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拍照,後對焦”的Lytro 最初帶給我們驚奇,然而時隔三年後,這種驚奇感不斷地減弱。
諾基亞、HTC、LG 等手機廠商面對殘酷的競爭,最終還是在手機攝像頭上想辦法,使出螺螄殼裡做道場的勁頭,為手機增加“先拍照,後對焦”的功能。除了手機廠商外,手機應用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一批“先拍照,後對焦”的應用,它們通過多次拍照,再利用算法,重現了Lytro 最初的效果——儘管未必那麼完美,但只要免費或者價格是Lytro 相機的百分之一,性能達到原本的70%,那麼就會令Lytro 相機喪失獨特性。
也許是早已經知道科技行業的進化速度,Lytro 最近去年除了不斷完善軟件服務、拓展海外銷售業務外,還悄悄研發新一代Lytro 相機。這就是今天公司公佈的 Lytro Illum。以下是設備的規格參數:
- 40 megaray 光場傳感器;
- 8 倍變焦(相當於 30mm – 250mm);
- f/2.0 光圈;
- 1/4000 快門速度;
- 86mm x 145mm x 166mm;
- 940 克
其實,由於成像方式的不同,一直以來,Lytro 都不提相機像素數,而是用另一個專有名詞megaray 來衡量相機的成像性能。 megaray 表明傳感器同時處理光線的數量,1 megaray 相當於一秒處理1 百萬條光線,40 megaray 相當於1 秒處理40 萬條光線。根據專業相機網站dpreview 的換算,40 megaray 相當於500 萬像素,這個數字只是一個參照,畢竟Lytro 的成像方式和傳統相機太不一樣,混為一談並不合適。
很顯然Lytro Illum 所拍下的照片,在經過Lytro 服務器端處理之後,會呈現更加豐富的細節,第一代Lytro 相機拍下來的照片,能夠把照片分為“遠中近”三層,但背景與對焦點瞄準的物體之間的過渡處理稍微不夠自然的地方,Lytro Illum 的相機則可以把照片分為五層,我們可以透視更多的細節,對焦點上在圖片上移動,也更加順滑。除了能夠“先拍照,後對焦”外,我們還可以以不同的角度來觀察這張照片。下圖是例子:
雖然Lytro Illum 看上去和微單一樣,但因為成像原理的不同,Illum 的鏡頭結構並不像傳統單反那樣複雜。換言之,Lytro 可以用結構更加簡單的鏡頭,來完成豐富的成像效果——“再對焦”和圖像清晰度、快門速度等傳統相機所強調的規格都很不一樣。 Lytro 的創始人Ren Ng 在接受The Verge 的採訪時說,“所以,只要有需要,我們可以製造更便宜的鏡頭,以及可接受的質量稍低一點的鏡頭,我們還可以打造性能高到超越你之前所見過的鏡頭。”
但是,奉行端到端戰略的Lytro,即便推出專業級產品後,也未必能夠實現完全轉變當前相片產業的理想。畢竟,Lytro 的照片還需要經過Lytro 的雲端處理之後,才能如此動人,這不利於照片效果的傳播——想一想,我要看“再對焦”的照片,還需要專門的應用才能打開,而不是在圖庫當中就能直接瀏覽,依然不夠方便。
實際上,Lytro 與傳統相機之間,其實是標準之爭,傳統相機的照片是一種標準,而Lytro 的照片是另外一種標準,而贏得這場標準的,除了技術、產品外,正確的商業策略,讓這種圖片文件的格式更多得到運用,顯然更加重要。但Lytro 並不打算開放授權,把硬件製造、算法授權給第三方。希望這樣的商業策略是正確的。
題圖來自theverge
資料來源: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