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ssa Mayer 買了 Tumblr,卻要台灣 Yahoo 結束無名小站?

數碼情報站 於 25/05/2013 發表 收藏文章
Yahoo 執行長 Marissa Mayer 上任 300 多天,賣掉價值 47 億美元的阿里巴巴持股,然後買了Stamped、OntheAir、Snip.it、Alike、Jybe、Summly、Astrid、GoPollGo、Milewise 和 Loki Studios 等小型新創公司,至少網羅了 22 位創業者。

一年來的併購舉動,在大手筆花 11 億美元買下微網誌 Tumblr 的這一刻來到最高潮,同時間,Mayer 把 Flickr 擴大為免費服務,每一個 User 都有 1 tb 的免費空間。《紐約時報》也引述消息來源說,Mayer 正在與 Foursquare 和 Quora 接觸,打算買下他們廣大的使用者社群。

科技網站《Verge》和《Forbes》都認為,花掉 1/6 的現金部位買下 Tumblr,Mayer 看中的不只是未來的營收可能性,更重要的是 Tumblr 相對年輕的使用者、蓬勃的社交流量,以及最最重要的,關連性(relevance)。的確,Yahoo 亟需要的就是關連性:

引用
讓使用者重新相信 Yahoo、使用 Yahoo,以及愛 Yahoo,Yahoo 才能重回網路產業的核心。

手段作風和前幾任完全不同,Mayer 的目標很明顯:以併購促成 Yahoo 快速「世代交替」年輕化,才能在 Google 和 Facebook 強敵環伺下,改變 Yahoo 面子和裡子都是「上個世代」網路公司的事實。LinkedIn 執行長 Jeff Weiner 在他的 Twitter 上說,「Mayer 成功讓人們以正面、有意義的方式討論 Yahoo,」這正是以前的 Yahoo 執行長都做不到的。

目前 Tumblr 每個月不重複訪客超過 3 億,每天新增 12 萬用戶。評論認為,Tumblr 在創辦人 Karp 的帶領下,是少數有能力在 FB、Twitter、Wordpress 的競爭中仍維持高年輕族群使用率的部落格服務,這有助 Yahoo 提高在年輕社群的關連性。
買微網誌 Tumblr、擴大相簿 Flickr 免費服務,同時賣掉無名小站

當媒體聚光燈全部打向 Mayer 的購物車時,大家卻忽略 Mayer 讓 Yahoo 重回業界核心的措施中,還有一常串的垃圾桶清單。Upcoming、Yahoo Deals、Yahoo SMS Alerts、Yahoo Kits 等,在這份清單裡,台灣的無名小站名列其中。

上個月底,台灣網路廣告代理商之間就盛傳 Yahoo 打算關閉無名小站。雖然 Yahoo 台灣官方一直對外否認這個傳聞,但根據《TO》在 Yahoo 內部的消息來源指出,早在 2 個月前,Yahoo 台灣就已經收到來自總部的消息,Marissa Mayer 認為,無名小站對 Yahoo 台灣未來的發展,特別是「行動優先」的全球策略並無幫助,因此打算趁無名小站還有商業價值時出售。

不過,據了解截至目前為止,雖然接觸許多買家(傳聞其中包含中華電信和趨勢科技),雖然價格從 7 億元掉到不到 1 億元,最後都因為對無名未來的流量積蓄能力有疑慮而作罷,這也是 Yahoo 遲遲不願承認這起消息的原因。

6 年前嫁入 Yahoo 台灣,無名小站當時是台灣流量第二高網站,結合部落格、網路相簿和 BBS 網站,2006 年時 Alexa全球排名 32 名,無名小站創辦人之一林弘全(小光)對《TO》說,無名小站還曾經排名全球第 16 名,超過當時的已經被 Yahoo 買下的 Flickr(當時全球第 40 名),日本樂天市集、超越 Digg。Yahoo 台灣買下當時有 2 億年營收實力的無名小站,等於買下當時市場上最大的對手,更重要的是買入 250 萬個有效會員,其中 60% 是 16~24 歲的年輕使用者,牢牢掌握市場核心地位。

和現在 Mayer 買 Tumblr 很像不是嗎?當年的 Yahoo 台灣買無名小站,也是在買關連性(relevance)。

6 年過去,Yahoo 全球遭遇瓶頸,明星執行長 Mayer 花大錢買微型部落 Tumblr,擴大相簿網誌 Flickr 的免費服務,想要儘快補上 Yahoo 在 UGC(User Generate Content)發展進度的落後。但也在同一個時空下,準備賣掉同時兼具這兩個功能的無名小站。

Yahoo 並非不需要社群式的內容服務,她不需要的,是無名小站--一個流量不斷下滑,服務介面設計幾乎毫無進步,還停留在2006年思維的,過氣明星。

全球網路業併購整合陣列,為什麼台灣新創服務不在清單中?

把眼光放到 Yahoo 以外,不只 Mayer 忙著花錢。Facebook 過去兩年併購超過 20 家以上的小型公司,Google 併購超過 40 家,LinkedIn、Groupon 也都各自忙著採買具有亮點的創新團隊,連未上市的 Twitter 都買了不少團隊。

矽谷正在經歷新的一波整併方潮,行動化以後的新服務樣態正在快速發展與被定義,Y Combinator 合夥人 Paul Buchheit 在談 Facebook 這幾年的併購案時說,Facebook 這一代的創業者在併購的明快作風上,和老派科技公司微軟或 RIM 形成強烈對比,後者腳步踉蹌、行動遲緩屢屢錯失良機。

「Yahoo 的整併目前看起來還是在補過去 10 多年落後發展的空洞,Facebook、Amazon 很明顯已經往行動化發展快速布局,走得最快的 Google,則已經往穿戴式電腦相關的領域攻城掠地,」appWorks 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林之晨說。

在這些被併購的名單中,除了大量在美國矽谷的團隊外,南韓、以色列、巴西、澳洲、瑞士、愛爾蘭都在榜上,為何獨獨沒有來自台灣的服務?

林之晨說,2007 年第一代 iPhone 推出,2008 年 Facebook 崛起,如今 iPhone 已經出到 iPhone 5,而 Facebook 不只已經改版多次、推觸行動服務,而且已經 IPO,而曾經在 2006 年擠進全球前 50 大的無名小站,卻幾乎沒有變,「當別人快速前進,而你還停留在原地時,相對就是一種落後。」
無名小站一路下滑的這段時間,世界正在快速變化。

2007 年中國大陸通過有限合夥人法,中國的私募資金創投產業崛起、開始大幅投資網路產業,讓中國大陸互聯網整個大躍進。2008 年金融海嘯,矽谷許多從第一波網路商機獲利的天使投資人開始大幅投資新服務,同一段時間,韓國和日本用力發展線上社群、行動遊戲。當中、日、韓、美加緊發展網路行業的同時,台灣正經歷創投萎縮,國家監管嚴格,網路創業難以募資的狀態。先天缺乏、後天調養失當,當另一波新創風潮開始時,我們沒有孕育出足夠的好團隊,正在繼續一路滑出核心之外。


資料來源:TechOrang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