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ber、特斯拉與百度相繼高調秀出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蘋果毅然決然將泰坦項目改造成一個“軟件計劃”的時候,Google表現出的沉默不得不讓人“想入非非”。
事實上,主管與骨幹相繼“出走”,商業化道路被指責模糊不清,Google無人駕駛汽車的開發進程在2015年以後的確有所放緩(36氪曾詳細梳理Google無人車項目放緩的跡象與原因)。但有一些東西,卻正在Google內部持續發酵併發生着改變。
前天,這個暗流不斷湧動的“沉默”終於被兩個消息打破:
Chris Urmson決定獨闖“無人駕駛圈”
事實上,對於Chris Urmson在8月的“出走”,業內人士除了惋惜,更多的還是想知道這個天才工程師究竟會選擇哪家無人車公司來繼續“造福人類”。
但據科技媒體Recode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這位無人駕駛領域最知名的技術專家之一很可能已經籌集了啟動資金,準備自創一家無人駕駛技術公司。
雖然Urmson宣佈離開Google後沒有透露過自己的“下一步計劃”,但消息人士卻獲知了這家新公司的不少動向:他成立的這家新公司將主要集中於自動駕駛軟件、相關數據及汽車配件的開發工作。
而這個軟硬結合的“套件大禮包”將被Urmson主要銷售給那些OEM汽車廠商。也就是説,Urmson很有可能將以零配件為切入口,在此基礎上打造屬於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
實際上,Urmson決定自起爐灶並不是一件讓人意外的事情。作為此前Google無人車運行軟件的首席編程工程師,Urmson絕對有這個實力重新創建一套自動駕駛軟件。此外,在沒有明確要創建公司之前,包括ZooX在內的多家無人車明星初創企業都在想方設法把Urmson“攬入自己的懷中”。
雖然消息人士承認,關於這家公司未來的配置模式以及發展結構還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但有一件事可以非常肯定:Urmson已經與Uber、蘋果、特斯拉等多家公司的頂級工程師進行了洽談。
如此看來,由Urmson來打造一支無人駕駛汽車的A級創業團隊並非難事。
當然,雖然Urmson還沒有考慮籌集更多的資金,但考慮到他個人在業內強大的影響力,這絕不是什麼難題,甚至有業內人士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Google無人車項目將變成一家“獨立公司”
對於那些一直堅持等待Google無人車問世的粉絲來説,第二個消息或許值得期待一下——Google現任無人車項目負責人John Krafcik曾在日經創新論壇上公開表示,Google無人車項目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從母公司旗下的X實驗室分離出來,成為一家由Google控股的獨立公司。
這意味着,Google無人車項目的“話語權”與在公司內部的影響力將被迅速擴大。
與此同時,Krafcik也承諾,Google的“無人車公司”將會不斷擴大規模及員工數量。這個説法與Google近來加大的招聘力度有所對應:譬如,前氣候變化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首席法務官Kevin Vosen就被Google成功挖走,擔任無人車項目的首席法務官。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包括Kevin Vosen在內,Google更希望獲得更多在地產界及法律界有一定造詣的精英。據消息人士指出,Google尋覓這類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希望獲得更多用於無人車測試的合適場地。
雖然Google早前已經與部分州政府簽署了用地協議,但隨着項目規模的擴張,現在的測試用地顯然已經滿足不了Google的需求。
從某種程度來看,這個決定也意味着Google將加速推進項目的運營,增加無人車測試里程——這是不是説明,隨着路測的不斷增加,Google無人車的正式亮相將指日可待?
此外,作為Google無人車項目的現任老大,Krafcik在業內一直存在爭議。
自2015年9月,Krafcik被Google請來“開拓無人車商業化道路”後,Google無人車就陷入了近乎“眾叛親離”的尷尬局面:包括聯合創始人Anthony Levandowski(創建了無人卡車公司Otto,8月被Uber收購)、骨幹工程師Dave Ferguson與朱家俊(兩位成立了人工智能公司)在內的多名業界精英相繼離開了這個項目。
因此,儘管有着在福特及現代汽車待過多年的豐富閲歷,Krafcik這一年來飽受業界關於其“是否能帶領Google無人車走上正確行駛道路”的相關質疑。
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導致Google無人車項目陷入沉默的客觀因素:
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高科技業務Other Bets常年的鉅額虧損早已讓投資者感到了不耐煩(這也是母公司去年被分拆的主要原因),拉里佩奇的態度也在近年來有所轉變——造福人類的同時,商業化也應該被重視(虧損虧不起了……)。
更為重要的直接原因是,今年4月新上任的首席財務官Ruth Porat正在毫不留情地對Other Bets進行嚴厲整頓,這讓包括無人車項目在內的Alphabet整個高科技板塊面臨“打壓”甚至“洗牌”危機。
但不管怎樣,這個“成立無人車公司”消息讓“Google無人車項目陷入沉寂”的謠言不攻自破的同時,也給了Google的技術擁護者們一些希望。
Urmson與前東家將正式進入對峙階段
但隨着Google前首席技術官Urmson的入局,Google需要提防的競爭對手顯然又多了一個,雖然做無人駕駛的創業公司並不在少數,但作為曾掌管Google無人車“命脈”的高級工程師之一,Ursmon對Google無人車的了解遠遠多於其他對手。
甚至有消息人士爆料,儘管Urmson離開X實驗室後不能使用其在Google任職期間編寫的任何代碼,但他本人其實並不受任何“競業禁止合約”所約束。這個被禁止的合約被矽谷工程師們習慣稱為“發明轉讓協議”,意為“任何人不能使用從前僱主那裏獲得的知識產權與機密信息”。
與之相比,Urmson其實更有可能被一紙“禁止招攬合約”所束縛,這個協議將會限制Urmson將Google無人駕駛項目的其他工程師招致麾下。
因為Google內部已經意識到,鑑於Urmson強大的聲譽與號召力,部分工程師可能會私下與Urmson聯繫,進而“出走”並引發公司內部的恐慌。
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無論是否未來會將重點放在“軟件開發“方面,已決定要自立門户的Urmson將成為Google無人車公司未來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威脅。
再加上此前爆料的“Urmson離職緣由”(自去年Krafcik上任後,被迫退居‘技術官’一職的Urmson對其決策並不滿意,且無法忍受無人車項目進展緩慢),我們幾乎可以確信,這兩個在該領域實力超羣的專業人士將會在未來有更多的“交鋒“。
但無論如何,無人駕駛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對我們普通人來説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事情。
我是36氪要聞組的傅博(宇多田),關注無人駕駛、AI以及特斯拉,歡迎聯繫。微信號:fudabo001(註明身份)。
資料來源:36Kr
事實上,主管與骨幹相繼“出走”,商業化道路被指責模糊不清,Google無人駕駛汽車的開發進程在2015年以後的確有所放緩(36氪曾詳細梳理Google無人車項目放緩的跡象與原因)。但有一些東西,卻正在Google內部持續發酵併發生着改變。
前天,這個暗流不斷湧動的“沉默”終於被兩個消息打破:
- 備受矚目的Google無人車項目前首席技術官Chris Urmson決定要創辦自己的無人駕駛技術公司,開發“軟硬大禮包”,搖身一變成為Google的強勁對手。
- Google的無人車項目或許將不再是Alphabet(母公司) 高虧損業務Other Bets旗下X實驗室的一個備受掣肘的小項目。它可能將被分離出來,成為Google的一個控股子公司。
Chris Urmson決定獨闖“無人駕駛圈”
事實上,對於Chris Urmson在8月的“出走”,業內人士除了惋惜,更多的還是想知道這個天才工程師究竟會選擇哪家無人車公司來繼續“造福人類”。
但據科技媒體Recode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這位無人駕駛領域最知名的技術專家之一很可能已經籌集了啟動資金,準備自創一家無人駕駛技術公司。
雖然Urmson宣佈離開Google後沒有透露過自己的“下一步計劃”,但消息人士卻獲知了這家新公司的不少動向:他成立的這家新公司將主要集中於自動駕駛軟件、相關數據及汽車配件的開發工作。
而這個軟硬結合的“套件大禮包”將被Urmson主要銷售給那些OEM汽車廠商。也就是説,Urmson很有可能將以零配件為切入口,在此基礎上打造屬於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
實際上,Urmson決定自起爐灶並不是一件讓人意外的事情。作為此前Google無人車運行軟件的首席編程工程師,Urmson絕對有這個實力重新創建一套自動駕駛軟件。此外,在沒有明確要創建公司之前,包括ZooX在內的多家無人車明星初創企業都在想方設法把Urmson“攬入自己的懷中”。
雖然消息人士承認,關於這家公司未來的配置模式以及發展結構還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但有一件事可以非常肯定:Urmson已經與Uber、蘋果、特斯拉等多家公司的頂級工程師進行了洽談。
如此看來,由Urmson來打造一支無人駕駛汽車的A級創業團隊並非難事。
當然,雖然Urmson還沒有考慮籌集更多的資金,但考慮到他個人在業內強大的影響力,這絕不是什麼難題,甚至有業內人士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引用“投資者肯定願意向Chris投大量的金錢,因為他真的非常值錢。”
Google無人車項目將變成一家“獨立公司”
對於那些一直堅持等待Google無人車問世的粉絲來説,第二個消息或許值得期待一下——Google現任無人車項目負責人John Krafcik曾在日經創新論壇上公開表示,Google無人車項目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從母公司旗下的X實驗室分離出來,成為一家由Google控股的獨立公司。
這意味着,Google無人車項目的“話語權”與在公司內部的影響力將被迅速擴大。
與此同時,Krafcik也承諾,Google的“無人車公司”將會不斷擴大規模及員工數量。這個説法與Google近來加大的招聘力度有所對應:譬如,前氣候變化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首席法務官Kevin Vosen就被Google成功挖走,擔任無人車項目的首席法務官。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包括Kevin Vosen在內,Google更希望獲得更多在地產界及法律界有一定造詣的精英。據消息人士指出,Google尋覓這類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希望獲得更多用於無人車測試的合適場地。
雖然Google早前已經與部分州政府簽署了用地協議,但隨着項目規模的擴張,現在的測試用地顯然已經滿足不了Google的需求。
從某種程度來看,這個決定也意味着Google將加速推進項目的運營,增加無人車測試里程——這是不是説明,隨着路測的不斷增加,Google無人車的正式亮相將指日可待?
此外,作為Google無人車項目的現任老大,Krafcik在業內一直存在爭議。
自2015年9月,Krafcik被Google請來“開拓無人車商業化道路”後,Google無人車就陷入了近乎“眾叛親離”的尷尬局面:包括聯合創始人Anthony Levandowski(創建了無人卡車公司Otto,8月被Uber收購)、骨幹工程師Dave Ferguson與朱家俊(兩位成立了人工智能公司)在內的多名業界精英相繼離開了這個項目。
因此,儘管有着在福特及現代汽車待過多年的豐富閲歷,Krafcik這一年來飽受業界關於其“是否能帶領Google無人車走上正確行駛道路”的相關質疑。
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導致Google無人車項目陷入沉默的客觀因素:
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高科技業務Other Bets常年的鉅額虧損早已讓投資者感到了不耐煩(這也是母公司去年被分拆的主要原因),拉里佩奇的態度也在近年來有所轉變——造福人類的同時,商業化也應該被重視(虧損虧不起了……)。
更為重要的直接原因是,今年4月新上任的首席財務官Ruth Porat正在毫不留情地對Other Bets進行嚴厲整頓,這讓包括無人車項目在內的Alphabet整個高科技板塊面臨“打壓”甚至“洗牌”危機。
但不管怎樣,這個“成立無人車公司”消息讓“Google無人車項目陷入沉寂”的謠言不攻自破的同時,也給了Google的技術擁護者們一些希望。
Urmson與前東家將正式進入對峙階段
但隨着Google前首席技術官Urmson的入局,Google需要提防的競爭對手顯然又多了一個,雖然做無人駕駛的創業公司並不在少數,但作為曾掌管Google無人車“命脈”的高級工程師之一,Ursmon對Google無人車的了解遠遠多於其他對手。
甚至有消息人士爆料,儘管Urmson離開X實驗室後不能使用其在Google任職期間編寫的任何代碼,但他本人其實並不受任何“競業禁止合約”所約束。這個被禁止的合約被矽谷工程師們習慣稱為“發明轉讓協議”,意為“任何人不能使用從前僱主那裏獲得的知識產權與機密信息”。
與之相比,Urmson其實更有可能被一紙“禁止招攬合約”所束縛,這個協議將會限制Urmson將Google無人駕駛項目的其他工程師招致麾下。
因為Google內部已經意識到,鑑於Urmson強大的聲譽與號召力,部分工程師可能會私下與Urmson聯繫,進而“出走”並引發公司內部的恐慌。
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無論是否未來會將重點放在“軟件開發“方面,已決定要自立門户的Urmson將成為Google無人車公司未來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威脅。
再加上此前爆料的“Urmson離職緣由”(自去年Krafcik上任後,被迫退居‘技術官’一職的Urmson對其決策並不滿意,且無法忍受無人車項目進展緩慢),我們幾乎可以確信,這兩個在該領域實力超羣的專業人士將會在未來有更多的“交鋒“。
但無論如何,無人駕駛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對我們普通人來説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事情。
我是36氪要聞組的傅博(宇多田),關注無人駕駛、AI以及特斯拉,歡迎聯繫。微信號:fudabo001(註明身份)。
資料來源:36K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