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是造雨者和捕魚者

數碼情報站 於 11/04/2013 發表 收藏文章
在最新一期的 5by5 播客中,Asymco 網站分析師 Horace Dediu 對 Google 的商業模式進行了分析。他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

Horace Dediu 說,目前人們對 Google 的看法存在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認為 Google 的各種行為是行善,而廣告是不得已為之,這是烏托邦的想法;另一個極端是,認為 Google 做事的目的就是為了廣告,這是反烏托邦的想法。

這兩種看法都不夠全面。 Google 其實處於兩個極端之間。它更偏向那一邊呢?這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管理的更換發生變化。


我們如何解釋 Google 行為呢?以自然界的河水來比喻信息流動, Google 是下游的捕魚者。要捕到更多的魚,最有效的辦法是製造更多的河水流動。 Google 要保證河水暢通,匯聚更多支流,創造更多雨水。

Google 反對造壩行為,因為它阻礙了河水流動。所以,Google 是反對互聯網審查的,因為它阻礙信息流動。

Google 還會去創造更多雨水。從這方面來說,Android 就像是造雨者。它要使更多的人使用互聯網。 Android 部門不用去擔心盈利問題,就像是造雨者不需要去擔心下游的捕魚者。他們只需要製造更多的雨水,下游就能捕到更多的魚。

這樣來看,我們很容易理解 Android 的開放本質。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會帶來其他人的介入。亞馬遜和 Facebook,都是利用了 Android 的開放。但是,這兩者並非造壩者。他們也希望 Google 製造更多的雨水,而自己則要在河水的上游捕魚。這自然也會影響到了 Google 在下游的收益。

Google 的各種行為,看似出自善意,但本質上都是維護自身利益的商業行為。雖然從短期來看無法確定其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是否會對互聯網造成損害呢?正如自然界,生態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最有益的,Google 為了河水流動而阻礙造壩,四處降雨的行為,會如何破壞生態環境呢?

對此,Horace Dediu 也沒有明確的結論。他說,這是件很微妙的事情,而且 Google 從來不會透露各種項目的影響,他們只透露自己下游捕魚的結果。正如環境保護主義者常常無法確定某種行為的確切影響,對 Google 的行為也很難做出確切的判斷。


資料來源: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