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虎嗅网编按:人们使用媒介的目的有三种:消费、创造与分享。
20 世纪的媒介发展的主题是消费,但眼下,我们正在越来越多地创造和分享媒介,这是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从门户、搜索到社交,只是信息接触形式的变化:推送 → 提取 → 跟随。
在信息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今天,一秒钟内打动受众去点击那个链接,却是含金量极高的工作。认知盈余时代,信息把关人的力量,再度彰显。这是编辑力量的轮迴。
忘掉信息过载吧,你载入的信息量恰如其分。
这个结论,得之于 3 位分别来自西北大学和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他们组织了 7 场专题小组座谈会,共会晤了 77 位与会者,试图了解这些新兴媒体消费者的心理素质与能力:如何适应这个被海量信息轰炸的时代。
「永远在线」并没有淹没你的视听,反而让你感到能力空前
很多专家警告,「永远在线」的媒体环境已经「淹没」了受众的视听,并且正在形成一个反社交的 Facebook 粉丝团。这些 Facebook 的痴迷者更感兴趣于「#标籤」(hashtags)而非拥抱(hugs)。
这项研究却针锋相对地发现,当信息量流淌于指尖,与会者感到「能力空前」与「激情洋溢」,而不是信息过载。但社交网站没有获得同样的赞誉,当受访人员谈到 Facebook 和 Twitter 时,他们认为是信息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让他们敬而远之。
「相较于抉择引起的精神负担,很多与会者更享受它带来的自由,尤其是,广泛的在线信息面。」这项研究已经被刊登在《信息社会》杂志上,「我们的与会者,对新兴的媒体环境表现出近乎一致的热情。」
大家都喜欢电视,但又对新闻频道很不满
电视,是最受与会者欢迎的媒体源,网站紧随其后。
然而,电视的新闻频道,也是最让新闻消费者们不满的,他们投诉了新闻直播时的煽情报导。专题小组座谈会的成员们,通常乐于从部落格(而不是新闻主播)那里获知新闻,尽管他们警惕着线上新闻媒体的可信度与准确度。
社群网站声誉低落:让人产生负面情绪
社群媒体没有得到受访人员的青睐,这些人涵盖了从 20 多岁到 60 岁的年龄层。77 位与会者中的 22 位,对社交网站有「相当的负面情绪」,只有 9 位表达了「强烈的正面情绪」。
「对社交网站线上行为的厌恶,表明了 Facebook 和 Twitter 不断推送的别人生活的细枝末节,惹恼了很多人。」研究报告的作者写道。
在这种情况下,负面的看法被社群媒体网站的声誉 —— 研究人员称之为「人们对这些服务的运作方式的普遍预期」—— 火上浇油,更甚于被用户在这些网站的个人体验所影响。
网路技能低落的人,容易感到讯息过载、被淹没了
但是,请记住,这项发现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77 位与会者中,11 位确实报告了有信息过载的感觉,其中 1 位甚至把他自己比喻为 1984 年美国电影《莫斯科先生》的 Robin Williams。他说,「当他不得不在超市里挑出一罐咖啡时,他哽咽了,因为有如此多的选择。这正是我面对所有这些信息时的感受。」
研究报告的其中一位作者,西北大学的副教授 Eszter Hargittai 注意到,被信息淹没的感觉,最常见于只有基本「网路技能」的人群,他们对浏览搜索引擎和社群媒体网站并不熟悉。
以「科技历」来看,这是亿万年前的採访:网路信息又更爆炸了
这项研究也基于 2009 年的採访 —— 若记以高科技世界的时间,那是亿万年前。
3 年前,就在研究人员主持专题小组座谈会时,Pinterest 还没启动,Instagram 还没出生,Google+ 的闪光不曾掠过 Larry Page 的眼眸,Facebook 还要等些年才揭幕那些全方位透视、全方位共享的「无社交摩擦」应用程序(”frictionless” apps),那时的 Twitter,也只有它现在的一半用户(7,500 万 VS. 1.4亿)。
2009 年,每分钟有超过 20 个小时的影音被上传到 YouTube;2012 年,每分钟超过 72 个小时。2009 年,Twitter 每天有 250 万条推特;2012 年,3.4 亿条。2009年,Tumblr 有 64.2 万个部落格;2012 年,超过 5,000 万个。
近年来,被媒体网站搅动的数据洪流,漾起波纹,催生了一批新型企业 —— 譬如 Relevance、Newsle、Summify(被 Twitter 收购)、Zite、Flipboard —— 它们都有志于驯服氾滥的信息流,于沉渣之中萃取珍宝。
简言之,过去数年横行网路的信息量,不是小额地增加,而是被引爆了。信息过载在 2009 年时可能还没有让人感到压抑,今天再问起这个问题,新闻消费者也许会有一个很不同的答案。
轉載自:TechOrange
(文章来自虎嗅网内容合作伙伴译言,译者为 MapleFlying;图片来源:sarah sosiak, CC Licensed)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