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隕落——柯達最後的時刻?

數碼焦點 於 22/01/2012 發表 收藏文章
傳奇隕落——柯達最後的時刻?

如同個人電腦時代的微軟,IBM,互聯網時代的 Google,伊斯曼柯達毫無疑問可以作為膠片相機時代的標志,一個當年絕對如雷貫耳的名字。而今天,這家百年老店卻轟然倒下,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

讓我們先看看這樣的一些信息:柯達,創立於 1880 年,在影像領域一直是技術先鋒和開拓者的角色。到1976 年,柯達占據美國市場 90% 的膠卷銷量,85% 的相機銷量。一直到上個世紀 90 年代,柯達都被認為是全球最有價值的五個品牌之一。1996 年,柯達的銷售額接近160 億美元,1999 年,它的淨利潤達到 25 億美元。對於一家公司而言,這是多麼美妙的數據。

然而,就在剛剛過去的 2011 年,柯達第三季度虧損達到 2.22 億美元。而最近一次員工人數的統計也顯示柯達的雇員數從 1988 年最高的 14.5 萬名降低到只有大約十分之一,而其股價更是在去年瘋狂跳水達 90%。對於一家公司,這又是怎樣觸目驚心的對比?

究竟是什麼毀掉了柯達這樣一個傳奇的公司?根據回憶,柯達在上世紀 80 年代就預感到了數字化影像的時代,並做出了相應的准備。柯達也認識到這一浪潮的到來將是不可阻擋的趨勢,盡管這會意味著利潤的下降。然而,今天柯達的境遇告訴我們,僅僅有正確的認識遠遠不夠。會如此落魄,很大的原因,是一個“慢”字。

首先,是柯達雄霸天下後的驕傲心態,讓柯達的從企業文化的層面上,面對競爭和改變就沒有了快速反應的能力。躺在功勞簿上的心態,從 1984 年的洛杉磯奧運會開始就有所體現。也正是那時候,柯達曾經最的對手富士合縱連橫各大贊助商,成功的打入了美國市場。

其次,柯達過於追求生產所謂“完美”的產品,並且這種“完美”,更多的體現出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追求。與之相比,更實際的做法,或許是選擇邊制造和發布產品,邊加以改進。

此外,地理環境上缺少競爭者,也同樣帶來問題。據說,在柯達公司的所在地 Rochester,很少有對柯達的負面評價和指責。來自哈佛商學院的 Kanter 女士說,甚至在柯達決定作出改變之後,它們也花了好多年,才完成第一筆收購。柯達有著令人艷羨的資本,卻從來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換取一個突破性的進展。

除了反應太慢,運氣也同樣沒有眷顧柯達。柯達曾經投入大量研究員研發了成千上萬的化學品用於膠片行業。後來,柯達認為這些產品可以被用於制藥業。然而,上個世紀 90 年代,柯達的制藥業務卻以失敗告終而不得不出售。

對市場發展的誤判,則是柯達犯下的另一個錯誤,柯達曾經認為中國的中產階級會購買大量的膠卷。然而,這段時間卻相當短暫。很快的,人們就發現數字相機相對膠片相機更加的有吸引力。這對於柯達,無疑是相當沉重的打擊。不願以及時的進入數字化時代,仍然抱著膠片不願放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柯達覺得,數字化影像帶來的利潤遠不及膠片。然而,不舍得一時的利潤,卻造成永遠的毀滅。

最後,便是公司策略的不斷的變化。柯達幾乎每更換一次 CEO,公司的戰略就會發生一次改變。這樣的動蕩,無疑也會帶來致命的打擊。

柯達走到今天的失敗,是眾多原因導致的結果。或許我們看到柯達今天的現狀,從而回顧柯達的歷史,找出其中失敗的原因並不那麼難。上面所說的有些原因,看起來不過是一點點的小錯誤。然明白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簡單,不簡單的,是在僅僅見到一只螞蟻,堤壩還看似堅固無比的時候,就能意識到這小小的螞蟻,有一天可能會摧垮一切。難的不是回顧,而是預見和准確及時的行動。柯達預料了數字影像時代,卻因種種原因,錯過了行動的時機。

另外給大家分享兩個小事情,讓人唏噓,卻使柯達的倒下更發人深省。
其一,小時侯,有一次去衡山,因為膠卷用光臨時要買。山上卻買不到柯達,於是,家人不管小賣部的人如何勸說,執意下到半山腰去另外一家店買一卷柯達。那時候,柯達幾乎是高質量的代名詞,又可曾想到,今天會幾乎被遺忘?

其二,雖然柯達在面對數字化浪潮動作過慢,但早在 1975 年,卻是柯達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數字相機。不知道喬治伊斯曼在創立公司的時候,可曾預料到,公司有一天會倒在自家發明的產品面前?“我把你帶到這世界,給予了你生命,卻是你,把我送進了墳墓。”這,是怎樣的悲壯?

[source: ifanr]

延申閱讀:
Kodak 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市傳柯達 (Kodak) 準備尋求破產保護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