來。微信支付是靠紅包引爆的,之後又衍伸到打車、轉賬等場景,是典型的C2C形式,之後才在B2C即商家支付中紮根。C2C支付場景存在着小額、高頻等特徵,今年春節期間紅包發了300多億次,如果用到快捷支付,微信給銀行的手續費是非常可觀的,馬化騰是這樣解釋的“算進去這個成本1月份超過3億,而且最恐怖的是還在高速增長,這個東西我們就沒辦法了。”
支付寶是B2C場景起家,儘管它一直想要社交化,這些年場景並沒有太大變化,更多是被應用於消費場景,而不是社交場景,所以頻次會低一些,但是由於其有先發優勢,滲透場景太多,交易額度驚人,手續費依然十分可觀。支付寶背靠的螞蟻金服已有許多盈利模式,所以成本壓力並沒有微信大,不過,鑑於螞蟻金服上市在即,將利潤相關的關鍵指標做優,是眼下的重點。追求利潤是螞蟻金服提現收費的關鍵動機之一,這是企業天職,無可厚非。
第二,支付寶希望將錢留在平台上,而不是到別的賬户體系中去。
支付工具從來不甘心只做支付工具,更想做一個消費入口,微信支付這個特性弱一點。它沒有獨立App,更多是支撐微信中的消費場景。支付寶的野心更大,不管外面的人怎麼抨擊支付寶做不起來社交,支付寶都鐵了心社交化,不到南牆不回頭,支付寶9.9版將寶貴的首頁半屏留給了“生活圈子”。承載阿里巴巴O2O重託的“阿里口碑”也是將支付寶當做核心入口之一。它用户能停留得久一些,消費得多一些。
支付寶在公告中毫不掩飾希望用户在支付寶更多交易的願望。通過手續費設置提現門檻,螞蟻積分可兑換提現額度,這些手段都是要讓用户少提現、多消費的思路。這也是微信支付收取提現手續費的動機之一,這個政策啟動之後,通過微信還信用卡的多了不少。總之,錢流出平台就去到了銀行或者對手的賬户體系中,這是支付平台都不願意看到的,用時髦的話説,它們追求資金流的閉環。
第三,事實已經證明,提現是否收取手續費並不影響用户去留。
微信支付宣佈收取提現手續費之後,許多人説這是昏招——互聯網一直崇尚免費模式,支付寶如果一直堅持提現免費,不就可以將用户吸引過去了嗎?事實證明,並沒有。
微信支付收取手續費之後,人們該搶的紅包還是在搶,該轉的賬還是在轉。大額轉賬可能會選擇支付寶,但是大額轉賬場景不算多,而且現在銀行為了推廣手機銀行,在轉賬上手續費優惠了不少。總之,微信支付提現收費並沒有影響其市場份額,很容易感受到微信支付正在支持更多線下和線上場景,早已不只是微信內交易,有數據顯示第三方支付支付寶份額已從60%降低到50%多,微信支付的份額則從不足30%提高到35%。
所以支付寶堅持提現免費並沒有什麼意義,轉向提現收費也不會有什麼損失。支付寶終身免費額度設置為2萬比微信1000元高,還有支持螞蟻積分兑換免費額度這樣的舉措也沒太大意義,畢竟,免費都不能將微信支付用户吸引過來,何況這種小恩小惠?對於支付寶來説,守住市場份額並讓已有賬户釋放更多價值才是正經事。
支付是一個習慣問題而不是算數問題
2013年以來,支付大戰如火如荼。除了兩馬戰之外,還有Apple Pay等手機支付玩家,百度錢包等互聯網支付玩家,以及拉卡拉等老牌支付。現在看來,移動支付之爭基本已宣告結束:微信支付成為最大的贏家,在財付通的基礎上實現了逆襲,從過去沒什麼市場份額到現在與支付寶分庭抗禮,這是支付寶大力推社交的緣故,有危機感之後的轉型之舉。
長遠來看,微信支付要超越支付寶不大可能。兩者共存將是終局,與社交結合的場景中微信支付有着無可比擬的優勢,支付寶最大的優勢是阿里巴巴體系所儲備的海量消費場景,這是十年的積累,不只是天貓淘寶聚划算為主的電商支付,還有優土、微博、餓了麼、肯德基等支付場景。
除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兩個互聯網支付的雙寡頭之外,ApplePay、MiPay、百度錢包以及傳統銀行卡都有屬於自己的場景。就像傳統銀行支付一樣,不會只有一家銀行存在,支付一定是多種方式並存的。
對於用户來説,支付是一個習慣問題。一段時間會會關注誰的補貼多就用誰,用什麼支付工具是一個“算數問題”。但就像打車一樣,補貼是不可能持續的,支付寶在公告中説“所有服務都需要以可持續的資源為依託,勉力支撐有違客觀商業規律。”商業規律中補貼一定會消失,而提現免費這種就是平台補貼。補貼結束意味着戰爭結束、習慣養成。所以現在支付就是一個習慣問題,不是一個算數問題,一般用什麼互聯網支付方式,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再搞補貼、減免什麼的吸引力已經不大了。
Apple Pay等新型支付方式在拓展更多場景,但用户習慣已經養成,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成為移動支付的主流,曠日持久的支付大戰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支付和生活方式,燒出了滴滴快的這個擁有經典移動支付場景的獨角獸,幫助騰訊坐上了亞洲第一公司的寶座。這場關於錢的戰爭,今天正式落下帷幕,支付將不再是今後巨頭競爭的重點了。
資料來源:36K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