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少年Pi》 之三:兩個我

數碼情報站 於 16/12/2012 發表 收藏文章
都說少年Pi 是一個倖存少年的奇幻故事,倒不如說作者在試圖用一個最不可思議的歷險講述所有人共同的故事。

同那個少不經事的童年Pi 一樣,很多人都有非常類似的孩提時代。在那段童年裡,我們不需要去承擔生存的壓力,只知道追逐和玩耍。摔倒了,擦破了,流血了,哭了,拍一拍身上的泥土,使勁地用手背抹一下鼻子,過一會兒又可以無憂無慮開心著。那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餓不餓的時候,就有東西送到嘴邊;我們不知道自己想不想听故事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奇特的故事傳到耳邊;我們不知道危險還是安全的時候,就有好多雙大手護在我們身邊。我們不需要關註生計,只需要用眼睛、身體和靈魂不斷的去感受這個世界。

那時候,我們會覺得一切都是有現成答案的。不管我們有什麼樣的問題,或者有怎樣的需要,總會有人告訴我們答案或者滿足我們的需要。但人終歸會長大。我們開始需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取物質並滿足自己身體,於是我們紛紛踏上了一條需要獨自面對世界的旅程。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不過沒有太多會比Pi 遇到的更糟糕而已。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與超我的概念。所謂,“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三者構成了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他們之間的聯繫中得到合理的解釋,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若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自我就會幫助啟動防禦機制。防禦機制有:壓抑、否認、退行、抵消、投射、昇華等等。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間反複調解,就形成我們經常看到的人的兩面性。

《少年Pi》中的老虎就是Pi 的本我,信仰則是超我,而獨自在海上漂流的少年Pi 則是處於兩者之間的調解者——自我。 《少年Pi》用最極端的方式展現了兩個我的對立和鬥爭,再最大的困難面前,充分體現了一個真實存在的自我的形象。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兩個我,缺少了本我,那他是神不是人;缺少了超我,那他只是隻野獸;同時存在才真正謂之人。這個不免讓我想起最近追看的美劇《Homeland》。一個被囚禁8 年,被酷刑和溫情交替洗腦的美國大兵,打算引爆自己身上的炸彈,炸死包括副總統在內的一眾要員。深深刻在我腦海中的畫面是,當他在為是否按下按鈕猶豫不決的時候,那張扭曲變形的臉。這才是對一個真正人的刻畫。想想我們也常常會看到的那些有特殊目的和意義的國產劇集,高尚的無比高尚,邪惡的無比邪惡。在當中,你還記得有多少是活生生的人?

(本文為完結篇)

資料來源: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