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10年,到2025年,那時候的互聯網會是什麼樣的?
2014年7月12日,在世界未來社會(World Future Society)WorldFuture 2014大會上,皮尤研究中心的Lee Rainie向與會者描繪了自己的展望。
Lee討論了互聯網無所不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新的社會和文化差異將如何出現,教育如何被深刻顛覆,以及不同類型的公司會如何影響互聯網。
皮尤的展望以於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調查為基礎,此次調查對象共2551人,涉及調查科學家、作家、編輯、記者、企業家、商界領袖、技術開發者、活動家、未來學家、律師、先鋒人士等。
他們展望的未來是這樣的:
物聯網:由智能傳感器、攝像頭、軟件、數據庫及大規模數據中心構築的全球性、沉浸式、不可見、與環境互聯的計算環境將形成,預計到2020年物聯網設備規模將達500億。 83%的受訪者認為物聯網將無所不在並令人類受益,其好處是為醫療、便利、生產力、安全等方面提供增強,但必須考慮隱私問題、預防期望過高及技術複雜性問題。
增強現實:人類將利用便攜式、可穿戴/可植入技術增強物理世界的輸入
商業模式:20世紀形成的商業模式將被顛覆,金融、娛樂、出版和教育等領域會受到最大的衝擊
數字化:將會通過標記、數據庫化、智能分析對物質世界和社會領域進行映射
對於這樣的未來,有兩種看法。
樂觀論調
引用互聯網的信息共享將變得易如反掌,與人類日常生活交織在一起
互聯網的傳播擴散將增進全球聯繫,減少愚昧無知
物聯網、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將令人類對自身和世界有更多了解
增強現實和可穿戴設備可監控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健康),並對其作出快速反饋
政治意識和行動受到促進
教育的互聯網革命將提供更多的機會,同時減少在教師和房地產的開支
悲觀論調
引用貧富差距拉大,可能會滋生仇恨和暴力
人性不會改變。懶惰、欺凌、跟踪、愚昧、色情、卑鄙、犯罪這些人性之惡會被新技術和手段放大
在這些變化的壓力之下,政府和企業會以安全和文化規範需要來維護既得利益
人類將繼續不得不在便利和隱私之間做出權衡,隱私會變成只有高消費階層欣賞的東西
人類也許無法對複雜的網絡挑戰及時做出響應
但是,無論是好是壞,大家的共同看法是,互聯網將像電一樣,雖不怎麼看得見,但必更深入地嵌入人類生活。
注:對未來技術的展望還可參考:展望2025:決定未來經濟的12大顛覆技術
[36氪原創文章,作者: boxi]
資料來源:36K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