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為 2013 年的蘋果產品頒發進步大獎?我選 iCloud

數碼情報站 於 19/11/2013 發表 收藏文章

今年升級幅度最大的蘋果產品是什麼?一時之間我真答不上來,不過若從產品戰略定位來看,我想我會選擇iCloud。

作為一名從MobileMe 遷移過來的用戶,iCloud 當初給我的變化並不大,甚至我一度還對蘋果將“同步多部Mac 系統設定” 的功能從iCloud 上抽起非常不滿。

但隨著今年iOS 7 和OSX 10.9 到來,讓人漸漸發現有了一些改變。首先要從 “生產力套件” 說起。今年與iOS7 和OSX 10.9 同步展開的,是蘋果宣布iLife 與iWork 開始全線免費,隨著蘋果對軟件收費成為歷史,這一決策解放了iOS 平台的生產力屬性,以及為進一步與OSX 協同合作提供了良好條件。

不過軟件免費只是前戲,等用戶群大了,隨後的戲碼才是重點。緊接著,蘋果在WWDC 宣佈為iCloud 添加了雲端版iWork,並允許多個用戶對同一文檔進行協作。日前,蘋果再一次升級了iCloud版iWork 的協作功能,讓用戶在iCloud 上進行文件協作時,終於可以實時看到其他成員對文件進行編輯的狀況了,在線協作處理文稿、Keynote、表格,就像在Google Docs 上一樣方便。

可以說,iCloud 已從一個iOS 與OSX 之間的同步、傳輸的工具,進化成一個內容生產的co-working space。隨著生產力得到保證,用戶使用iCloud 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存放的資料越多,用戶對蘋果生態圈的依賴性就越強。

而且它的影響力並沒有在辦公領域止步。

在內容領域,iCloud 也已經不僅是統一的電影音樂購買、調配接口。和新版iWork 一樣,私人的媒體內容也能通過iCloud 實現了在iOS 設備、Mac、甚至Apple TV 之間調配。只需要通過iOS7 與OSX 10.9 上的新版iMovie,目前無論是iPhone ,還是史前卡帶攝像機上拍攝的視頻,都能通過iCloud 實現互通

這讓我想起陳一斌之前對iCloud 屬性的評價:
引用iCloud 成為橫跨多個設備的橋樑,讓蘋果的電腦、平板、手機、電視盒子成為了有機的整體。就好像我的朋友喜歡Safari 的iCloud 書籤功能一樣,提高多屏幕協作的靈活性,其實也是解放了人的自由。

回顧今年圍繞iCloud 的一系列變化,可以說,今年蘋果公司對軟件進行了深化變革,而變革的幅度絕不在於其某一樣產品從渣屏升級為視網膜屏這麼簡單。

從中,我們已經大概可以看到iCloud 的戰略全貌:今後,即使繼續維持系統開放性上的壁壘,但是iCloud 在封閉的蘋果生態圈中將扮演一個最“開放” 的角色,比如對Windows 用戶來說,在iCloud 上編輯iWork 文檔,也完全沒有障礙。而不僅如此,iCloud 除了連接手機、平板、電視盒子外,還有可能跟傳聞中的iWatch 相連——iCloud 絕不是同步、協作編輯文檔而已,它未來將扮演更多的角色。

既然如此“開放”,那能不能做得更好?

目前,蘋果已基本實現旗下生產力套件的多屏協作、內容共享。接下來我們是否可以合理預測:iCloud 上種種受歡迎的改進,是否會對所有開發者開放?比如在第三方應用上實現多屏協作,通過iCloud,工作室可以對同一段視頻、音軌進行修改?通過網絡讓即使不在一起的人能共同完成同一件工作,我希望這是iCloud 應該做到的下一步。

題圖來自:Wired


資料來源:ifanr
標籤: 蘋果產品  iCloud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