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和車庫

數碼焦點 於 24/07/2012 發表 收藏文章
硅谷和車庫


這應該可以算做硅谷最勵志的故事道具了:在讀,輟學或者畢業沒多久的幾名大學生,在一個散亂堆放交換機,集線器的車庫裡,做著一些起初不為人知但日後將改變世界的產品。

從第一代的惠普到仙童,到蘋果,到 Google,人們總是津津樂道這些具有傳奇色彩的發家史,而車庫則從中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它被作為硅谷夢的一個強烈信號,被媒體刻意渲染,被白手起家追尋“ ONE PIECE ”的少年們膜拜。

硅谷夢的特點是,天才工程師們的成功極具偶然性,生活在熬夜寫代碼和通宵狂歡的切換場景中,公司裡充滿 geek 的裝飾,不修邊幅,嚴肅與他們相去甚遠,散漫是他們最樂意的標簽。

很多人都熟知的 Youtube 創業故事:陳士駿(Steve Chen)和查德·赫利(Chad Hurley)在舊金山一個朋友家裡聚會,曲終人散,卻發現沒有什麼好辦法來和參與者分享視頻,於是他們說,“真麻煩,自己做個視頻網站吧”。事實上,這個故事是假的,兩位創始人應公關要求商量 2 個小時的作品。

馬克·扎克伯格在接受奧弗拉·溫弗雷的專訪時,被問到關於電影《社交網絡》的看法時,回答道:“那只是個電影,而我過去的六年是在許多艱苦的工作中度過的。”

以下是一個硅谷人的自白:

引用我昨晚又在工作中睡著,在我辦公桌地下的被子蜷縮了兩個半小時,從上午 11 點到下午 1:30 左右。

現實是,在熬夜寫代碼和通宵狂歡的場景切換中,熬夜寫代碼常常是重復播放,通宵狂歡是隨機播放。

當人們在談論硅谷的成功時,最核心的“ Hard Working ”反而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在塑造一個美國夢的硅谷形像時,媒體為蠢蠢欲動的創業者描繪了成功的偶然和一夜暴富的狂喜。沒有人會在意資金短缺,因為風險投資會幫忙;車庫是個理想的創業環境,因為你可以更專注;你的身邊有一群天才工程師,他們既懂代碼也懂生活。

其實,車庫,啤酒,geek 這些符號只不過是裝飾,拋開這些光環,硅谷的成功源於成熟的區域經濟體系——而它的形成源於眾多知名或無名的辛苦耕耘和健全的法律制度。

隨著經濟的發展,硅谷的車庫故事只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敞亮的辦公樓裡開始創業之旅,但是創新的動力卻不會衰竭,只不過在互聯網時代成功的缺點和優點都被同時放大,缺少了它隱性的魅力。

人們在抱怨好的環境下不能成功的時候,類似於我們小時候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責問:為什麼某某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能考到一個好大學,你現在這麼好的條件還考不好呢?

但是,難道沒有在現在這麼好的條件下考到好學校的人麼?只不過那個人不是我罷了。



來源: 轉載自 ifanr, 作者: 莫俊超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