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Prisma 更好玩的 Philm,不避諱談“工具的宿命”

36氪 於 04/11/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今年最火的圖像處理軟件莫過 Prisma。事實上 Prisma 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濾鏡風格,同時還代表着技術層面的革新 —— 傳統濾鏡往往是通過算法來疊加效果,而 Prisma 使用的 style transfer 成像本質則來自機器學習。從算法到 AI,技術的遷移意味着生產方式和效率的更新換代。



因此緊跟 Prisma 的公司不在少數。Camera360 推出了翻版 Prisma “Poker”全球第二大非英語搜索引擎 Mail.ru 也上線了 Aristo,聚焦短視頻領域。而對 AI 一向興趣濃厚的 Facebook 也不打算漏過這次機會。幾天前小紮在網上發貼表示,很快人們就可以看到 Facebook 應用 style transfer 技術了。有人猜測,Facebook 此舉是想優化 Live 直播的體驗效果。

巨頭之外,還有一些創業團隊也想試水這個方向,我最近接觸到的 Philm 就是其中之一。目前,Philm 已在海外上線,產品在玩法上有點像短視頻版 Prisma。用户可以使用 Philm 對自己拍的視頻做藝術化渲染。而比 Prisma 更豐富的是,Philm 還支持添加帶跟蹤效果的動態貼紙,給了用户更大的創作空間。

Philm 團隊並不認為自己是在跟風。CEO 姜文一向36氪表示,他們認為視頻取代大部分媒介成為主流是大勢所趨,“未來 70%、80% 的流量可能都出自視頻”。但每種信息形式也都有自己的長短板,比如視頻雖然豐富立體,但生產成本高,同時太真實的還原也會給創作者造成壓力。

“而 Philm 在做的就是讓視頻內容更加虛擬化,同時通過貼紙等形式增加表達手段,這有點像給短視頻美顏。”姜文一説。而從整個視頻工具市場來看,老牌的小影等功能大而全,新出的 vue 對普通用户來説藝術專業性又太強,“我們相信操作從簡一定是未來剪輯工具的趨勢,用 Philm 只要幾個步驟就能做一段特別的短視頻出來。”

Philm CTO 章寅曾在 UT Austin 任計算機系副教授,並擁有流媒體技術專利。據章寅介紹,雖然 Prisma 也於近日上線了短視頻處理功能,但 Philm 勝在處理速度更優。“Prisma 的處理從雲端移到本地速度的確快了,但每幀的處理時間還是很長。另外 Prisma 產出的視頻只有1秒10幾幀,本身已經影響了視頻體驗。”

相比之下,Philm 目前支持1秒30幀,導入視頻保持與原始幀率一致。同時,效果渲染也是實時反饋的。在姜文一的規劃中,Philm 就是一款專注、輕快的工具性軟件,未來計劃通過增值效果變現。“把工具體驗做好,起碼活下去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單純的工具類產品也存在沒法迴避的潛在風險,曾經有不少爆款工具最後都被喜新厭舊的用户們拋棄了。那麼 Philm 今後該如何續命?

對此姜文一表示,未來他們會在國內嘗試社交方向。注意,是社交而非社區。從工具轉社區是不少團隊的選擇。但姜文一覺得,這條路非常難走。“因為兩者屬性不同。社區是為了聚攏人羣,用户在裏面要消費內容;而工具看的是產出結果。一款好的工具應該能讓所有產出物都保持高水準,而社區需要層級,同質化的內容是組不起社區的。”

所以,Philm 的目標不是做下一個美拍或秒拍。曾是友盟聯合創始人之一的姜文一覺得,社交其實也是工具,是基於關係產生的信息工具。基於這點,做社交和做工具的邏輯是相通的。

就像 Faceu 給少女帶上兔耳朵,來減輕她們在陌生人面前的羞澀與社交心理壓力。Philm 的藝術化渲染也能有類似功能。“另外通過 Philm 短片的風格其實你就能大概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人,這實際上可以提高陌生人的匹配效率。”

Philm 所屬公司曾在 2014 年底剛成立時就獲得了 450 萬美元天使輪融資,資方包括創新工場、平安創投、時尚集團、真格基金和策源創投。除了 Philm,他們還在國內做了一款叫 Catch 的產品。


目前該公司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


資料來源:36K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