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個數據驅動的公司,Google 在設計上有著不太輝煌的過去。公司的第一位視覺設計師 Douglas Bowman 就因無法忍受這種文化而離開。不過,自從 Larry Page 擔任 CEO 以來,公司的設計出現了令人讚賞的突破。從網絡應用到移動應用,Google 似乎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視覺語言,並且開始以統一的風格來打造用戶體驗。在此前的一些報導中,我們已經了解到,這是 Larry Page 在公司內部推動產品重設計,以及各部門設計師合作的結果。 The Verge 網站最近深入到 Google 內部,通過公司的設計師們進行交流,獲取了更多內幕資料。
根據 Google 搜索首席設計師 Jon Wiley 的說法,Larry Page 就任 CEO 後的一個命令就是重新設計所有產品。 Jon Wiley 有兩個月的時間把 Google 搜索改頭換面,並且開始從整體上思考 Google 的整體風格,“我們必須使所有產品變得漂亮”。
Jon Wiley 將這項計劃命名為“肯尼迪”,公司的高級設計師們聚在一起,確定了一些設計上的原則,同時還從 Google 創意實驗室獲得了幫助。 Google 創造實驗室集合了公司紐約辦公室的頂級設計師,因為給公司做產品營銷而廣為人知。
“肯尼迪”計劃影響了 Google 的一系列產品。在 Larry Page 擔任 CEO 的三個月後,Google 發布了全新版本的 Google 搜索、Google 地圖、Gmail 和日曆。接下來,Google 發布了 Google Now 以及一系列 iOS 應用(Google+、Youtube Capture、Chrome、地圖)。這些產品都遵循了“肯尼迪”計劃產生的設計理念。 Jon Wiley 說,曾經的布朗運動已經變成了設計理念的流動溪流,雖然路上會有分支,但都流向一個統一的方向。對此,Android 用戶體驗主管 Matias Duarte 說,“Google 正在經歷一場設計革命”。
在這次採訪中,The Verge 網站了解到,Google 仍然沒有一個總設計師,不過,公司有統一的流程來貫徹設計理念。 “肯尼迪”計劃中誕生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團隊:UXA。團隊的成員是紐約的一些設計師。 Google 並不公開提到 UXA 團隊,這使它顯得有些神秘。 UXA 是一個小團隊,但是它和 Google 重要產品的頂級設計師們進行日常合作。它的任務是“設計和開發一套真正的 UI 框架,將 Google 應用轉變為對用戶可用的漂亮、成熟、易接近和統一的平台,”並將這種理念貫穿到所有的產品中。
關於設計師們的交流,Jon Wiley 說,“我們走到一起,我們吃午餐,我們不停地交流”。 Google 地圖移動版首席設計師 Darren Delaye 說,開發 iOS 應用的設計師們會討論產品獲得的反饋以及設計上的一些嘗試。
要了解 Google 的設計流程,Google Now 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Android 的產品主管 Hugo Barra 曾經告訴 The Verge 網站,它開始於一項 20% 計劃,結果變成了更加龐大的項目。
“當談論設計、設計文化的崛起以及 Google 的設計流程時,Google Now 從許多方面來說都是是一個很好的例子”,Android 用戶體驗主管 Matias Duarte 說。 Google Now 團隊需要將 Google 不同的服務融入一個界面之中,而且“看起來是 Android 的自然延伸,同時不失去 Google 風格”。為此,Android 團隊採用了與“肯尼迪”計劃一樣的流程,在整個公司內部進行合作。
“我們和 Jon Wiley 的搜索團隊緊密合作,因為他們構建的是 Google Now 的一大部分——知識部分。我們和倫敦的 Android 團隊緊密合作,他們開發的是語音部分。在 Moutain View 的 Android 團隊可以了解你的位置信息。我們聚在一個很大的作戰室,攪拌,混合,重新開始,試圖創造出最簡單的體驗。”
Duarte 強調了字體的重要性。 Google Now 使用了大量的空白,而不是人工的分割。 “我們真正想要的是大膽的字體、空白和大圖片帶來的強調、風格和層次感,並體現在我們給予你的卡片上”。這是 Google 的新風格,並且會在整個移動產品中推行。
Google Now 關鍵的設計隱喻正是他以前在 webOS 上使用過的卡片。它體現了形式和功能的統一。 Google Now 的設計完全有可能影響整個 Android 的設計。 Duarte 說,Android 的設計指導 Holo 是非常靈活的,它可以處理 Google Now 提供的設計線索,因為 Holo 不強迫視覺和感覺上的一致。
Google Now 的卡片,以及”肯尼迪“計劃產生的理念,為 2012 年的所有重設計定下了調子:一種現代的內容框架,它拋棄了笨拙的人工陰影,代之以乾淨的線條、生動的顏色和高度可讀性的字體。卡片影響了搜索結果上的知識圖譜、Google+ 的賬號界面以及 iOS 上的 Google 地圖。
Jon Wiley 說,Google 風格應該介於蘋果的擬物化和微軟的 Metro 設計之間。新的 Google 是有深度的,但並不是浮華的。
對於設計師來說,最大的挑戰是設計一個跨平台的界面,同時保持原生感。 Gmail 的首席設計師 Jason Cornwell 說,Gmail 重設計的目標是“使 Gmail 在網絡、Android 和 iOS 上有統一的視覺感,但是要找出這些平台的特別元素,將其和 Gmail 推行的整體風格融合起來。”
Gmail 的 iOS 版經過了多次重設計,才找到了正確的方向。應用上有一個表示新內容加載的“spinner”動畫,其靈感直接來源於 Google+ 上獨特的下拉動畫。從這個小細節裡,可以看到 Google 不同產品設計團隊的合作。
Google 地圖 iOS 版是新設計理念的體現。 Google 地圖移動版的首席設計師 Darren Delaye 說,這個全新起步的產品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我們可以試驗、起步,做出全新的東西”。 Google 地圖 iOS 版結合了”肯尼迪“、Google Now 和 Google.com 的許多元素。許多人認為 iOS 版的地圖甚至超過 Android 版,對此,Darren Delaye 說,這兩個應用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反映的是不同時間段的 Google。他說,地圖的成功之處並不是它的界面,而是你操作步驟是否足夠簡單。
Google 地圖 iOS 版最完整展示了Larry Page 的願景:簡單、有用、賞心悅目的設計。它體現了Google 的一種新趨勢:跨平台、跨團隊和跨應用的合作。 ”每個人的工作都基於 Google 最新的做法“,Daleye 說,“當產品中出現了新的或有意思的東西,而且可以被廣泛採用的話,我們會把它們放到整體的設計語言中”。他說,這是“我們開放文化的一個特性”。
在採訪中,每一個人都會重複這樣的話,“一個簡單、漂亮、有用的 Google”。 Jon Wiley 說,不同團隊開發的應用,都是“Google 化”的,“這只是通過彼此交流做到的,而不是跟隨嚴格的設計規則。”
Android 用戶體驗主管 Matias Duarte 說,“我們正在 Google 整體內部緩慢構建一個真正的設計文化。團隊是獨立的,但是交流、友情和合作正在不斷增加。”
與施密特擔任 CEO 不同,Larry Page 更樂意讓人來做出設計決定,而不是數據。不過,Google 的設計過程仍然是自身文化的體現,Larry Page 並沒有進行微觀管理,他讓員工處理具體的設計過程,同時用核心的設計師進行指導。對於 Google 的設計革命,The Verge 的精闢總結是
資料來源:ifanr
根據 Google 搜索首席設計師 Jon Wiley 的說法,Larry Page 就任 CEO 後的一個命令就是重新設計所有產品。 Jon Wiley 有兩個月的時間把 Google 搜索改頭換面,並且開始從整體上思考 Google 的整體風格,“我們必須使所有產品變得漂亮”。
Jon Wiley 將這項計劃命名為“肯尼迪”,公司的高級設計師們聚在一起,確定了一些設計上的原則,同時還從 Google 創意實驗室獲得了幫助。 Google 創造實驗室集合了公司紐約辦公室的頂級設計師,因為給公司做產品營銷而廣為人知。
“肯尼迪”計劃影響了 Google 的一系列產品。在 Larry Page 擔任 CEO 的三個月後,Google 發布了全新版本的 Google 搜索、Google 地圖、Gmail 和日曆。接下來,Google 發布了 Google Now 以及一系列 iOS 應用(Google+、Youtube Capture、Chrome、地圖)。這些產品都遵循了“肯尼迪”計劃產生的設計理念。 Jon Wiley 說,曾經的布朗運動已經變成了設計理念的流動溪流,雖然路上會有分支,但都流向一個統一的方向。對此,Android 用戶體驗主管 Matias Duarte 說,“Google 正在經歷一場設計革命”。
在這次採訪中,The Verge 網站了解到,Google 仍然沒有一個總設計師,不過,公司有統一的流程來貫徹設計理念。 “肯尼迪”計劃中誕生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團隊:UXA。團隊的成員是紐約的一些設計師。 Google 並不公開提到 UXA 團隊,這使它顯得有些神秘。 UXA 是一個小團隊,但是它和 Google 重要產品的頂級設計師們進行日常合作。它的任務是“設計和開發一套真正的 UI 框架,將 Google 應用轉變為對用戶可用的漂亮、成熟、易接近和統一的平台,”並將這種理念貫穿到所有的產品中。
關於設計師們的交流,Jon Wiley 說,“我們走到一起,我們吃午餐,我們不停地交流”。 Google 地圖移動版首席設計師 Darren Delaye 說,開發 iOS 應用的設計師們會討論產品獲得的反饋以及設計上的一些嘗試。
要了解 Google 的設計流程,Google Now 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Android 的產品主管 Hugo Barra 曾經告訴 The Verge 網站,它開始於一項 20% 計劃,結果變成了更加龐大的項目。
“當談論設計、設計文化的崛起以及 Google 的設計流程時,Google Now 從許多方面來說都是是一個很好的例子”,Android 用戶體驗主管 Matias Duarte 說。 Google Now 團隊需要將 Google 不同的服務融入一個界面之中,而且“看起來是 Android 的自然延伸,同時不失去 Google 風格”。為此,Android 團隊採用了與“肯尼迪”計劃一樣的流程,在整個公司內部進行合作。
“我們和 Jon Wiley 的搜索團隊緊密合作,因為他們構建的是 Google Now 的一大部分——知識部分。我們和倫敦的 Android 團隊緊密合作,他們開發的是語音部分。在 Moutain View 的 Android 團隊可以了解你的位置信息。我們聚在一個很大的作戰室,攪拌,混合,重新開始,試圖創造出最簡單的體驗。”
Duarte 強調了字體的重要性。 Google Now 使用了大量的空白,而不是人工的分割。 “我們真正想要的是大膽的字體、空白和大圖片帶來的強調、風格和層次感,並體現在我們給予你的卡片上”。這是 Google 的新風格,並且會在整個移動產品中推行。
Google Now 關鍵的設計隱喻正是他以前在 webOS 上使用過的卡片。它體現了形式和功能的統一。 Google Now 的設計完全有可能影響整個 Android 的設計。 Duarte 說,Android 的設計指導 Holo 是非常靈活的,它可以處理 Google Now 提供的設計線索,因為 Holo 不強迫視覺和感覺上的一致。
Google Now 的卡片,以及”肯尼迪“計劃產生的理念,為 2012 年的所有重設計定下了調子:一種現代的內容框架,它拋棄了笨拙的人工陰影,代之以乾淨的線條、生動的顏色和高度可讀性的字體。卡片影響了搜索結果上的知識圖譜、Google+ 的賬號界面以及 iOS 上的 Google 地圖。
Jon Wiley 說,Google 風格應該介於蘋果的擬物化和微軟的 Metro 設計之間。新的 Google 是有深度的,但並不是浮華的。
對於設計師來說,最大的挑戰是設計一個跨平台的界面,同時保持原生感。 Gmail 的首席設計師 Jason Cornwell 說,Gmail 重設計的目標是“使 Gmail 在網絡、Android 和 iOS 上有統一的視覺感,但是要找出這些平台的特別元素,將其和 Gmail 推行的整體風格融合起來。”
Gmail 的 iOS 版經過了多次重設計,才找到了正確的方向。應用上有一個表示新內容加載的“spinner”動畫,其靈感直接來源於 Google+ 上獨特的下拉動畫。從這個小細節裡,可以看到 Google 不同產品設計團隊的合作。
Google 地圖 iOS 版是新設計理念的體現。 Google 地圖移動版的首席設計師 Darren Delaye 說,這個全新起步的產品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我們可以試驗、起步,做出全新的東西”。 Google 地圖 iOS 版結合了”肯尼迪“、Google Now 和 Google.com 的許多元素。許多人認為 iOS 版的地圖甚至超過 Android 版,對此,Darren Delaye 說,這兩個應用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反映的是不同時間段的 Google。他說,地圖的成功之處並不是它的界面,而是你操作步驟是否足夠簡單。
Google 地圖 iOS 版最完整展示了Larry Page 的願景:簡單、有用、賞心悅目的設計。它體現了Google 的一種新趨勢:跨平台、跨團隊和跨應用的合作。 ”每個人的工作都基於 Google 最新的做法“,Daleye 說,“當產品中出現了新的或有意思的東西,而且可以被廣泛採用的話,我們會把它們放到整體的設計語言中”。他說,這是“我們開放文化的一個特性”。
在採訪中,每一個人都會重複這樣的話,“一個簡單、漂亮、有用的 Google”。 Jon Wiley 說,不同團隊開發的應用,都是“Google 化”的,“這只是通過彼此交流做到的,而不是跟隨嚴格的設計規則。”
Android 用戶體驗主管 Matias Duarte 說,“我們正在 Google 整體內部緩慢構建一個真正的設計文化。團隊是獨立的,但是交流、友情和合作正在不斷增加。”
與施密特擔任 CEO 不同,Larry Page 更樂意讓人來做出設計決定,而不是數據。不過,Google 的設計過程仍然是自身文化的體現,Larry Page 並沒有進行微觀管理,他讓員工處理具體的設計過程,同時用核心的設計師進行指導。對於 Google 的設計革命,The Verge 的精闢總結是
引用如果說施密特時代最為人所知的是“不要作惡”,Page 的 Google 可能很快以“不要醜陋”來定義了。
資料來源: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