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為金融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後視偏差”(Hindsight Bias)。簡單從字面看,可以理解為人們總是趨向於記住自己所做出的正確決策,而忘記那些失敗的過去。這種趨利避害的特性在金融市場重複出現,而科技市場上的投資者們卻對十幾年前的那場危機難以忘懷,如是看來“後視偏差”貌似不太可能發生在科技投資領域。正如經濟學家喜歡討論中國房價、渾水喜歡做空中概股一樣,當談到當下科技行業的繁榮時,人們喜歡回顧世紀之交的那場互聯網泡沫(Dot Com Bubble)。以致當2012年Fackbook IPO估值達到1000億美元時,分析師們忙不迭地拋出“科技股泡沫”論調;而當上週Twitter宣布計劃以110億美元估值IPO時,科技泡沫再被重提。
科技創業行業再度成為投資市場主角是很容易理解的。從全球經濟長期進程來看,科技發展幾乎是推動人類文明每一次變革的主要動力,技術革新也對經濟社會形態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近10年間,從90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到08年的次貸危機,世界經濟在非理性的狂熱盛宴散場後經歷了財富縮水和失業擴散的陣痛。而在如今處於去槓桿化過程的全球經濟中,不少國家推行量化寬鬆政策而使得投資市場再度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那些有潛力在未來帶來高額回報的行業,科技公司們潛在的成長空間和高額回報使其自然地成為了理想的投資對象。從科技公司、尤其是創業公司的角度而言,處於近零水平的利率市場和逐漸升溫的風投市場,也意味著大量的資金資源和無限的可能性。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來自耶魯大學的Robert Shiller在所著的《非理性繁榮》中有提到,由互聯網泡沫導致的股市崩盤使得大量資金在21世紀初湧向房地產市場以尋求穩定回報,從而導致了世界性的房地產泡沫。非理性繁榮並沒有消失,它只是換了一個市場出現。所以下一個互聯網泡沫,甚至波及整個創投業的泡沫極有可能已經存在,問題只是其何時會被戳破。
那年的Facebook,如今安好
時隔一年回頭再看Fackbook,會發現這個社交巨頭在經歷了初期的市值縮水後,超出市場預期的財報以及加大移動廣告領域投入等一系列舉動,使其股價在過去一年中上漲超過一倍,合計達到170%。即使Fackbook目前的漲勢無法持續,至少也證明了此前那些鼓吹其價值被高估論調的不准確。
人們早前對Facebook的擔憂是有理由的。上市前近千億的高額估值很難讓人相信Facebook的營收規模只有將將數十億,而相比之下,Google IPO前夕的市值雖然是Facebook的兩倍,但其營收卻是Facebook的十倍之多。面對一家尚未完全證明其盈利能力卻有著極高市盈率的年輕公司,保守的市場投資者驚呼“新互聯網泡沫誕生”也無可厚非。但是在上市後一年多的時間裡,Facebook和Mark Zuckberg向市場證明了自己,在前有以Google為首的一眾科技巨頭髮難,後有隱私監控醜聞影響的圍困下,Facebook不僅完成了移動領域的佈局,也接連收入數家科技公司以保持自身活性,其在廣告領域的創新努力也值得肯定。在剛發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財報中,Facebook在利潤上再創新高,季度利潤首次超過20億美元,其中移動廣告業務貢獻了49%,同比增長14%,平均每位用戶所貢獻的移動廣告營收為1.01美元。這家社交巨頭看起來在應對用戶向移動平台轉移的問題上漸漸找到了辦法。
並不是說Facebook的前景就一片光明,對比其2013年的前三次財報可以發現,Facebook在北美地區的用戶增長乏力,年輕用戶數量出現下滑,歐洲業務也正面臨著相同問題。對於一家理論上還處於上升期的年輕公司,年輕用戶的流失來得有點過早了,而任何一點早衰的跡像都有可能影響到公司的運營以及市場對其的信心。同時Mark和他的同事們也沒為互聯網行業帶來新的盈利模式,儘管手握新的視頻廣告業務有可能幫助Facebook獲得新的收入增長點,但是最終效果還得由其12億用戶決定。在線廣告領域早已是一片紅海,倘若Facebook能另闢蹊徑以實現新的收入增長,這無疑會再次攪翻整個行業。不過知易行難,Facebook眼下當務之急便是保持價值用戶的穩定增長,以及在移動廣告業務上保持強勢。 Mark在電話會議中提出,他希望Facebook從一家“push-based” (用戶被動瀏覽)的在線服務商轉變為“pull-based”(用戶主動搜索)的服務商,讓Facebook像Google一樣被用戶當做搜索工具使用。
Twitter們的盛宴
由此看來,一年前的Facebook IPO更像一場考試,目的是檢測市場的非理性程度,並提醒市場勿忘不久前發生的科技泡沫。 Facebook IPO時的波瀾不驚和IPO後大半年裡股價的萎靡或許已經抽走了不少非理性泡沫的成分,雖然這並不意味著非理性投資的消失,但是相較於Facebook,Twitter僅為其十分之一的市場估值看似便更難在金融市場上吹起足夠大的泡沫。
與Facebook類似,Twitter準備在開始盈利前先上市,以此來支撐其未來更進一步的發展計劃。 Twitter也在上市文件中解釋了上市後資金的用處:增強財務彈性,擴展國際市場,擴大團隊,提升產品服務。和其他早已成名的科技公司一樣,Twitter也曾一度處於被收購的邊緣,不過在CEO Dick Costolo的堅持下,Twitter保留了自己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預估的17-20美元間的發行價較Facebook的38美元要低不少,而相比Twitter 111億美元的估值,一年前的Facebook實際估值是812億(現值:1264億) ,之前的Linkedin為43億(現值:283億),Google 230億(現值:3447億),Yahoo! 3.34億(現值:338億)。這或許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市場正在回歸理性。儘管有著1億的日活躍用戶和每日5億條的新增Tweets,Twitter還不算成功,至少在財務上不算。在招股書中,Twitter並未將廣告業務作為重點闡述,缺席的廣告數據或許也在側目體現了Twitter對當前廣告業務及模式的信心並不充分。 Twitter需要更好的商業模式和收入以滿足每年至少2.5億美元的運營開支,並吸引用戶持續地參與到產品的使用中。正在籌備中的視頻廣告業務也許能夠帶來新的增長,不過處於這麼一個網絡廣告競爭激烈、技術愈發先進而花費愈發廉價的時代,若想僅憑同質化的網絡廣告收入來實現盈利難度不小。不過沒有什麼不可能,當年華爾街日報嘲笑Google癡人說夢,想靠在線搜索賺大錢時,大概想像不到Google如今在康莊大道上奔馳的畫面。
Pinterest和Snapchat在這一輪熱潮中緊隨Twitter,前者估值達到了38億,而後者據信將完成2億的融資從而使身價達到30億以上。二者與Twitter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之處在於,Twitter僅是未實現盈利,而後二者則是連收入都尚未實現,儘管他們正在積極探索早日實現營收的商業模式。吸引投資者的是他們快速增長的用戶群。不知從何時起,投資市場在考慮面向新興行業和技術的投資時,更趨向於基於用戶數量預測盈利,而不再是傳統的“先賺錢,再投錢”。世紀初那場危機前的盛宴,也充斥著諸如點擊量、用戶數這樣的buzzword,而過於重視華而不實的專業詞彙而不是各家公司的財務狀況也使得投資市場在2001年收到惡果。 Twitter雖然沒實現利潤,但是其銷售模式已為市場所驗證,問題僅在於當前模式的盈利上限在何處;而對於Pinterest、Snapchat這類公司而言,不成熟的商業模式使他們在實質上還是初創公司,即使他們的用戶基數比大部分的初創公司都要大得多。何時能夠蛻變,取決於他們何時能有效地把用戶流轉化為現金流。
時光退回到1999年。個人電腦業務和互聯網的興起使得互聯網科技公司遍地開花,而投資市場對於前所未見的新興科技行業有點不知所措,美好的預期前景使得投資者將經濟繁榮的成果充入了科技市場,並憧憬著高額回報。所以當市場在2001年急轉直下時,當非理性投資者回歸理性時,人們才意識到“燒錢比賺錢更重要”是如何不切實際。
2013年的科技投資市場充滿了樂觀情緒,但是還說不上是瘋狂。儘管行業的領軍公司們都有著極高的市盈率和增長率,但是相比1999年,如今的市場或許更為理性。科技行業不再像原來一樣神秘莫測,大出風頭的科技公司們往往有著更成功的運營經驗和管理團隊,投資者有更多的途徑來分析一家公司的過往並預測其未來,未雨綢繆的創業公司們也更加理性地選擇投資團隊和拓展計劃。從客觀環境看來,目前的低利率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無形中使得科技公司們不需像前人一樣在營運成本上投入大把的鈔票。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將要通過的創業融資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不僅會帶來一個更加活躍的創業市場,更可能將蓄力多年眾籌行業推至一個新的階段,從而給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科技創投界帶來變革。至於那些將要或者考慮赴美融資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Twitter們創造的樂觀的市場情緒和溫和的環境很可能對科技公司有著積極的影響,近至今日上市的58同城和將要上市的去哪兒網,遠至明年可能的阿里巴巴,都應該能在這場盛宴中佔有一席之地。
人們很容易因為科技行業一筆大額的融資便警惕起來,深怕科技行業的泡沫危機再度降臨市場。 2011年Groupon、Gilt等社會化電商相繼收到上千萬美元的風投時發生過一次“狼來了”,2012年Facebook領頭的科技股IPO又讓市場喊了一遍“狼來了”。非理性繁榮並沒有消失,而狼總歸是會來的,本輪由Twitter和Pinterest等發起的融資熱潮會是市場再一次的過度緊張還是狼真的來了,市場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36Kr
科技創業行業再度成為投資市場主角是很容易理解的。從全球經濟長期進程來看,科技發展幾乎是推動人類文明每一次變革的主要動力,技術革新也對經濟社會形態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近10年間,從90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到08年的次貸危機,世界經濟在非理性的狂熱盛宴散場後經歷了財富縮水和失業擴散的陣痛。而在如今處於去槓桿化過程的全球經濟中,不少國家推行量化寬鬆政策而使得投資市場再度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那些有潛力在未來帶來高額回報的行業,科技公司們潛在的成長空間和高額回報使其自然地成為了理想的投資對象。從科技公司、尤其是創業公司的角度而言,處於近零水平的利率市場和逐漸升溫的風投市場,也意味著大量的資金資源和無限的可能性。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來自耶魯大學的Robert Shiller在所著的《非理性繁榮》中有提到,由互聯網泡沫導致的股市崩盤使得大量資金在21世紀初湧向房地產市場以尋求穩定回報,從而導致了世界性的房地產泡沫。非理性繁榮並沒有消失,它只是換了一個市場出現。所以下一個互聯網泡沫,甚至波及整個創投業的泡沫極有可能已經存在,問題只是其何時會被戳破。
那年的Facebook,如今安好
時隔一年回頭再看Fackbook,會發現這個社交巨頭在經歷了初期的市值縮水後,超出市場預期的財報以及加大移動廣告領域投入等一系列舉動,使其股價在過去一年中上漲超過一倍,合計達到170%。即使Fackbook目前的漲勢無法持續,至少也證明了此前那些鼓吹其價值被高估論調的不准確。
人們早前對Facebook的擔憂是有理由的。上市前近千億的高額估值很難讓人相信Facebook的營收規模只有將將數十億,而相比之下,Google IPO前夕的市值雖然是Facebook的兩倍,但其營收卻是Facebook的十倍之多。面對一家尚未完全證明其盈利能力卻有著極高市盈率的年輕公司,保守的市場投資者驚呼“新互聯網泡沫誕生”也無可厚非。但是在上市後一年多的時間裡,Facebook和Mark Zuckberg向市場證明了自己,在前有以Google為首的一眾科技巨頭髮難,後有隱私監控醜聞影響的圍困下,Facebook不僅完成了移動領域的佈局,也接連收入數家科技公司以保持自身活性,其在廣告領域的創新努力也值得肯定。在剛發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財報中,Facebook在利潤上再創新高,季度利潤首次超過20億美元,其中移動廣告業務貢獻了49%,同比增長14%,平均每位用戶所貢獻的移動廣告營收為1.01美元。這家社交巨頭看起來在應對用戶向移動平台轉移的問題上漸漸找到了辦法。
並不是說Facebook的前景就一片光明,對比其2013年的前三次財報可以發現,Facebook在北美地區的用戶增長乏力,年輕用戶數量出現下滑,歐洲業務也正面臨著相同問題。對於一家理論上還處於上升期的年輕公司,年輕用戶的流失來得有點過早了,而任何一點早衰的跡像都有可能影響到公司的運營以及市場對其的信心。同時Mark和他的同事們也沒為互聯網行業帶來新的盈利模式,儘管手握新的視頻廣告業務有可能幫助Facebook獲得新的收入增長點,但是最終效果還得由其12億用戶決定。在線廣告領域早已是一片紅海,倘若Facebook能另闢蹊徑以實現新的收入增長,這無疑會再次攪翻整個行業。不過知易行難,Facebook眼下當務之急便是保持價值用戶的穩定增長,以及在移動廣告業務上保持強勢。 Mark在電話會議中提出,他希望Facebook從一家“push-based” (用戶被動瀏覽)的在線服務商轉變為“pull-based”(用戶主動搜索)的服務商,讓Facebook像Google一樣被用戶當做搜索工具使用。
Twitter們的盛宴
由此看來,一年前的Facebook IPO更像一場考試,目的是檢測市場的非理性程度,並提醒市場勿忘不久前發生的科技泡沫。 Facebook IPO時的波瀾不驚和IPO後大半年裡股價的萎靡或許已經抽走了不少非理性泡沫的成分,雖然這並不意味著非理性投資的消失,但是相較於Facebook,Twitter僅為其十分之一的市場估值看似便更難在金融市場上吹起足夠大的泡沫。
與Facebook類似,Twitter準備在開始盈利前先上市,以此來支撐其未來更進一步的發展計劃。 Twitter也在上市文件中解釋了上市後資金的用處:增強財務彈性,擴展國際市場,擴大團隊,提升產品服務。和其他早已成名的科技公司一樣,Twitter也曾一度處於被收購的邊緣,不過在CEO Dick Costolo的堅持下,Twitter保留了自己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預估的17-20美元間的發行價較Facebook的38美元要低不少,而相比Twitter 111億美元的估值,一年前的Facebook實際估值是812億(現值:1264億) ,之前的Linkedin為43億(現值:283億),Google 230億(現值:3447億),Yahoo! 3.34億(現值:338億)。這或許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市場正在回歸理性。儘管有著1億的日活躍用戶和每日5億條的新增Tweets,Twitter還不算成功,至少在財務上不算。在招股書中,Twitter並未將廣告業務作為重點闡述,缺席的廣告數據或許也在側目體現了Twitter對當前廣告業務及模式的信心並不充分。 Twitter需要更好的商業模式和收入以滿足每年至少2.5億美元的運營開支,並吸引用戶持續地參與到產品的使用中。正在籌備中的視頻廣告業務也許能夠帶來新的增長,不過處於這麼一個網絡廣告競爭激烈、技術愈發先進而花費愈發廉價的時代,若想僅憑同質化的網絡廣告收入來實現盈利難度不小。不過沒有什麼不可能,當年華爾街日報嘲笑Google癡人說夢,想靠在線搜索賺大錢時,大概想像不到Google如今在康莊大道上奔馳的畫面。
Pinterest和Snapchat在這一輪熱潮中緊隨Twitter,前者估值達到了38億,而後者據信將完成2億的融資從而使身價達到30億以上。二者與Twitter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之處在於,Twitter僅是未實現盈利,而後二者則是連收入都尚未實現,儘管他們正在積極探索早日實現營收的商業模式。吸引投資者的是他們快速增長的用戶群。不知從何時起,投資市場在考慮面向新興行業和技術的投資時,更趨向於基於用戶數量預測盈利,而不再是傳統的“先賺錢,再投錢”。世紀初那場危機前的盛宴,也充斥著諸如點擊量、用戶數這樣的buzzword,而過於重視華而不實的專業詞彙而不是各家公司的財務狀況也使得投資市場在2001年收到惡果。 Twitter雖然沒實現利潤,但是其銷售模式已為市場所驗證,問題僅在於當前模式的盈利上限在何處;而對於Pinterest、Snapchat這類公司而言,不成熟的商業模式使他們在實質上還是初創公司,即使他們的用戶基數比大部分的初創公司都要大得多。何時能夠蛻變,取決於他們何時能有效地把用戶流轉化為現金流。
時光退回到1999年。個人電腦業務和互聯網的興起使得互聯網科技公司遍地開花,而投資市場對於前所未見的新興科技行業有點不知所措,美好的預期前景使得投資者將經濟繁榮的成果充入了科技市場,並憧憬著高額回報。所以當市場在2001年急轉直下時,當非理性投資者回歸理性時,人們才意識到“燒錢比賺錢更重要”是如何不切實際。
2013年的科技投資市場充滿了樂觀情緒,但是還說不上是瘋狂。儘管行業的領軍公司們都有著極高的市盈率和增長率,但是相比1999年,如今的市場或許更為理性。科技行業不再像原來一樣神秘莫測,大出風頭的科技公司們往往有著更成功的運營經驗和管理團隊,投資者有更多的途徑來分析一家公司的過往並預測其未來,未雨綢繆的創業公司們也更加理性地選擇投資團隊和拓展計劃。從客觀環境看來,目前的低利率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無形中使得科技公司們不需像前人一樣在營運成本上投入大把的鈔票。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將要通過的創業融資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不僅會帶來一個更加活躍的創業市場,更可能將蓄力多年眾籌行業推至一個新的階段,從而給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科技創投界帶來變革。至於那些將要或者考慮赴美融資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Twitter們創造的樂觀的市場情緒和溫和的環境很可能對科技公司有著積極的影響,近至今日上市的58同城和將要上市的去哪兒網,遠至明年可能的阿里巴巴,都應該能在這場盛宴中佔有一席之地。
人們很容易因為科技行業一筆大額的融資便警惕起來,深怕科技行業的泡沫危機再度降臨市場。 2011年Groupon、Gilt等社會化電商相繼收到上千萬美元的風投時發生過一次“狼來了”,2012年Facebook領頭的科技股IPO又讓市場喊了一遍“狼來了”。非理性繁榮並沒有消失,而狼總歸是會來的,本輪由Twitter和Pinterest等發起的融資熱潮會是市場再一次的過度緊張還是狼真的來了,市場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36K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