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喜歡參加比賽:獲勝的心理和我們的源動力

700BIKE 於 12/01/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對於任何一項自行車的比賽來説,最終只能有一名獲勝者。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説,一個賽季可能僅僅只能取得的一場勝利,但是就是這麼一個轉瞬即逝的獲勝瞬間卻足以讓我們對這項運動格外痴迷。甚至對於某些人來説,可能永遠都無法體會到這種難以描述的幸福感。我們總是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喜歡爭強好勝,這篇文章裏賈斯汀-庫爾森博士分析了渴望參加比賽並贏得勝利的背後動機。

我和韋德最近進行了一次談話,他聊到通過他的觀察,發現了關於體育運動動機的心理原因,他説:

“如果我對自己誠實的話,勝利對我來説就是自我的認證和自尊心。如果我贏得一項比賽,我就會覺得我在自行車的組織中的地位將會得到提高。我現在已經不再贏得任何比賽了,所以我的心態正在逐漸改變,但是那種自我的認可曾經是我騎車和參賽的一個推動力。

我和頂尖的職業車手聊過天,甚至還有一些非職業車手,他們總是能贏得比賽,對他們來説,顯他們成為最好的車手的動力並不是像我一樣是自尊心。他們只是喜歡比賽的過程和競爭的精神。我覺得了解人們的動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我們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對我們從騎上車子而獲得的快樂有着很大程度的影響。在此前提下,我們可以參考一下關於動機的最突出的心理學理論,然後再結合韋德的觀察結果一起分析。

我們無論參加任何活動,通常只有一到兩個原因:表現(績效),或是掌握。


績效目標

績效目標經常被叫做的“自我”目標,這些目標都是圍繞着取得勝利展開的。當我們戰勝了其他人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我們取得了勝利。自我目標通常是圍繞着比其他所有人都要優秀或者證明自己的實力來制定的。我們可以把自我/績效目標歸結為以下兩類:

嘗試目標:當我們感覺我們的表現能夠達到某一個特定的能力級別或者能力在此之上的時候,我們就會有一個特定的目標,會去努力實現它。
放棄目標:放我們覺得我們自身的實力無法與別人競爭的時候,我們就會避免參與其中。

如果你是一名有着嘗試目標的衝刺手,在你參加你的當地繞圈賽的時候你就會火力全開,因為你對自己的表現有着很強的自信心(根據你的個人實力);然而,你很可能會避免參加以爬坡為主的比賽。為什麼不參加?因為你會輸掉比賽。在以上兩種情況中,是否參賽的決定完全是在你自己的實際情況和你個人對這種情況的認知的基礎上做出的。


掌握目標

在學習和掌握目標(也叫做任務目標)的情況下,我們參與一些活動的動機是變得更好、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不一定是與他人競爭—只是提升我們自己的客觀表現),僅僅是為了通過這項任務來提高我們的技能。

研究發現以上這兩種目標並不是互相排斥的。但是通常情況下,我們會更傾向於其中一種目標,但兩個目標的起源是相互獨立的。可能其中一個目標期待高,一個目標期待低,也可能兩個目標同時有高的期待,或是都是低的。

舉例來説,一名自行車手可能只對提高自己在這項運動上的技能感興趣。這樣的車手,只會關注技術層面,會更關注過程、對技術的掌握,他可能會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甚至更精英。同樣,一位車手也可能只是為了榮譽而騎車。這種自我/績效目標驅動的車手就需要忍受過程,只有成為一名精英車手的身份榮譽才能驅動他。我認為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車手之中,有一部分是被兩種驅動力同時激勵的。他們既對過程和實踐很着迷,同時也喜歡和享受在比賽中戰勝對手獲得榮譽的。

目標和享受的關係

很多領域的研究都表明當我們追求自我/績效目標的時候(或者當我們在自我/績效目標的情境之中),我們更傾向於短期的解決方案,我們會保護我們自身有足夠能力的“形象”,同時我們會拒絕和漠視跟任務相關的客觀的反饋。只有當我們成功的時候,我們才會一直保持興趣。這對運動員的發展來説幾乎沒有什麼幫助,但是這種情況在運動員中又是普遍存在的。

更深層次的來説,運動員因績效目標而產生的動機會讓運動員有更高程度的緊張感同時對失敗的恐懼感也會隨之增加。他們認為失敗是他們的身份和能力的永久標誌,而不是一個學習的機會。這些運動員同樣會認為能力(而不是努力)是獲得體育項目的成就的根源。而一旦這些運動員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能即時呈現出來或者無法長久維持,他們退役的風險就會很高。

對於有着無窮無盡的藉口的那些自行車手(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不計一切代價獲得成功的那些車隊(摩托羅拉或者發現車隊,或者還有其他的哪隻?),或者那些只以成績標準簽訂合同的職業車手來説,騎車幾乎沒有什麼樂趣,他們很可能做出錯誤的選擇、有很高的防禦心,以致在下一次勝利到達來之前沒有足夠的投入。

相比之下,那些以任務導向為驅使的車手更有可能保持積極的練習和競爭策略,他們也可能會進行更行之有效的訓練。這類的運動員在參與這項運動時,他們能感受到更多的積極地情緒並能更享受這個過程,他們會尋求挑戰,同時會衡量他們自身的表現(而不是跟別人比較)。

擁有這一類心態的運動員通常面對困難也能繼續堅持下去,更相信付出努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他們會保持高度的道德水準(可以説他們會更不容易作弊),並且通常會享受到更高程度的幸福水平。

可以拿MTN-Quebeka車隊為例,這支車隊也希望取得勝利,但是他們更看中比自行車更宏觀的事情。又或者是當地一個C級別的45歲的新晉車手,他希望學習關於騎車的每一件事、關注他的心跳次數和他在Strava上的數據、僱傭一個教練;即使他知道他可能永遠也達不到A級別的水平,但是他仍然為獲得的每一點進步而欣喜。或許又是一個瘦小的爬坡手卻忍不住參與每一次衝刺,每個週末都是如此,這樣他能學到去跟隨誰的車子以及從哪個位置擠進去。結果不會發生—但是關鍵在於學習。


小結

當我們把自我目標和任務目標(或者績效目標和掌握目標)的結果放在一塊對比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自我驅動的運動員更容易有消極的反饋,他們在運動中取得的進步也更不容易被適應。

從目標的原動力可以預測出一位運動員的道德態度和他的行為,那些任務目標的運動員更多的會與更好的體育精神聯繫起來,而自我目標的運動員則更有可能會作弊或者充滿攻擊性。在實現自我目標的過程中,運動員會有更極端的自我意識,更關注通過自己的表現來驗證自我的認識。在這樣的運動員身上,自尊心則不是很穩定。

韋德已經很少參加比賽了,他無法擁有以往的水平。他在A級別的選手中的位置再也不像以往一樣讓人望而生畏。對他來説,現在唯一的參賽方法是他找到另一種目標(如果不是績效目標的話),並着重在社會目標、掌握目標和普通的健身目標。因為他已經做到了這一點,所以騎車對他來説又充滿樂趣了。但是如果他選擇在自行車上繼續保持他的自我目標,他可能早已放棄騎車而全身心投向他自己的網站了呢!

有競爭力的車手們並不都是自我驅動的人,儘管大部分都是。如果你仔細聆聽當今最成功的職業車手們的採訪,你會發現他們就像自行車這項運動裏的學生,而且是終身的學習者。他們關注在過程、技術和如何掌握上。這些目標目睹着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測試自己的位置——並最終引導他們走向更好的成功。

(譯者:Claire Li 來源:Cyclingtips 編輯:怪貓如我)


資料來源:700bik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