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劉琦,公眾號icartek,個人微信號:jasonbourne67。36氪經授權發佈。
應該説,國內這兩年出現的“全民造車熱”,罪魁禍首就是特斯拉。所有的造車團隊,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互聯網選手,無一例外都在對標特斯拉。説到這,Elon Musk真是躺槍。
誠然,這波造車熱潮的持續時間不會太長。具體多久很難説,我又不是指點江山的KOL。人家坐在家裏都知道“小鵬汽車一定能行”!
資本,是這次造車運動的一大推手。一個巴掌拍不響,從車企和互聯網公司跳槽出來的高級打工仔,若是沒有“高瞻遠矚”的投資人埋單,還不如路邊手機貼膜的有商業價值。
最近,小鵬“原型車”下線展出、樂視超級汽車宣稱完成了10.8億美元的融資、長城華冠獲得了發改委的第三張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前線不斷傳來喜訊,後方造車運動之夥伴,都在熱血沸騰。你們造手機,老子TMD要造車!
我很想知道,李書福大叔是怎麼看待這些互聯網造車熱的。作為典型的民營車企代表,他可能只是笑一笑吧。
上篇文章《關於小鵬汽車的5個疑問》中,我從淺顯的技術層面,對互聯網造車提出了抗議。本文,我們主要從政策和資本層面,來看待這個可能10年後大家會拿來當笑話咀嚼的全民運動。
汽車產能已嚴重過剩
事實上,目前中國的汽車工業產能嚴重過剩,與煤炭、鋼材、電解鋁等基礎工業的過剩率有過之無不及。中國每年的汽車需求量是600萬輛左右,而產能則在1000萬,過剩率超過50%。
如此大背景下,大家依然熱衷於創造新的汽車品牌,增加新的汽車產量。再怎麼有情懷、再怎麼想挑戰傳統車企、再怎麼想模仿特斯拉,也要考慮市場。市場消化不了這麼多產能。你的車,沒人買,咋辦?
從整體經濟形勢不好的大局面下,有三重因素一定要考慮:有政府隱性擔保的大型車企無顧忌擴張規模、高壓反腐下汽車作為某種程度上的“奢侈品”銷量被打壓、消費者的現金都流入了房地產能、股市等領域,沒有多餘的閒錢購買毫無增值空間的汽車。
這就是被髮改委視為下一個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汽車工業的現狀。都賣不動,你跟我談什麼造車?
汽車工業是個規模驅動的產業。只有在某個產量下,才能實現供應鏈、成本控制、後市場的高度和諧。就連保時捷也得下探SUV等相對低端市場,以犧牲品牌價值的代價來換取銷量,確保業績增長;寶馬推出前驅車型,也是同樣的道理。一百多年的汽車工業發展到現在,你講情懷算個毛線。
只有阿斯頓·馬丁這樣苟延殘喘小眾跑車品牌, 才以每年4000多台的銷量艱難生存。所以,樂視找他們合作,他們自然很高興嘛!中國商人這次不但來買車,還是批發!
基於上述,一旦一個汽車品牌被創立,它為了持續發展,就不得不投入大筆資金在生產建設上。你想靠一個手工小作坊去敲打汽車,還不如回家種地。樂視10.8億美元,值得慶賀,但遠遠不夠。200億人民幣的現金,在初期是最基本的——如果你的車真的每年能賣出數以千/萬計的銷量的話。
我發現大家都在為造車而鼓掌,卻忽視了即便他們的車真的走下了生產線,市場的接受程度如何?如果因為林志穎要“一口氣預定6台”就看多這個市場,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幕後推手是資本
這麼多造車的團隊,我就不一一盤點。拿樂視來説事。最近的10.8億美元融資,投資方有英大資本、深創投、聯想控股、民生信託、新華聯,以及宏兆基金等。這些資方中,英大資本(背後是國家電網和建設銀行)、深創投(背後是深圳市政府)、聯想控股、民生信託這四個國家隊選手惹人注意。
在當前這個浮躁的投資環境下,老闆們恨不得今天投錢明天回本後天上市!而這四家影子銀行竟然如此有耐心拿着LP的錢去投一家汽車企業?汽車工業的回報週期非常長,至少10年。
做一個互聯網項目,順利的話還得3~5年才出成績。而造車,3~5年的時間還不夠R&D,屆時原型車能落地就不錯,別談銷量了,根本產生不了正利潤。
等等,誰説人家要有正的利潤了?樂視要在2022年12月31日前上市!若未履行承諾,則大股東可以以12%的年化利率回購股份!我冊那,這是按照玩PE的套路出牌啊!無論是否IPO成功,影子銀行們都賺錢吶!
距離2022年還有6年時間,那時Model 3估計都滿大街了。屆時LeSEE項目一旦上市,資方立馬套現離場,股民成為接盤俠;上市失敗,資方就相當於投資了一個12%年化利率的項目,雖比房地產項目略低,但比基準利率高4倍!這筆賬怎麼算都不虧,是你你會投嗎?
樂視作為一家市值900多億人民幣的A股公司,本身就具備強大的信用支撐。加之賈躍亭背後難以言喻的來自商界和政界的隱性擔保,資方們自然很喜歡來合作。
所以,這些資方們,包括給小鵬、威馬、遊俠、蔚來、車和家都團隊投資的基金和個人投資者們,根本就不是為了長期利益,而只是像玩PE一樣看短期的回報!至於中國的民族汽車工業是否振興,他們才不感興趣。
這不是造車,這是在造錢。一輪套一輪,等待股民去埋單。
當然,你可以反駁説,特斯拉在2010年上市時,也處於成長期,且業績相當不堪。企業上市融資是無可厚非的,資方套現為LP賺錢也是名正言順的。這些項目上市,有啥不好呢?
你在美股上市,就美國人對中概股的免疫力,你基本可以放棄暴富的夢想。那麼多財務不良、經營狀況惡化、難以實現承諾的中國公司,早已不受全球投資者的待見。破發是慣常現象。你若在A股上市,好吧,A股市場從來就不是融資用的。你懂的。
對於一個汽車創業公司,真正適合的投資者,應該是長線資本,比如家族基金、社保基金等;此外就是政府(出於扶持理念)、大型車企、大型財團(出於戰略部署)。
説到底,政府的責任最大
全民造車是泡沫嗎?是,也不是。
説它是,是因為從互聯網角度看,資本大量進入,各路人馬齊上陣,忽略汽車工業發展的必然規律,想以特斯拉為祖師爺一夜顛覆。這就是泡沫。説它不是,是因為從汽車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就這些拿着點錢亂吆喝的,還真形不成氣候。
前面説到資本是“不負責任”的推手,但資本無罪。你不能用發展民族汽車的情懷去綁架資本。資本有業績壓力,也要向LP(老婆)彙報。真正坐視不管的,是中國Government。
首先,中國Government縱容以國企為主要力量的汽車工業,大幅度擴張規模,造成產能過剩,影響行業進步;其次,中國Government發起了萬眾創業,讓高科技創新失去了原本的商業驅動的意義,而蒙上了濃厚的全民套利、逐利的色彩;最後,在供大於求的基本經濟環境下,中國Government以環保的名義,依然大幅度補貼新能源企業,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同時通過設立純電動生產資質,明確鼓勵所謂智能電動車的發展,無視市場的接納程度和消化能力。
車和家、樂視等公司建廠,其實為時尚早。因為他們的R&D還沒有完成,像小鵬這樣只進行了5000公里測試就拿出來説事的,完全不顧6萬公里可靠性驗證的基本里程。更何況,原型車還不是完全自己研發的。
從放豪言要批量生產幾十台樣車,到去各地跑馬圈地,其實主要目的並不是為量產做準備。因為這些造車團隊,到今年為止,也只成立了2~3年時間,根本還沒到大規模生產的時間節點。
主要原因就是純電動車生產資質。按照發改委的規定,申請這一資質的企業,必須滿足有樣車、有工廠這兩個硬性條件。所以,對於互聯網造車來説,急於推出樣車獲得社會認可,以及去各地跟當地政府簽下合作建廠,都是為了應對發改委的政策。
畢竟,中國Government是不會向美國能源部那樣給你放幾十個億人民幣的無息貸款的,它能給你的最大恩惠,就是不反對你。生產資質就是最好的恩惠。從整車乘用車生產資質來看,國家已經不會再新批資質了,而這一資質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據説已經超過6000萬人民幣,本身就很值錢,以後更值錢。
有了一紙資質,還怕沒人投錢給你嗎?
資料來源:36Kr
應該説,國內這兩年出現的“全民造車熱”,罪魁禍首就是特斯拉。所有的造車團隊,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互聯網選手,無一例外都在對標特斯拉。説到這,Elon Musk真是躺槍。
誠然,這波造車熱潮的持續時間不會太長。具體多久很難説,我又不是指點江山的KOL。人家坐在家裏都知道“小鵬汽車一定能行”!
資本,是這次造車運動的一大推手。一個巴掌拍不響,從車企和互聯網公司跳槽出來的高級打工仔,若是沒有“高瞻遠矚”的投資人埋單,還不如路邊手機貼膜的有商業價值。
最近,小鵬“原型車”下線展出、樂視超級汽車宣稱完成了10.8億美元的融資、長城華冠獲得了發改委的第三張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前線不斷傳來喜訊,後方造車運動之夥伴,都在熱血沸騰。你們造手機,老子TMD要造車!
我很想知道,李書福大叔是怎麼看待這些互聯網造車熱的。作為典型的民營車企代表,他可能只是笑一笑吧。
上篇文章《關於小鵬汽車的5個疑問》中,我從淺顯的技術層面,對互聯網造車提出了抗議。本文,我們主要從政策和資本層面,來看待這個可能10年後大家會拿來當笑話咀嚼的全民運動。
汽車產能已嚴重過剩
事實上,目前中國的汽車工業產能嚴重過剩,與煤炭、鋼材、電解鋁等基礎工業的過剩率有過之無不及。中國每年的汽車需求量是600萬輛左右,而產能則在1000萬,過剩率超過50%。
如此大背景下,大家依然熱衷於創造新的汽車品牌,增加新的汽車產量。再怎麼有情懷、再怎麼想挑戰傳統車企、再怎麼想模仿特斯拉,也要考慮市場。市場消化不了這麼多產能。你的車,沒人買,咋辦?
從整體經濟形勢不好的大局面下,有三重因素一定要考慮:有政府隱性擔保的大型車企無顧忌擴張規模、高壓反腐下汽車作為某種程度上的“奢侈品”銷量被打壓、消費者的現金都流入了房地產能、股市等領域,沒有多餘的閒錢購買毫無增值空間的汽車。
這就是被髮改委視為下一個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汽車工業的現狀。都賣不動,你跟我談什麼造車?
汽車工業是個規模驅動的產業。只有在某個產量下,才能實現供應鏈、成本控制、後市場的高度和諧。就連保時捷也得下探SUV等相對低端市場,以犧牲品牌價值的代價來換取銷量,確保業績增長;寶馬推出前驅車型,也是同樣的道理。一百多年的汽車工業發展到現在,你講情懷算個毛線。
只有阿斯頓·馬丁這樣苟延殘喘小眾跑車品牌, 才以每年4000多台的銷量艱難生存。所以,樂視找他們合作,他們自然很高興嘛!中國商人這次不但來買車,還是批發!
基於上述,一旦一個汽車品牌被創立,它為了持續發展,就不得不投入大筆資金在生產建設上。你想靠一個手工小作坊去敲打汽車,還不如回家種地。樂視10.8億美元,值得慶賀,但遠遠不夠。200億人民幣的現金,在初期是最基本的——如果你的車真的每年能賣出數以千/萬計的銷量的話。
我發現大家都在為造車而鼓掌,卻忽視了即便他們的車真的走下了生產線,市場的接受程度如何?如果因為林志穎要“一口氣預定6台”就看多這個市場,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幕後推手是資本
這麼多造車的團隊,我就不一一盤點。拿樂視來説事。最近的10.8億美元融資,投資方有英大資本、深創投、聯想控股、民生信託、新華聯,以及宏兆基金等。這些資方中,英大資本(背後是國家電網和建設銀行)、深創投(背後是深圳市政府)、聯想控股、民生信託這四個國家隊選手惹人注意。
在當前這個浮躁的投資環境下,老闆們恨不得今天投錢明天回本後天上市!而這四家影子銀行竟然如此有耐心拿着LP的錢去投一家汽車企業?汽車工業的回報週期非常長,至少10年。
做一個互聯網項目,順利的話還得3~5年才出成績。而造車,3~5年的時間還不夠R&D,屆時原型車能落地就不錯,別談銷量了,根本產生不了正利潤。
等等,誰説人家要有正的利潤了?樂視要在2022年12月31日前上市!若未履行承諾,則大股東可以以12%的年化利率回購股份!我冊那,這是按照玩PE的套路出牌啊!無論是否IPO成功,影子銀行們都賺錢吶!
距離2022年還有6年時間,那時Model 3估計都滿大街了。屆時LeSEE項目一旦上市,資方立馬套現離場,股民成為接盤俠;上市失敗,資方就相當於投資了一個12%年化利率的項目,雖比房地產項目略低,但比基準利率高4倍!這筆賬怎麼算都不虧,是你你會投嗎?
樂視作為一家市值900多億人民幣的A股公司,本身就具備強大的信用支撐。加之賈躍亭背後難以言喻的來自商界和政界的隱性擔保,資方們自然很喜歡來合作。
所以,這些資方們,包括給小鵬、威馬、遊俠、蔚來、車和家都團隊投資的基金和個人投資者們,根本就不是為了長期利益,而只是像玩PE一樣看短期的回報!至於中國的民族汽車工業是否振興,他們才不感興趣。
這不是造車,這是在造錢。一輪套一輪,等待股民去埋單。
當然,你可以反駁説,特斯拉在2010年上市時,也處於成長期,且業績相當不堪。企業上市融資是無可厚非的,資方套現為LP賺錢也是名正言順的。這些項目上市,有啥不好呢?
你在美股上市,就美國人對中概股的免疫力,你基本可以放棄暴富的夢想。那麼多財務不良、經營狀況惡化、難以實現承諾的中國公司,早已不受全球投資者的待見。破發是慣常現象。你若在A股上市,好吧,A股市場從來就不是融資用的。你懂的。
對於一個汽車創業公司,真正適合的投資者,應該是長線資本,比如家族基金、社保基金等;此外就是政府(出於扶持理念)、大型車企、大型財團(出於戰略部署)。
説到底,政府的責任最大
全民造車是泡沫嗎?是,也不是。
説它是,是因為從互聯網角度看,資本大量進入,各路人馬齊上陣,忽略汽車工業發展的必然規律,想以特斯拉為祖師爺一夜顛覆。這就是泡沫。説它不是,是因為從汽車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就這些拿着點錢亂吆喝的,還真形不成氣候。
前面説到資本是“不負責任”的推手,但資本無罪。你不能用發展民族汽車的情懷去綁架資本。資本有業績壓力,也要向LP(老婆)彙報。真正坐視不管的,是中國Government。
首先,中國Government縱容以國企為主要力量的汽車工業,大幅度擴張規模,造成產能過剩,影響行業進步;其次,中國Government發起了萬眾創業,讓高科技創新失去了原本的商業驅動的意義,而蒙上了濃厚的全民套利、逐利的色彩;最後,在供大於求的基本經濟環境下,中國Government以環保的名義,依然大幅度補貼新能源企業,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同時通過設立純電動生產資質,明確鼓勵所謂智能電動車的發展,無視市場的接納程度和消化能力。
車和家、樂視等公司建廠,其實為時尚早。因為他們的R&D還沒有完成,像小鵬這樣只進行了5000公里測試就拿出來説事的,完全不顧6萬公里可靠性驗證的基本里程。更何況,原型車還不是完全自己研發的。
從放豪言要批量生產幾十台樣車,到去各地跑馬圈地,其實主要目的並不是為量產做準備。因為這些造車團隊,到今年為止,也只成立了2~3年時間,根本還沒到大規模生產的時間節點。
主要原因就是純電動車生產資質。按照發改委的規定,申請這一資質的企業,必須滿足有樣車、有工廠這兩個硬性條件。所以,對於互聯網造車來説,急於推出樣車獲得社會認可,以及去各地跟當地政府簽下合作建廠,都是為了應對發改委的政策。
畢竟,中國Government是不會向美國能源部那樣給你放幾十個億人民幣的無息貸款的,它能給你的最大恩惠,就是不反對你。生產資質就是最好的恩惠。從整車乘用車生產資質來看,國家已經不會再新批資質了,而這一資質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據説已經超過6000萬人民幣,本身就很值錢,以後更值錢。
有了一紙資質,還怕沒人投錢給你嗎?
資料來源:36K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