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3D 顯示。
頭部交互。
圖像識別。
以上三項技術讓fire Phone 成為最近兩年來最具想像力的智能手機。
動態 3D 不是什麼新技術。蘋果在iOS 7 上淺淺的嘗試了一把這種顯示效果,但至今看上去還只是嘗試而已。至於3D 顯示效果,2 年前的HTC 推過一系列裸眼3D 的機型,但沒有對市場造成多大的影響;頭部交互技術也非新鮮。三星在推Galaxy S4 的時候,曾經以前置攝像頭為賣點,讓人不必用手也能滑動網頁。
然而,當裸眼3D 搭配頭部交互,我們才發現這兩項技術原來天生一對。頭部交互讓裸眼3D 擁有更多的場景,並非純粹讓手機上的圖形變得“凸起來”而已。但若離了裸眼3D 技術,頭部交互的體驗將大打折扣。
fire Phone 還是首次系統級集成圖像識別技術的智能手機。 昨天的文章裡,我們已經仔細描述了這項技術的威力:“它能夠自動讀取電視節目台詞或者歌曲,向你提供亞馬遜在線內容的鏈接;掃描繪畫和書籍,會向你提供維基百科和亞馬遜書店的鏈接;掃描實體商品,例如一罐洗衣粉,你能夠看到與亞馬遜的比價;掃描一本雜誌,你會Firefly 能夠分辨出它的餐廳廣告,甚至還能夠識別出上面的訂座電話。”
不過,在實際體驗當中,fire Phone 還是有表現不足的地方。
在ArsTechnica 的上手體驗中,當他們傾斜fire Phone 時,能夠顯示地圖上不同的角落,也能喚出應用的“抽屜”分頁,但如果是用來滑動原生亞馬遜的商品列表,或是玩Threes 和Stagedive Legends 時,fire Phone 的表現過於敏感;另外,當兩個人同時在手機面前,它的頭部識別功能就會出現問題。就圖像識別而言,fire Phone 平均僅僅需要1.5 秒的識別時間,這大大超出了ArsTechnica 的預料。
說實話,以“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並從中受益”為願景和極強技術能力的Google,圖像識別技術應該非常符合它的胃口。不過相比亞馬遜對實體的興趣來說,Google 對如何“抽象化”現實世界更感興趣,這可能是Google 為何推動Project Tango 而不是在圖像識別技術上發力的原因。
總而言之,我們已經看膩了智能手機的追逐數字的遊戲:更大的屏幕,更高的攝像頭像素,更快的處理器,當這些數字已經讓人神經麻木時,手機廠商甚至無聊到要以[ url=http://www.ifanr.com/401850]“屏佔比”[/url]為賣點。相比之下,fire Phone 是最近兩年來最具想像力的手機,因為亞馬遜正在提高這三項技術的可用性,而且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為用戶提供更加有趣的交互,和更加實用的服務— —儘管,對於現在的fire Phone 來說,部分體驗依然存在不足。
但如果亞馬遜有數年投入、研發一項技術的韌勁和能力,那我們可以期待這三項技術在經歷持續改進後的結果。
資料來源: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