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g With Friends 的確是史上最簡單粗暴的約會(炮)應用了。
自從 2013 年 1 月推出以來,這個讓人從 Facebook 好友中尋找一夜情的應用一直是國外媒體話題的爭議焦點。支持者認為,這個應用直奔需求,爽快不虛偽,是引領革新的互聯網約會類應用;反對者則認為該應用存在著各種隱私數據的隱憂,而且網站上語言表述過於直白露骨,是互聯網上“最邪惡”“最噁心”的應用。
而由於理念開放直接在西南偏南大會(SXSW)上爆紅(可以查看我們之前的報導),Bang With Friends 目前已經有 20 萬次成功“配對”,幾天前才獲得了 100 萬美元的首輪融資。神秘的創始人(其實是三位自稱來自“常春藤”聯盟大學的學子,至今從未露面)今天接受 Mashable 的採訪稱,這些錢將會用來提供更好的移動體驗,暫時不知是否只是開發移動版本,或者客戶端。
如果你尚未清楚這個應用是怎麼運作的,那麼我們再簡單回顧一下:
也就是由於這樣的簡單粗暴,而且有一定的私密性(如果沒有配對成功,系統不會告知對方你的“心意”), Bang With Friends 吸引了大批的用戶關注,在應用上線 1 週內,就撮合了 1 萬對來嚐鮮體驗的用戶。而由於在西南偏南上的爆紅,他們目前已經累計配對超過 20 萬人次了,註冊使用這項服務的人數還有更多,年齡基本都在 18 - 34 歲之間。
而外媒對此的爭論也相當激烈。正方認為,這個應用是一種無害的“革新”。他們很贊同應用開發者的“初心”,認為這個應用的本質極端“誠實”:
TechCrunch 的記者 Greg Kmparak 認為,Bang With Friends 恰恰是“最不邪惡”的應用,“如果你準備去和任何一個人調情,那麼有什麼會比你已經認識和喜歡的人更適合?”
還有觀點認為 Bang With Friends 連接了有需求是雙方,而且與本人的 Facebook 賬號相連,降低的安全的風險,也讓每個人能夠放下心理負擔直接表達自己。 FastCompany 也認為這個應用有可能會改革約會應用的市場和生態。因為沒有人比 Bang With Friends 更加簡單直接了。
另一邊廂,Bang With Friends 惹來的爭議之多不在話下:
ZeeNews 在報導 Bang With Friends 時用到的字眼是 “最邪惡” 的應用。而 Collegiate Times 則稱,Bang With Friends 讓人感到“噁心”,因為用語之直白,會“冒犯”了Facebook 上的朋友圈子。
而《福布斯》雜誌的記者 Kashmir Hill 則坦言這是個“非常糟糕的點子”,因為個人的隱私數據其實隨時會被曝光或者使用。
數據隱私的確是一大問題。我們由 Bang With Friends 的隱私條款講起的:網站的隱私條款中聲明,應用開發放將可以獲得Facebook 用戶的個人身份信息數據,且有潛在的用於“個性化用戶體驗”的風險。也就是說,難以保證在使用此服務後,用戶會不會收到相對應的“系列商品”。另外,該應用還會進行“合適”的數據收集、保存和保護。所以個人的“交往記錄”等隱私信息的安全性也存疑。因此,錫拉庫扎大學的信息學院認為這個應用就是潛在的 “隱私災難”,只是還沒有爆發而已。
讓人不放心的是,這些隱私條款的細則可能會在未來“沒有通知用戶”的情況下有所更改。而創始人團隊中的 Mr. C,也坦然會禁止家裡未成年的妹妹使用自己開發的產品。
至於未來的發展,相信 Bang With Friends 的團隊不會滿足於維持這個工具型的應用。在 Daily Beast 對其的一個專訪當中,他們透露了未來的可能方向——社交。
不過老實講,根據現在網站上奔放的 logo,使用指引和頗受爭議的髒字 URL,不知道 Bang With Friends 能夠洗白的機率有多高了。
對於你來講 Bang With Friends 是一場革命,還是隱私災難?歡迎在評論中告訴我們。
題圖為電影《Friends With Benefit》截圖
資料來源:ifanr
自從 2013 年 1 月推出以來,這個讓人從 Facebook 好友中尋找一夜情的應用一直是國外媒體話題的爭議焦點。支持者認為,這個應用直奔需求,爽快不虛偽,是引領革新的互聯網約會類應用;反對者則認為該應用存在著各種隱私數據的隱憂,而且網站上語言表述過於直白露骨,是互聯網上“最邪惡”“最噁心”的應用。
而由於理念開放直接在西南偏南大會(SXSW)上爆紅(可以查看我們之前的報導),Bang With Friends 目前已經有 20 萬次成功“配對”,幾天前才獲得了 100 萬美元的首輪融資。神秘的創始人(其實是三位自稱來自“常春藤”聯盟大學的學子,至今從未露面)今天接受 Mashable 的採訪稱,這些錢將會用來提供更好的移動體驗,暫時不知是否只是開發移動版本,或者客戶端。
如果你尚未清楚這個應用是怎麼運作的,那麼我們再簡單回顧一下:
引用一,授權該應用,與 Facebook 賬號相連;二,在你好友裡面選擇你想要約會的對象,在他們的頭像上點 Bang;三,如果你的朋友也在使用這個應用,而恰好他們也 Bang了你,恭喜,系統就會將你們互相愛慕的信息發送給對方。
也就是由於這樣的簡單粗暴,而且有一定的私密性(如果沒有配對成功,系統不會告知對方你的“心意”), Bang With Friends 吸引了大批的用戶關注,在應用上線 1 週內,就撮合了 1 萬對來嚐鮮體驗的用戶。而由於在西南偏南上的爆紅,他們目前已經累計配對超過 20 萬人次了,註冊使用這項服務的人數還有更多,年齡基本都在 18 - 34 歲之間。
而外媒對此的爭論也相當激烈。正方認為,這個應用是一種無害的“革新”。他們很贊同應用開發者的“初心”,認為這個應用的本質極端“誠實”:
引用我們在網站上面使用 Bang 和 Fuck 這種字眼,那是因為我們在真實的生活中也這麼說。
TechCrunch 的記者 Greg Kmparak 認為,Bang With Friends 恰恰是“最不邪惡”的應用,“如果你準備去和任何一個人調情,那麼有什麼會比你已經認識和喜歡的人更適合?”
還有觀點認為 Bang With Friends 連接了有需求是雙方,而且與本人的 Facebook 賬號相連,降低的安全的風險,也讓每個人能夠放下心理負擔直接表達自己。 FastCompany 也認為這個應用有可能會改革約會應用的市場和生態。因為沒有人比 Bang With Friends 更加簡單直接了。
另一邊廂,Bang With Friends 惹來的爭議之多不在話下:
ZeeNews 在報導 Bang With Friends 時用到的字眼是 “最邪惡” 的應用。而 Collegiate Times 則稱,Bang With Friends 讓人感到“噁心”,因為用語之直白,會“冒犯”了Facebook 上的朋友圈子。
引用我看到的列表裡都是我的好朋友們,女朋友的朋友,我父母的朋友……這不是毀掉我的圈子嗎?
而《福布斯》雜誌的記者 Kashmir Hill 則坦言這是個“非常糟糕的點子”,因為個人的隱私數據其實隨時會被曝光或者使用。
數據隱私的確是一大問題。我們由 Bang With Friends 的隱私條款講起的:網站的隱私條款中聲明,應用開發放將可以獲得Facebook 用戶的個人身份信息數據,且有潛在的用於“個性化用戶體驗”的風險。也就是說,難以保證在使用此服務後,用戶會不會收到相對應的“系列商品”。另外,該應用還會進行“合適”的數據收集、保存和保護。所以個人的“交往記錄”等隱私信息的安全性也存疑。因此,錫拉庫扎大學的信息學院認為這個應用就是潛在的 “隱私災難”,只是還沒有爆發而已。
讓人不放心的是,這些隱私條款的細則可能會在未來“沒有通知用戶”的情況下有所更改。而創始人團隊中的 Mr. C,也坦然會禁止家裡未成年的妹妹使用自己開發的產品。
至於未來的發展,相信 Bang With Friends 的團隊不會滿足於維持這個工具型的應用。在 Daily Beast 對其的一個專訪當中,他們透露了未來的可能方向——社交。
引用我們正想將這個應用發展為一個約會社交類應用,讓有趣的人加入,他們可以一起做任何想做的活動。我們的長遠的願景,是希望通過誠實的交際,增強人們的線下關係。
不過老實講,根據現在網站上奔放的 logo,使用指引和頗受爭議的髒字 URL,不知道 Bang With Friends 能夠洗白的機率有多高了。
對於你來講 Bang With Friends 是一場革命,還是隱私災難?歡迎在評論中告訴我們。
題圖為電影《Friends With Benefit》截圖
資料來源: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