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的內容趨於完備,下一步該怎麼走?

數碼情報站 於 29/10/2012 發表 收藏文章
今年 4 月,擁有 244 年歷史的《大英百科全書》宣布停止發行紙本版本,未來只提供電子版。這是維基百科的勝利——維基百科所收錄的條目達數百萬條,是《大英百科全書》的幾十倍。

《大英百科全書》的喪鐘早已敲響。幾年前科學期刊《Nature》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維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全書》準確性幾乎沒有差別,某種程度上算是認可了維基百科的權威性。

因為維基百科的成功,開始有人研究它的運作模式(例如《維基經濟學》),「Crowdsourcing(群眾外包)」的概念也流行起來。到底是「網友」高明,還是「專家」高明,一時蔚為話題。

但是經過十年左右的發展,維基百科早已不處於早期快速發展的階段。根據《 The Atlantic(大西洋月刊)》報導,最近五年維基百科的發展速度已經趨緩。兩年前,維基內部出版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維基百科的編輯數量正在減少,包括新加入的/活躍的/非常活躍的編輯的數量都呈現減少的情況。報告還指出,新加入編輯的「留任率」正在下降。

為什麼編輯的數量開始減少?也許是因為維基百科的內容已然非常完備(當然,這裡指的是英文內容)。歷史學家和維基百科活躍編輯 Richard Jensen 最近指出,「讀者越來越多,但新內容增加得越來越少。」

Jensen 觀察維基百科的編輯情況,發現一個現象:今年春天,有 3300 位編輯平均每個月編輯超過 100 次,然而 2007 年,這個數字可是 4800 位,五年來下滑了超過 31%。

儘管如此,瀏覽人數卻還是呈現大幅成長的趨勢。

現在維基百科(英文版)上的文章結構已經趨於完善。換言之,即便是要對文章內容進行改動,也不過是增加幾個連結、小幅更新個幾次、整理一下格式這類的工作。對於新編輯來說,他們能發揮的空間正在變小,興致降低在所難免。

Jensen 得出一個結論,當維基百科的條目數量超過 10 萬,值得一寫的主題數量開始變少。如果維基百科條目數量達到 100 萬之數,就得絞盡腦汁思考還有什麼新條目可以寫了——在今年春天,維基百科的條目數量已經超過 400 萬。

以上提到的數據指出,維基百科的發展遭遇瓶頸,一部分原因與內容逐漸趨於完備有關。但維基百科永遠都不可能「完美無缺」,訊息的更新速度依然很快,而且未來會更快,編輯數量減少將使維基百科的反應速度變慢。後果則是維基百科內容品質下滑,久而久之即會開始影響它的公信力、影響力。(當然,還有營運資金的問題,目前流量排名世界前十名的維基百科一直都是靠著網友們的捐款在運作)

Jensen 認為未來維基百科可以走向專業化,讓條目的品質達到專業標準——這是其中一種發展方向,發展的路不止一條。

原文網站 / 轉載自: Inside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授權條款 授權。
標籤: 維基百科  Wikipedia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