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個月新版MacBook Pro,發現蘋果為了“打敗”過去的自己也是狠心

36氪 於 23/12/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2006年,蘋果發佈第一代MacBook Pro,如今10年已經過去。

今年10月28日蘋果發佈2016全新 MacBook Pro ,作為四年來最大的一次更新,自然頗具行業關注,引發了一系列連鎖效應,而自己體驗到這款最新MacBook Pro(13英寸帶Touch Bar)也已經一個月。

之所以現在才寫這篇文章,是因為生怕沒有深入體驗一款凝聚了設計師心思的產品,就去加以評判,會顯得不地道。

不過在此之前,相信大大小小的產品評測,大家也都耳濡目染看到過。所以,這篇文章並不是單純產品層面的評測,而是綜合用户體驗、設計語言,以及蘋果的產品佈局,來剖析這樣一款四年間變化最大的MacBook Pro。
喬布斯曾經説過,人們會對筆記本電腦的質量和體積有本能的反應。這可以看作是喬布斯時代對筆記本產品定義的一種設計語言。對於大多數人來説,最初對蘋果這種設計語言有明顯感知應該是2008年發佈MacBook Air的時候,MacBook Air的出世讓我們知道原來筆記本還可以如此便攜輕薄。

如今,在看到2016款MacBook Pro時,再一次閃現這種興奮的感覺。這種觀感用數據來説明更為直接:

引用以13英寸版本為例,厚度僅僅為14.9mm,比上一代薄了18% ,體積縮小了 23%。在重量上,最新MacBook Pro比上一代輕了 0.21kg,僅僅為 1.37kg。15英寸版本,厚度為 15.5 mm,比上一代薄了12%,體積也縮減了 20%,重量則為1.83kg,和13英寸同樣比上一代輕了 0.21kg。

當然,每一次MacBook Pro在厚度、體積甚至重量帶來突破的同時,也毫無疑問的會提升配置參數,最初這也是MacBook Pro和MacBook Air最明顯的界限。

所以在2016款MacBook Pro身上,我們看到蘋果採用的是第6代 i5/i7 酷睿處理器,而去年更新的MacBook Pro高配採用的還是第4代酷睿產品,直接跨了兩代產品,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不過依然不能算是目前最高配置,畢竟英特爾早前已經推出第7代酷睿產品了。

總之在硬件方面,新款MacBook Pro屬於一次例行升級,這也是蘋果一貫的做法:不追求單純硬件配置,而是實現軟硬件結合的舒暢體驗。

但是,從這一代MacBook Pro開始,可以明確的是,它與MacBook Air的差異化越來越小,蘋果在最新Macbook Pro追求Air的身材中,直接裝入了Pro的性能,把往日兩款產品各自主打的便攜性和專業性合二為一。

當然,這會使得市場在售的Air身份很尷尬,但是至少新一代MacBook Pro推出之後,想要入手的用户不必糾結了,你一定也無法拒絕新一代MacBook Pro的吸引力。

為什麼這麼説?因為有些功能一旦你體驗之後,就再也回不到過去。

離不開的Touch ID指紋識別

蘋果的Touch ID指紋識別技術第一次真正使用是在iPhone 5s推出時,當時被認為是一個殺手鐗功能,隨後成為iPhone產品線的標配。如今,蘋果直接把指紋識別搬到了MacBook Pro。

然而指紋識別可不只是單純為了解鎖方便,其實它和最新的macOS Sierra系統也有着密切的關聯。在最新的macOS Sierra中,蘋果將Apple Pay移動支付放到了網頁中,需要支付的時候,直接指紋確認就OK了。


指紋識別位於Touch Bar最右側,每次使用時會有提示,它同時還兼具了開關機功能。

也就是説,蘋果已經把iPhone那一套成熟的指紋識別解決方案,直接同步到MacBook Pro,並且實現了跨設備間的統一性。


這種跨設備的統一性,還表現在更新macOS Sierra之後,你可以用Apple Watch直接解鎖Mac電腦了,該功能名為“Auto Unlock(自動解鎖)”,用户只要登錄同一個iCloud賬號,戴着手錶的時候就直接解鎖系統。

嗯,這是一個以macOS Sierra系統為基礎組成的生態。如果説蘋果當年首次拿出iPhone、iPod甚至iPad是為了打造極致的產品贏得市場,那麼現在蘋果所做的每一項更新都是為了它的生態。

另外,新版MacBook Pro的Touch ID按鍵,還兼具了電源鍵的作用,長按就可以直接關機。觸感方面,如果習慣了iPhone Home鍵輕觸的指紋解鎖方式,那麼會很快習慣,並且逐漸變得依賴。

還有一個小細節是,新款MacBook Pro直接可以通過Touch ID切換不同賬户。

不得不説,在Macbook Pro上使用一段時間指紋識別之後,已經離不開它了。

三個體驗加分的亮點:鍵盤、觸控板、揚聲器

作為一個日常寫作佔據80%時間的新聞從業者,舒適好用的鍵盤自然是首選,長久以來也總能夠明確感知一款鍵盤好用或者不好用。

2015年初,蘋果首次在MacBook鍵盤上配置了所謂的“蝴蝶”式設計,按鍵下方採用對稱的蝶翼樣的不鏽鋼結構,減少了鍵盤厚度,反彈迅速,不過鍵程很短。

新版Macbook Pro則是使用了改進後的第二代蝶式鍵盤,對鍵程做了細節化處理,比如單個面積更大,下面有個獨立LED燈,不會像舊鍵盤那樣漏光。


可以看出鍵程依然很短,但使用起來很容易習慣。

雖然鍵程依然很短,但是使用起來,回彈有力,誤觸機會減少,手感確實比第一代好多了。而且如果習慣了新的蝶式鍵盤,再用回舊款MacBook Pro,會有一種久遠的年代感。



當然,鍵盤這東西,與個人喜好也有關係。至於手感,不敲上去體驗,只看參數和設計也沒法知道。這裏不再多説,建議自己去線門店親自體驗。

與鍵盤同為一體的當屬面積變大了的Force Touch 觸控板,13英寸MacBook Pro面積增加了 46%,15英寸機觸控板面積甚至增加100%。有了它,你再也找不到用鼠標的理由了,雖然之前也並不用。


有了這塊觸控板,再也找不到用鼠標的理由。

除此之外,新款 MacBook Pro 位於鍵盤兩側的揚聲器,這一次由於揚聲器不經過變壓器,而是直接連在電源上,產生的效果就是揚聲器的性能峰值高了一倍,聲音效果也足夠震撼,用通俗的話説會讓你的耳朵懷個孕。對比來看,你輕輕鬆鬆就能分辨出和老款的明顯不同。當然,桌面的藍牙音箱也可以正式退伍了。


一加一減,比現實早了幾年

Touch Bar,毫無疑問是新版MacBook Pro最大的升級亮點,而直接砍掉諸如HDMI、USB等接口,全部用上了Thunderbolt 3(USB Type-C)接口,又成為眾人吐槽蘋果的理由。

不過,在接口的配置上,不同版本也有一定的差異,13 英寸不帶 Touch Bar 版本僅僅左側擁有兩個接口,其他帶Touch Bar版本則擁有左右各兩個總共4個接口。還好,3.5mm的耳機接口保留了,不然一定會被罵死。

這樣一加、一減,恰好構成了新版MacBook Pro兩個最大的爭議點。

先來看接口,這是蘋果要徹底革命自己的節奏啊……因為它甚至拒絕了此前旗下系列產品的兼容性,作為新MacBook Pro用户,即便在USB Type-C快速普及的道路上,也會有一段時間必須隨身攜帶至少一個轉接口,而且這個轉接口也是需要額外購買的,否則連你的 iPhone 都沒法連上電腦。

可以説,蘋果這一次減法做的很徹底,甚至有一種強迫用户使用USB Type-C的趕腳。


帶有Touch Bar的版本,左右各兩個Type-C接口,耳機接口放在了右側。

但其實如果分析背後的原因,USB Type-C一方面是妥協於外觀輕薄的設計,但更重要是凸顯了蘋果一向霸道,力求建立行業新標準的作風。這在當年蘋果選擇捨棄網線口、光驅以及機械式硬盤時已經見識過。每一次蘋果這麼做的時候,幾乎開始都是遭受到罵名,然而罵完之後用户開始買買買,行業競爭對手開始學學學。



蘋果之所以這麼做,估計也是篤定USB Type-C是未來的主流接口,因為USB Type-C不僅正反可插而且兼容視頻、數據以及充電,一個接口足以搞定所有傳輸相關的事情。相信不久之後,蘋果的設備也都會直接過渡到USB Type-C接口,到時只需要一個充電器便可以給iPhone、iPad和MacBook充電了。

只是習慣了Magsafe充電接口的用户可能要有點不捨,畢竟Magsafe已經陪伴了我們這麼多年,也被公認為最好用的充電接口,那種不用找接口,就能直接吸附的感覺還猶在眼前。

當然,蘋果這麼做減法背後還有一個理由,意欲讓你越來越離不開它的產品生態圈,比如嫌線纜麻煩,為了方便你會使用AirDrop來傳輸,iCloud Drive來實現跨設備共享,互通互聯。

其實,這兩個功能在推出時都十分的好用,只是一直沒怎麼流行,且僅限於蘋果設備之間,這次蘋果給了果粉們一個理由去頻繁的使用它們。

説完了蘋果做的減法,Touch Bar這個被加上去的觸控新功能,到底是革新還是雞肋?

Touch Bar是被放置在鍵盤頂部的一個長條形、像素為2017x60的OLED觸控屏幕, 相當於筆記本的第二個屏幕了。

簡單來説,Touch Bar 是通過與系統及軟件的配合,以滑動、拖拽的形式來對系統中支持的軟件或者功能直接操作,細分來看就是快捷回覆、快捷編輯及預覽、系統功能調節,諸如此類......



Touch Bar左右滑動的交互效果。

TechCrunch 之前給了它很高的評價:Touch Bar 是一種全新的輸入設備,有可能改變我們與電腦應用程序的交互方式。一句話總結就是:未來的交互方式。


在實際操作中會發現,日常的使用頻率比較低,除非在特定的場景之下,有位朋友大開腦洞的説:打麻將。嗯,或許之後會支持類似的軟件吧。

由於Touch Bar作為一種新的交互方式,支持的軟件比較有限,但也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開發者的熱情是高昂的,相信明年這個狀況會有大幅的改觀。(以下截取幾個應用場景下的Touch Bar狀態)


點擊Fn快捷鍵直接調出Touch Bar原始界面。


打字時Touch Bar呈現的效果。


Pages編輯文本時,可以直接選取一些你想要的文字效果。


很多人喜歡滑來滑去的常用表情。


網易雲音樂也已經支持Touch Bar控制。

總結來看,新版MacBook Pro砍掉之前的接口,全部換上USB Type-C,甚至新加的Touch Bar,似乎都比當下這個節點早了幾年,有點推翻過去自己的意思,不過這也符合蘋果專注於未來計劃的特點。

這樣的升級,也意味着會讓MacBook Pro在未來幾年內持續具有競爭力,直到下次重大升級。

誠然,現在的蘋果是遇到了所有科技巨頭都會遇到的一些麻煩,但蘋果這次可謂激進的改變,和1997年喬布斯刪減產品線,並幫助蘋果從研發打印機和服務器擺脱出來的情況很是類似,雖然並沒有之前那樣大刀闊斧。但是蘋果正通過Mac系列向外界傳達這種改變,Pro和Air的逐漸融合、Touch Bar的前衞探索都是直接證明。

與此同時,蘋果已經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系統,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也在佈局中。毫無疑問,未來iPhone、iPad以及Mac用户都會因此而受益。

那麼,單就產品層面,無論是初識Mac,抑或是Mac資深用户,在可控的預算範圍內,既然知道未來的生態走向是什麼樣,為什麼不提前擁抱它,學習它,甚至適應它?

“當你出色地完成了某件事,那就再做一些其他的精彩事兒。不要在前一件事上徘徊太久,想想接下來該做什麼”。

這句話,更像是喬布斯對今天的蘋果説的,事實上蘋果也是這麼做的。


資料來源:36K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