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發明者:什麼叫網絡自由

數碼情報站 於 10/11/2013 發表 收藏文章

引用群體智能、協作創新在現代社會正擔任的角色已變得非常重要,今天iFanr 團隊受邀參加位於深圳保利大劇院的“騰訊WE 互聯網大會”,萬維網發明者Tim Berners-Lee(蒂姆·伯納斯-李)出席進行了演講,講述人類在互聯網上,如何擁抱真正的自由。

What is “free”?
Tim 在演講中談到,互聯網世界正興起開放浪潮,英文中“free” 用法很多,在網上,有人更看中的是“自由”,有人更看中的是“免費”。

人們會開始困擾,到底我們需要怎麼樣的世界?

要讓互聯網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我們需要減少爭吵,增加討論,毫無疑問,我們更需要自由。

而為了塑造更自由的互聯網,Tim 認為需要四種開放:開放的網絡(Open Web),開放的數據(Open Data),開源(Open Source),以及開放訪問權(Open Access)。

開放的網絡(Open Web)
作為萬維網的發明者,Tim 表示網絡本身遵循的就是開放的設​​計,這在他的團隊在24.5 年前就著手製定的。

網絡採用的是去中心化設計,也就是說網絡沒有一個中心控制點,這樣的設計能幫助網絡大規模發展,因此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所有的網絡服務都是彼此獨立的,某一種網絡中斷並不會影響其他服務。目前我們的網絡為我們提供非常好的使用體驗,關鍵在於在萬維網制定之初,就開始設想出使用同樣協議、同樣編程語言、同樣的標準(如HTML)的願景,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和公司加入到這樣的標準中來。

有了這些標準,現在的瀏覽器已經可以輕易支持任意一個網站,輕而易舉將電腦語言轉變為非常優秀的用戶體驗。

開放數據(Open Date)
開放網絡並非新鮮事,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就能擁抱網絡自由。如現在我們經常需要依賴網絡進行工作、協作,但很多時候官方的數據庫並不與用戶分享原始數據(raw date)。

以醫療領域作為一個例子,有時候為同一種疾病,不同醫生會開出截然不同的處方,但是不同藥物的收費差異巨大,但是最終效果卻相差不遠。 2009年,Tim 所屬的英國公開數據學院(Open Data Institute)對英國醫療機構發起了開放數據運動,並在倫敦建立了開發的數據研究所,實現了將全國醫生所開的處方信息都連接在一起,放在網上分享。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得益於開放數據的幫助,病人就能在接受治療時自主判斷採用不同的處方,從而一年為英國減少了2 億英鎊的藥費浪費。

相反地​​,在社交網絡方面,人們往往會因為個人信息“過分共享” 而困擾。在這個領域,Tim 認為互聯網從業者也應該在社交網絡上控制信息的流動(如“對誰分享”、“何時分享”、“分享多少”),從而避免不必要的不​​便與尷尬。

開放平台(Open Platform)& 開源(Open Source)
開放平台與開源兩者很容易聯繫在一起。

開放平台就像PC,用戶可以在上面安裝各種軟件,在大熱的移動平台,Tizen,就是基於HTML5 開發,Tim 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

另外他同時提到閉合平台(Close Platform),如iOS、Windows Phone,遊戲主機設備如Playstation 上預裝的系統,在兼容性的角度上看,這些平台並不友好。

但Tim 認為開源是互聯網的未來,得益於Linux 的誕生,開源的文化也越來越壯大,因為他本人也經常告訴學生,要使用基於開源的軟件去創造(價值)。

開放訪問權(Open Access)
目前,網上有一些站點要取得訪問,需要用戶付費。

今年初,著名黑客Aaron Swartz 的自殺引起了網絡上空前的輿論,Swartz 因免費向互聯網公佈了1800 萬份美國聯邦法院文件而被捕,最後間接導致他提早結束了生命。

雖然在法律上Swartz 是違法的,但他的做法也得到了許多人與組織(如Github)的致敬。因為很多人任何,政府文件不受版權保護,收費是不合理的行為。
回歸到主題,Tim 認為,開放的互聯網應該是中立、一視同仁。

無論是什麼人在互聯網上,都應該遵守一致的規則。

現在對很多人來說,互聯網就像呼吸一樣重要,因此互聯網掌握在什麼​​樣得人手裡顯得非常重要,可能世界各國政府會因為安全問題,出台法律加強互聯網的控制,但也應該和其他公民一樣,遵守同樣的規則。


引用明年就是互聯網開放標準制定的25 週年,在最後Tim 需要所有人一起思考:我們都需要怎樣的網絡,目前世界不到一般人能使用互聯網,而且受到各種各樣的控制,怎樣的網絡,決定我們跟怎樣的世界聯繫在一起。

內文圖來自:NieMan Lab


資料來源: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