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想過 “逃離 Google”?

數碼情報站 於 25/11/2013 發表 收藏文章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同樣的感受:每次使用Google 的各種產品,或是用Google 賬號登錄第三方服務,總有一種“Google 知道我所有事情”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就一瞬間,但它就是讓人感到不適。

如果說互聯網時代,“洩露”個人信息是無法避免的話,但做到Google 如此程度仍然讓人感覺膽寒。

舉一些常見的例子:Google 知道我每天的電子郵件記錄(Gmail),知道我瀏覽了什麼網頁(Chrome),知道我使用什麼apps(Android),知道我每天的行程(Calendar),還知道我跟部分朋友的交流內容(Hangouts)……

讓我想起談這個嚴肅但又一直被忽視的問題,是MacStories 的這篇文章。 Federico Viticci 對Chrome 和Safari 這兩個瀏覽器作了非常翔實的對比,以及解釋了為什麼要離開Chrome 奔向Safari。其中有一段說到Google 服務、個人隱私及廣告的問題,可能會讓你很有共鳴。

Federico Viticci 說到當Google 掃描過Email 之後給他展示精準廣告的時候,當施密特在談creepy line 的時候,當他們強迫每個Google 賬戶都要開通Google+ 的時候,甚至當他們宣稱與蘋果設備的未來會非常嚴峻(draconian)的時候,他都忍了。但當Google 要將用戶的頭像和名字用在廣告中時,他覺得這已經“跨過底線”了。

關於此,他認為這是“商業模式”的問題。

引用Google 有令人驚奇的技術,還有傑出的工程師及設計師團隊,做出了超好用的產品。但以廣告為驅動力的商業模式,迫使他們採用了令我不快的商業策略,因為這真的令人感到毛骨悚然(downright creepy)。
從他的角度來看,在互聯網世界生活和工作總是伴隨著一定的妥協:你需要放棄一丁點個人信息和隱私,換取在數年前無法想像的優質網絡服務。但問題是,Google 在這方面得到了太多,而且,這些都掌握在同一個公司手裡。

你或許有這樣的疑問——像蘋果、Twitter、Facebook 等公司不也掌握著諸多用戶的個人信息嗎?對此,他認為這其中的區別是Google 一切都是衝著廣告去的,而且他們非常擅長這一點(利用用戶數據來投放廣告)。 Twitter 和Facebook 同樣有廣告,但它們沒有同時做出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瀏覽器、最棒的搜索引擎、最牛的地圖應用、最繁榮的視頻分享網站和最優秀的免費電郵服務。

也就是說,Google 同時做出很多業界領先的出色產品,吸引諸多用戶同時使用多個Google 產品,並藉此收集了同一用戶的多方面數據。而“廣告驅動”的商業模式又使其不得不利用數據來投放廣告,但不斷試探用戶底線的隱私政策看起來已經有點越來越過火了。

Federico Viticci 現在已經基本逃離了Google。他把郵箱服務換成了Rackspace Email,刪掉了多餘的Gmail 小號,日曆很早就遷移到了iCloud,不再使用Google+,瀏覽器也換成了Safari,僅僅保留一個Google 帳號用在Youtube 上。

逃離 Google,你是否也想過這條路?

題圖來自businessweek


資料來源:ifanr
標籤: 逃離 Googl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