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已成為科技行業最熱門的話題,正在進行的全球第二大電腦展Computex,英特爾、宏基等芯片巨頭、PC巨頭紛紛提出基於可穿戴設備的方案,此前傳聞已久的蘋果在WWDC 大會宣布佈局可穿戴設備,與此同時,谷歌、三星等對手已搶先進入可穿戴市場。
巨頭們頻頻曝光也並非巧合。市場調查機構高德納諮詢公司預計,到2016年,可穿戴式智能電子產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美元。
眼下柔性電子產業進入到商業化,觸控廠商的創新也已經轉移到智能和可穿戴設備上。包括台灣觸控面板大廠TPK宸鴻、勝華、介面,國內觸控龍頭歐菲光在內的觸控領域廠商都摩拳擦掌,以期通過新技術奠定產業地位。
這是否預示著新一輪觸控面板技術競爭已經開始,但誰能勝出?
替代性技術機遇
隨著未來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智能產品對觸摸面板的強勁需求,將觸控技術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已經逐漸成為廠商的共識,這讓柔性觸控面板迎來大規模商業化機遇。
然而,由於傳統ITO薄膜不能用於可彎曲應用,導電性及透光率等本質問題不易克服等因素,眾多觸控面板廠商不得不開始將發展重點轉向ITO的替代技術,包括納米銀線、金屬網格、納米碳管以及石墨烯等材料。
目前,石墨烯仍處於研發階段,距離量產還有很遠的距離。納米碳管工業化量產技術尚未完善,其製成的薄膜產品導電性還不能達到普通ITO薄膜的水平。專家指出,從技術與市場化來說,金屬網格與納米銀線技術將是近期新興觸控技術的兩大主角。
兩大技術陣營
就目前市場而言,已經分化出金屬網格與納米銀線兩大技術陣營。
TPK宸鴻主打納米銀線技術,2013年底TPK宸鴻宣布聯手日本寫真進攻納米銀線(SNW)觸控技術,進軍5至6寸的中階智能機觸控市場,併計劃於今年下半年量產。
納米銀線技術優點是線寬較小,透光率較好,但缺點是會有更嚴重的漫反射,屏幕反射光強烈,嚴重的時候會使得用戶看不清屏幕。在解決以上難題時,成本也會隨之增加,納米銀線技術是否具備良好用戶體驗和成本優勢是廠商必須考量的問題。
TPK宸鴻的奈米銀觸控面板實際貢獻度可能仍待觀察。早前TPK宸鴻大手筆投入OGS單片式玻璃觸控技術,量產後一直未達市場預期,成為TPK宸鴻的潛在風險。而納米銀線核心技術目前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上,TPK宸鴻只是負責貼合出貨,缺失技術話語權,突破源頭防線可能成為進一步普及技術的一大瓶頸。
事實上,更多廠商紛紛佈局Metal Mesh技術。
大陸觸控廠商歐菲光完全知識產權的Metal Mesh觸摸屏生產線正式量產後,界面在去年年底推出Metal Mesh觸控面板,勝華也宣布推出Metal Mesh OGS面板。相對成熟的Metal Mesh技術,具備成本低、導電性好、柔性好等優點,也更容易導入目前的供應鏈當中。
DisPlaybank指出,隨著軟性觸控面板需求增溫,價格相對便宜的Metal Mesh薄膜感應材料,有機會取代現有的氧化銦錫(ITO)薄膜。 Displaybank認為,金屬網格觸控感應材料需求看好,不僅應用於低階移動觸控產品,還可望擴大至大尺寸觸控產品,乃至柔性顯示用觸控感應材料上;市佔率也將進一步擴大。
Metal Mesh觸摸屏靈敏度高,響應速度快,可實現5-65寸觸摸屏全覆蓋,且強度優於OGS產品;加之製作工藝簡單、流程短、成本低、柔性好等優勢,可輕鬆應用於超薄、可折疊、穿戴式電子產品中,支持即將到來的柔性顯示觸控一體化的新型消費電子產業需求。
誰能勝出?
目前,在非ITO觸控產業鏈上,上游的技術源頭大多是美商及日商,台企也僅在下游的觸控模組擁有一席之地。
但在Metal Mesh上,大陸企業開始掌握源頭性技術,如歐菲光,在Metal Mesh上的佈局非常全面,涵蓋了上、中、下游。與之相比,產業鏈上其它廠商還未有全產業鏈佈局,富士、東麗等日企集中在上游,TPK、英特盛、勝華、界面等台企主要發展下游觸控模組。
公開資料顯示,歐菲光在Metal Mesh上擁有業內最為完備的知識產權,其Metal Mesh技術平台已經開發併申請專利400餘項。
歐菲光最近一份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曝光了將metal mesh技術和指紋識別整合的踪影。歐菲光錶示,未來,公司將用Metal mesh sensor 50um間距的觸摸屏實現指紋識別功能,成本會大幅度降低,有利於指紋識別模組的量產和市場推廣。
未來,隨著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的滲透率不斷提升,觸控行業格局將迎來新的改變,可以說,得Metal Mesh者得天下的柔性觸控時代馬上就要到來。
資料來源:雷鋒網
巨頭們頻頻曝光也並非巧合。市場調查機構高德納諮詢公司預計,到2016年,可穿戴式智能電子產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美元。
眼下柔性電子產業進入到商業化,觸控廠商的創新也已經轉移到智能和可穿戴設備上。包括台灣觸控面板大廠TPK宸鴻、勝華、介面,國內觸控龍頭歐菲光在內的觸控領域廠商都摩拳擦掌,以期通過新技術奠定產業地位。
這是否預示著新一輪觸控面板技術競爭已經開始,但誰能勝出?
替代性技術機遇
隨著未來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智能產品對觸摸面板的強勁需求,將觸控技術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已經逐漸成為廠商的共識,這讓柔性觸控面板迎來大規模商業化機遇。
然而,由於傳統ITO薄膜不能用於可彎曲應用,導電性及透光率等本質問題不易克服等因素,眾多觸控面板廠商不得不開始將發展重點轉向ITO的替代技術,包括納米銀線、金屬網格、納米碳管以及石墨烯等材料。
目前,石墨烯仍處於研發階段,距離量產還有很遠的距離。納米碳管工業化量產技術尚未完善,其製成的薄膜產品導電性還不能達到普通ITO薄膜的水平。專家指出,從技術與市場化來說,金屬網格與納米銀線技術將是近期新興觸控技術的兩大主角。
兩大技術陣營
就目前市場而言,已經分化出金屬網格與納米銀線兩大技術陣營。
TPK宸鴻主打納米銀線技術,2013年底TPK宸鴻宣布聯手日本寫真進攻納米銀線(SNW)觸控技術,進軍5至6寸的中階智能機觸控市場,併計劃於今年下半年量產。
納米銀線技術優點是線寬較小,透光率較好,但缺點是會有更嚴重的漫反射,屏幕反射光強烈,嚴重的時候會使得用戶看不清屏幕。在解決以上難題時,成本也會隨之增加,納米銀線技術是否具備良好用戶體驗和成本優勢是廠商必須考量的問題。
TPK宸鴻的奈米銀觸控面板實際貢獻度可能仍待觀察。早前TPK宸鴻大手筆投入OGS單片式玻璃觸控技術,量產後一直未達市場預期,成為TPK宸鴻的潛在風險。而納米銀線核心技術目前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上,TPK宸鴻只是負責貼合出貨,缺失技術話語權,突破源頭防線可能成為進一步普及技術的一大瓶頸。
事實上,更多廠商紛紛佈局Metal Mesh技術。
大陸觸控廠商歐菲光完全知識產權的Metal Mesh觸摸屏生產線正式量產後,界面在去年年底推出Metal Mesh觸控面板,勝華也宣布推出Metal Mesh OGS面板。相對成熟的Metal Mesh技術,具備成本低、導電性好、柔性好等優點,也更容易導入目前的供應鏈當中。
DisPlaybank指出,隨著軟性觸控面板需求增溫,價格相對便宜的Metal Mesh薄膜感應材料,有機會取代現有的氧化銦錫(ITO)薄膜。 Displaybank認為,金屬網格觸控感應材料需求看好,不僅應用於低階移動觸控產品,還可望擴大至大尺寸觸控產品,乃至柔性顯示用觸控感應材料上;市佔率也將進一步擴大。
Metal Mesh觸摸屏靈敏度高,響應速度快,可實現5-65寸觸摸屏全覆蓋,且強度優於OGS產品;加之製作工藝簡單、流程短、成本低、柔性好等優勢,可輕鬆應用於超薄、可折疊、穿戴式電子產品中,支持即將到來的柔性顯示觸控一體化的新型消費電子產業需求。
誰能勝出?
目前,在非ITO觸控產業鏈上,上游的技術源頭大多是美商及日商,台企也僅在下游的觸控模組擁有一席之地。
但在Metal Mesh上,大陸企業開始掌握源頭性技術,如歐菲光,在Metal Mesh上的佈局非常全面,涵蓋了上、中、下游。與之相比,產業鏈上其它廠商還未有全產業鏈佈局,富士、東麗等日企集中在上游,TPK、英特盛、勝華、界面等台企主要發展下游觸控模組。
公開資料顯示,歐菲光在Metal Mesh上擁有業內最為完備的知識產權,其Metal Mesh技術平台已經開發併申請專利400餘項。
歐菲光最近一份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曝光了將metal mesh技術和指紋識別整合的踪影。歐菲光錶示,未來,公司將用Metal mesh sensor 50um間距的觸摸屏實現指紋識別功能,成本會大幅度降低,有利於指紋識別模組的量產和市場推廣。
未來,隨著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的滲透率不斷提升,觸控行業格局將迎來新的改變,可以說,得Metal Mesh者得天下的柔性觸控時代馬上就要到來。
資料來源:雷鋒網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