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玩具總動員》1995年上映,15年裏,皮克斯都是全球最好的動畫工作室,2010年,它結束了黃金期。2006年,迪士尼收購了它。這兩年的皮克斯電影不如迪士尼的成績、口碑那麼耀眼,Christopher Orr看到這個問題,嘗試細細敍述二者的合作帶來的問題,發表在The Atlantic上(原題為“How Pixar Lost Its Way”),最後,他把皮克斯的滑坡算在了迪士尼身上。
近期,好萊塢一位圈內説,老出續集可能代表了某種“創意破產”。他説的是皮克斯。
皮克斯曾經是一個傳奇的動畫工作室,曾經公開對劣質動畫表示厭惡。
然而這家工作室最近將只有前作續集上映,該知情人士表示,如果皮克斯一直如此,它將會走向死亡。
儘管如今是一個“磚家”輩出的時代,但他這樣預測皮克斯確實有其道理。皮克斯的總裁Ed Catmull在他2014年出版的暢銷書《創新公司:皮克斯的啟示》一書當中,表示過類似的觀點。
皮克斯最近的一部電影是2017年6月16日即將上映的《賽車總動員3》。《賽車總動員1》(2006)已經讓當時的人們認為這是皮克斯迄今為止最爛的一部電影了,《賽車總動員2》(2011)則又創造了皮克斯爛片的巔峰。要是你覺得《賽車總動員3》還好的話,皮克斯未來兩年計劃上映的三部電影裏,兩部都是續集:2018年即將上映《超人總動員2》,2019即將上映《玩具總動員4》,令人難以置信。
《賽車總動員》海報
我們只能很痛苦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皮克斯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黃金十五年
皮克斯15年的黃金年代開始於《玩具總動員》(1995),它在商業性和創造性上無與倫比,結束於《機器人瓦力》(2008)、《飛屋環遊記》(2009)和《玩具總動員3》(2010)這三部偉大的電影。(PS.儘管《玩具總動員3》是一部續集,但是是一部偉大的續集)
從那以後,其他動畫工作室依然在製作更好的動畫電影,死磕定格動畫的Laika創造出了《鬼媽媽》(2009)、《魔弦傳説》(2016)這樣的精品;在2006年收購當時不可一世的皮克斯之前,迪士尼一直被它壓制地死死的,但是近幾年,迪士尼後來居上,推出了《魔發奇緣》(2010)、《無敵破壞王》(2012)、《冰雪奇緣》(2013)和《超能陸戰隊》(2014)等佳作,甚至去年憑藉《瘋狂動物城》(2016)、《海洋奇緣》(2016)拿獎拿到手軟:《瘋狂動物城》拿下了第89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海洋奇緣》則拿到了該獎項的提名。皮克斯的《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2016)連提名都沒有。
《瘋狂動物城》一出,讓全世界都瘋狂了
引用皮克斯的電影沒有年齡限制,兒童和成人都樂在其中。如果沒有皮克斯,動畫電影的發展不可能如此之快。1995年,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開創了動畫電影新模式,這是首部完全使用電腦3D動畫技術的動畫長片,是世界上第一部3D動畫,開創了三維動畫的先河。隨後,皮克斯彷彿在每一部動畫當中都加了buff:《怪獸電力公司》(2001)裏,皮克斯把動物毛髮做到極致,百萬根毛髮的運動軌跡如此細微;《海底總動員》(2003)則專攻光與水的奇妙變幻。
即便其他動畫工作室的技術水平逐漸提高,皮克斯編劇們的奇思妙想,讓皮克斯的動畫仍然能夠在故事深度和廣度上更勝一籌。皮克斯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其電影沒有年齡限制,它完成了兩種敍事的交融——在複雜的道德觀念、敍事結構之上,構建出一個簡單的兒童故事,成人和兒童都樂在其中。《飛屋環遊記》就是一個典型,它在傳統的男孩冒險故事之外,更包含了失落、傷感和重新出發,是一個完整的成長故事。
《飛屋環遊記》的仙境瀑布
皮克斯在它的黃金十五年裏,最大的成功,就是發掘了親子主題,這在它的電影當中都有所體現:《海底總動員》和《超人特工隊》的親子主題十分明顯,《怪物電力公司》則比較隱晦。從《玩具總動員》開始,皮克斯就跳出了以往電影描述親子關係的窠臼,並且在它後來的兩部續集當中延續了這一創造性。
迪士尼當時就很不理解皮克斯的這一舉動,當迪士尼的CEO Michael Eisner聽説了皮克斯的第一部動畫長片要講述小男孩和玩具的故事時,他不禁問道:“誰想看一個小男孩玩玩具的電影呢?”
但是皮克斯和迪士尼恰恰相反,它就要做這部電影,就是要講述小男孩和玩具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玩具總動員》海報
《玩具總動員》裏,玩具們都想獲得安迪的關注,尤其是牛仔警長鬍迪和太空騎警巴斯光年兩個玩具,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反轉:安迪的角色是孩子,玩具們都是大人形象,“大人”在此想要獲得孩子的關注,這和現實當中,孩子想要獲得家長的關注完全相反——這種倒置讓電影具有獨特的情感張力。
另外,安迪拿他的玩具編劇本、演戲,把它們當作大人,也反映出安迪內心對現實裏父母關注自己的渴望。所以某種程度上,胡迪和巴斯光年扮演了“家長安迪”的孩子,也扮演了“孩子安迪”的家長。胡迪和巴斯光年有義務讓安迪快樂,他們會採取一切方法讓安迪感到快樂。
《玩具總動員》是對親子關係的生動寫照,讓大人和孩子都興奮不已,皮克斯當然也非常興奮,它似乎也非常喜歡這種情感豐富、情節戲劇性的故事。
迪士尼後來“發展”了皮克斯的這一傳統,敲定了一大批製作週期短、直接以影碟形式發行的續集,它們由迪士尼卡通片廠製作,是二線影片,利潤豐厚,典型影片有:《獅子王3》(2004)和《小美人魚3:愛麗兒的起源》(2008),評價都不怎麼樣。
但皮克斯追求卓越,拒絕這麼做,它以極快的速度製作了一部又一部續集,且都是高水平院線片,足以和前作媲美。
Catmull在《創新公司:皮克斯的啟示》中,把系列電影看作是“皮克斯精神的考驗”。
《玩2》不僅僅延續了前作的精神,更豐富了前作。電影一開始,安迪不小心弄壞了胡迪的一隻胳膊,胡迪面臨着這樣的困境:他應選擇成為一個古董玩具擺在架子上、讓人觀賞嗎?還是説他應該繼續陪着倒黴孩子一起玩耍、發揮餘熱,直到安迪最終扔掉他?最後,胡迪選擇和安迪繼續玩耍,過着一種結合了快樂和奉獻的生活。
這彷彿是一種對“父母”的隱喻——準爸爸媽媽選擇了生孩子,選擇了快樂和奉獻。《玩2》為後來的續集奠定了基礎:《玩3》是該系列的終章,安迪在這一部電影裏上大學了,最終把他的玩具留在了家裏,也把他的父母留在了家裏。
皮克斯的銀幕技術彷彿魔術一般聞名全球,同一時期,它的合作文化也十分有名。在創始人、創意大師John Lasseter的領導下,皮克斯建立起了一支精緻、相輔相成的團隊,包括才華橫溢的動畫師和編輯師:Pete Docter、Andrew Stanton、Joe Ranft、Lee Unkrich和Brad Bird(2000年加入)。
這五個人以及Lasseter被稱作“核心”,他們因為自我批評、對完美的不懈追求而團結在一起,以至於後來,每次有外來導演執導電影,他們最終都會被“核心”的成員所取代,《玩2》和《美食總動員》(2007)即是如此。
2004年,迪士尼創辦了子公司Circle 7 Animation,以製作皮克斯電影的續集。但是未能如願,它很快就關門大吉了。
經典重啟——續集,續集,還是續集
《玩3》之後,皮克斯的魔法開始消失。《玩3》是皮克斯黃金時代最後的榮光,但同時,也是迪士尼2006年以74億美元收購皮克斯的第一部電影。該電影由首席創意官Lasseter和總裁Catmull聯合制作。隨後那些主題平平、不含情感的續集就誕生了——《賽車總動員2》(2011)是一個有着間諜和惡搞元素的故事,《怪獸大學》(2013)則是一場大學鬧劇。儘管《勇敢傳説》(2012)要比上面那兩部電影要好很多,但是仍然讓人失望。《頭腦特工隊》(2015)令人驚豔,但同年推出的《恐龍當家》差評很多,2016年的《海底總動員2》表現平平——這都證實了皮克斯的全面衰落,尤其是和如日中天的迪士尼相比。
腦洞飛上天的《頭腦特工隊》
Catmull曾經透露過皮克斯的製作計劃:兩部原創電影+一部續集。但是2010年以來上映的電影數量顯示,這個比例似乎翻了過來:推出兩部續集,才能製作一部原創電影。尤其可悲的是2014年,皮克斯竟然宣佈將拍攝《玩具總動員4》。
上文可以看出,安迪的故事已經在他上大學的時候完結了,三部曲的敍事和情感十分完整,第三部的結尾部分十分温馨地致敬了第一部電影的開場:安迪卧室裏白雲藍天的壁紙逐漸淡出,變成真正的白雲藍天。皮克斯要是在這個感人的一幕就結束整個系列就好了,但它選擇了一種被稱作“經典重啟”的模式,這也許是當代電影最令人沮喪的詞組。
從《玩具總動員》第一部就出現的小兵
與迪士尼氣場不合?
皮克斯和迪士尼的發展軌跡完全不同,但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些不同。Catmull多年之前發現,收購的時候,迪士尼還是一家“令人沮喪”、“失敗”的公司,“現在已經成功了。”而皮克斯呢,他卻不那麼樂觀:“皮克斯現在要解決很多重大問題。”
Cutmull在書中指出,畢竟,他和Lasseter精力有限,投入到競爭對手的事務當中也就只有那麼多時間了。如果皮克斯以其母公司迪士尼優先,那麼對於皮克斯來説可太不幸了。甚至皮克斯的“核心”們也在追求其他利益:Stanton和John Carter去探索真人電影了,Bird也參與了《碟中諜4》(2011),考慮到皮克斯的文化依賴於他們這個小的、創新的“核心”,它的注意力被稀釋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皮克斯也不能繼續堅持毫不妥協地獨立創作了,與迪士尼的合併似乎帶來了新的要求。皮克斯很擅長盈利,但是長期以來都會堅持自己的方式。皮克斯拒絕了低質量、直接以影碟形式發行的《玩具總動員2》,堅定地走了另一條精品之路。
但是被收購後,Lasseter也負責迪士尼的業務,比如擔任《飛機總動員》(2013)和《飛機總動員2》(2014)的執行製片人。兩部電影真的很“迪士尼”,簡直就是無恥的撈錢作品,但是《賽車總動員》的經典角色在其中有較多戲份,這是皮克斯“經典重現”的一部分,儘管在被收購前,這種玩意兒幾乎難以想象。Lasseter自己也解釋道:“《賽車總動員》的經典角色衍生到《飛機總動員》當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充滿樂趣的全新市場,”
下面的幾個熟面孔來自《賽車總動員》
更不用説一整套周邊了。皮克斯一直以來都渴望銷售周邊,而迪士尼則從1991年以來,就一直是皮克斯電影周邊銷售的核心。但當皮克斯真正被迪士尼收購之後,以迪士尼在娛樂業的影響力——全球有多個迪士尼樂園,皮克斯周邊的商業機遇以指數級增長。迪士尼收購皮克斯之後,2007年,就宣佈要在迪士尼樂園和迪士尼加州冒險樂園全部開放“玩具總動員之瘋狂征途”主題園區。當年晚些時候,迪士尼宣佈投入11億美元對失敗的加州冒險樂園重新設計,其中包括一個佔地約12英畝的《賽車總動員》主題園區,另外,上海和東京的迪士尼樂園也將加入《玩具總動員》和《海底總動員》的主題遊樂設施。
香港迪士尼樂園的“玩具總動員”園區
事實上,能讓皮克斯創作續集的電影和讓迪士尼樂園開發主題樂園的皮克斯電影並不完全相同。主題樂園以了解主題為前提,而小孩子們並不熟悉十幾年前的電影,如果想讓孩子們在“玩具總動員:瘋狂征途”玩到瘋,他們就要看《玩4》;如果想讓孩子們投入到賽車總動員主題園區,他們就要先看過《賽3》;如果是海底總動員主題園區呢,他們就要看《海2》了。
皮克斯已經承諾,在一堆續集之後,它將專注於原創電影。儘管皮克斯教會了我們相信重新開始、讓我們體驗悲傷和失落,但我們已經長大了。
我不確定我對皮克斯未來的期望有多高,也不知道它會不會再製作富有皮克斯精神的電影,那些奇妙的故事、深刻的情感共鳴、微妙的主題——完全不能被那麼簡單地轉化成主題樂園:《飛屋環遊記》末尾的、最感人的那四分鐘,《Married Life》奏響華爾茲的樂章,飽含情感、令人心碎,其他奧斯卡提名電影拍馬也趕不上;獨自留守在地球清理人類遺留的廢物的《機器人瓦力》男主角,他的那種孤單、惆悵;《美食總動員》裏,Anton Ego關於批判的藝術批判,那應當是自《彗星美人》裏Addison DeWitt關於這個主題發表見解以來,最高明的一番言論了。
《美食總動員》的經典鏡頭,Anton Ego品嚐道美食的瞬間,隨後他説出了經典台詞:Not everyone can become a great artist, but a great artist can come from anywhere.
這些電影都沒有續集,也都不太適合成為主題樂園。這難免會引發一個疑問:皮克斯還會不會再製作類似的電影?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資料來源:36K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