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生藥業:日達仙繼續長青表現 創新管線突出差異化優勢
2022年3月對賽生藥業(6600.HK)來說,可謂具有特殊的意義:月初是賽生藥業在港上市的一周年紀念日,月末,賽生藥業交出了上市後的首份年報。日前,賽生藥業管理層就當下以及未來的佈局進行了探討。
日達仙:GTP積極應對集採影響 中美新冠臨床試驗推進中
日達仙,即進口原研胸腺法新,作為面世已超20年的經典藥物,一直是賽生藥業的拳頭產品以及創收主力。年報數據顯示,賽生藥業2021年的收入繼續實現了增長,日達仙收入增長約26%。
應對"萬物結合集採"的市場變局,賽生藥業執行董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趙宏表示,因為仿製藥的價格優勢,2021年日達仙遺憾未能中標第五批國家集採。事實上,自省級招標採購實施以來,日達仙也曾在多個省份落標,衹能通過醫院臨時採購、為特需病人購買等方式進入醫院市場。公司很早就在積極推廣GTP(GO-TO-Patient,直達患者)商業化模式,同時憑藉日達仙多年來樹立的口碑和品牌,醫生以及病患,尤其是病患對日達仙很認可,因此實際上受到的衝擊比較小。借助GTP模式,通過與鄰客、高濟等DTP(Direct-to-Patient,直接面向患者)藥房的合作,通過院外市場等新場景,使得日達仙的銷售額能夠不減反增。而公司對GTP模式不斷進行了探索與優化,目前已經實現了5.0版本的更迭。 GTP模式不光提高了藥物對病患的可及性,同樣成為了日達仙銷售的主要模式,2021年約70%的日達仙銷售量來自GTP。
資料顯示,日達仙曾經參與到新冠肺炎的救治中去。目前上海等地本土疫情主要由奧密克戎最新變異株引發,其呈現了高傳染性與低致死率的特點。趙宏表示,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實施的治療方案中,針對輕症和無症狀,採取了"三素一肽"的方案,"一肽"即胸腺肽α1,也就是胸腺法新(日達仙)。
賽生藥業副總裁、研發負責人兼首席醫學官郭曉寧博士進行了補充。他表示,日達仙的重要作用就是促進活化T細胞增殖,改善患者淋巴細胞減少,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同時,我們看到應對新冠疫情,疫苗是防大於治的手段。日達仙曾經與流感疫苗聯用進行了臨床試驗,被證實有助於提高疫苗保護力。目前,由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高志良教授領銜的日達仙與新冠疫苗聯用的臨床研究正在國內推進中。同時,日達仙在美國也正開展新冠肺炎防治相關試驗,其中一項涉及到需要腎透析的病患,他們的免疫受到抑制,試驗將評估日達仙能否減少這一人群的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創新管線:低營銷助攻研發 突出差異化優勢
除了經典藥物日達仙,賽生藥業同樣在創新管線上有所佈局,其年報顯示,腫瘤與重症感染領域是重點領域。
郭曉寧表示,公司的開發重點一直是圍繞First-in -Class或者Best-in- Class潛力的產品,以此突出差異化,在技術路徑選擇上,公司也會突出差異化競爭。
郭曉寧以CD47這一靶點為例,他表示,目前針對這一熱門靶點,市面上大多的開發產品均為大分子抗體藥物,這容易帶來更高的安全性挑戰--尤其是血液毒性。而賽生藥業選擇開發的則是小分子抑製劑,藥物並不和紅細胞表面的CD47直接作用,因此不會出現嚴重貧血等血液毒性,同時,小分子抑製劑穿透性更強,所以臨床試驗中現在探索的適應症都是實體瘤,這也與市面上更多面向血液瘤的大分子抗體藥物形成了錯峰競爭。
郭曉寧認為,得益於賽生藥業的國際化優勢,中美可以同步開展臨床,有助於未來中美同步申報,因此這也是部分差異化優勢的體現。在自研與license-in等開發策略上,賽生藥業遵循了以下分配方式:從長遠看,公司在自研與license-in方面採取的是雙輪驅動模式。從當前管線產品來看,公司更多采取了license-in的模式,因為license-in很大的一個優勢就是速度比較快,畢竟公司在引進多款產品的時候,它們已經在臨床階段、有的甚至在臨床後期階段,這就省去了藥物發現、臨床早期階段的時間,可以更快將產品推向市場。不過水漲船高,license In的價格也越來越高,這個時候,將license-in與自研結合就很有必要,未來有望通過自研補充產品管線。
其實,賽生目前擁有一支很強的臨床研究團隊,在產品開發方面具有優勢,同時也會和CRO緊密合作,將部分環節外包,尋求專業力量的幫助,從而實現共贏。郭曉寧總結稱。
在技術之外,趙宏從另一個角度解析了賽生藥業創新佈局的差異化所在。他表示,賽生藥業正在加速創新轉型,強大的商業化能力與產品開發能力相輔相成。他表示,賽生藥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進入中國市場,因此本土化相比不少跨國巨頭做得更徹底,對中國市場的決策更具靈活性,同時賽生藥業國際化基因決定了其具備符合跨國公司標準的合規體系,這兩點優勢使得賽生藥業的商業化團隊戰鬥力很強,主要體現在營銷費用率僅20%左右,哪怕是最燒錢的新藥上市階段,也低於30%,這與港股醫藥公司40%的平均水平相比,有20個百分點的優勢。通常,醫藥企業的研發費用率在15%-20%之間,賽生藥業的研發費用有非常厚實的保障。
郭曉寧透露,在創新管線中,那西妥單抗在2021年提交了上市申請並獲優先審評,有望在2022年獲批上市。另一款重磅藥物,RRx-001正在做中美同步的國際多中心的三期註冊臨床試驗,如果結果良好,未來有望實現中美同步上市。
低估值下也不"躺平"
回顧賽生藥業上市以來的二級市場行情,可謂伴隨行業的下行而未能獨善其身。對此,公司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潘蓉容首先表示遺憾。她認為,從去年賽生上市之後,特別是去年下半年的資本市場,顯示醫藥行業面臨了過去十年來最嚴峻的大環境。恆生健康指數在此期間下跌了將近60%,賽生的股價同樣有比較大的下調。但是公司認為這個時候最好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企業和做二級市場投資有所不同,我們做企業的一定是更著力於"修煉內功",貫徹實施創新轉型的戰略規劃,"公司不能躺,也絕不會躺平"。
趙宏則補充表示,一方面,公司現金流非常充沛,在現金為王的時候,公司會積極尋找合適的併購標的,隨著市場的調整,標的的估值將會更具有優勢,通過收購可以對現有業務進行補充,實現新的增長;另一方面,從資本市場運作上來說,公司會積極運用分紅、回購、管理層增持等向市場傳遞堅定的信心。我們相信目前的股價遠遠低過於公司的內在價值。
最新的公告顯示,根據股東大會的授權,董事會批准了一項股份回購計劃,在滿足公眾流通股的比例要求的前提下,公司將在三個月內完成該次的回購計劃。
2022年3月對賽生藥業(6600.HK)來說,可謂具有特殊的意義:月初是賽生藥業在港上市的一周年紀念日,月末,賽生藥業交出了上市後的首份年報。日前,賽生藥業管理層就當下以及未來的佈局進行了探討。
日達仙:GTP積極應對集採影響 中美新冠臨床試驗推進中
日達仙,即進口原研胸腺法新,作為面世已超20年的經典藥物,一直是賽生藥業的拳頭產品以及創收主力。年報數據顯示,賽生藥業2021年的收入繼續實現了增長,日達仙收入增長約26%。
應對"萬物結合集採"的市場變局,賽生藥業執行董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趙宏表示,因為仿製藥的價格優勢,2021年日達仙遺憾未能中標第五批國家集採。事實上,自省級招標採購實施以來,日達仙也曾在多個省份落標,衹能通過醫院臨時採購、為特需病人購買等方式進入醫院市場。公司很早就在積極推廣GTP(GO-TO-Patient,直達患者)商業化模式,同時憑藉日達仙多年來樹立的口碑和品牌,醫生以及病患,尤其是病患對日達仙很認可,因此實際上受到的衝擊比較小。借助GTP模式,通過與鄰客、高濟等DTP(Direct-to-Patient,直接面向患者)藥房的合作,通過院外市場等新場景,使得日達仙的銷售額能夠不減反增。而公司對GTP模式不斷進行了探索與優化,目前已經實現了5.0版本的更迭。 GTP模式不光提高了藥物對病患的可及性,同樣成為了日達仙銷售的主要模式,2021年約70%的日達仙銷售量來自GTP。
資料顯示,日達仙曾經參與到新冠肺炎的救治中去。目前上海等地本土疫情主要由奧密克戎最新變異株引發,其呈現了高傳染性與低致死率的特點。趙宏表示,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實施的治療方案中,針對輕症和無症狀,採取了"三素一肽"的方案,"一肽"即胸腺肽α1,也就是胸腺法新(日達仙)。
賽生藥業副總裁、研發負責人兼首席醫學官郭曉寧博士進行了補充。他表示,日達仙的重要作用就是促進活化T細胞增殖,改善患者淋巴細胞減少,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同時,我們看到應對新冠疫情,疫苗是防大於治的手段。日達仙曾經與流感疫苗聯用進行了臨床試驗,被證實有助於提高疫苗保護力。目前,由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高志良教授領銜的日達仙與新冠疫苗聯用的臨床研究正在國內推進中。同時,日達仙在美國也正開展新冠肺炎防治相關試驗,其中一項涉及到需要腎透析的病患,他們的免疫受到抑制,試驗將評估日達仙能否減少這一人群的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創新管線:低營銷助攻研發 突出差異化優勢
除了經典藥物日達仙,賽生藥業同樣在創新管線上有所佈局,其年報顯示,腫瘤與重症感染領域是重點領域。
郭曉寧表示,公司的開發重點一直是圍繞First-in -Class或者Best-in- Class潛力的產品,以此突出差異化,在技術路徑選擇上,公司也會突出差異化競爭。
郭曉寧以CD47這一靶點為例,他表示,目前針對這一熱門靶點,市面上大多的開發產品均為大分子抗體藥物,這容易帶來更高的安全性挑戰--尤其是血液毒性。而賽生藥業選擇開發的則是小分子抑製劑,藥物並不和紅細胞表面的CD47直接作用,因此不會出現嚴重貧血等血液毒性,同時,小分子抑製劑穿透性更強,所以臨床試驗中現在探索的適應症都是實體瘤,這也與市面上更多面向血液瘤的大分子抗體藥物形成了錯峰競爭。
郭曉寧認為,得益於賽生藥業的國際化優勢,中美可以同步開展臨床,有助於未來中美同步申報,因此這也是部分差異化優勢的體現。在自研與license-in等開發策略上,賽生藥業遵循了以下分配方式:從長遠看,公司在自研與license-in方面採取的是雙輪驅動模式。從當前管線產品來看,公司更多采取了license-in的模式,因為license-in很大的一個優勢就是速度比較快,畢竟公司在引進多款產品的時候,它們已經在臨床階段、有的甚至在臨床後期階段,這就省去了藥物發現、臨床早期階段的時間,可以更快將產品推向市場。不過水漲船高,license In的價格也越來越高,這個時候,將license-in與自研結合就很有必要,未來有望通過自研補充產品管線。
其實,賽生目前擁有一支很強的臨床研究團隊,在產品開發方面具有優勢,同時也會和CRO緊密合作,將部分環節外包,尋求專業力量的幫助,從而實現共贏。郭曉寧總結稱。
在技術之外,趙宏從另一個角度解析了賽生藥業創新佈局的差異化所在。他表示,賽生藥業正在加速創新轉型,強大的商業化能力與產品開發能力相輔相成。他表示,賽生藥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進入中國市場,因此本土化相比不少跨國巨頭做得更徹底,對中國市場的決策更具靈活性,同時賽生藥業國際化基因決定了其具備符合跨國公司標準的合規體系,這兩點優勢使得賽生藥業的商業化團隊戰鬥力很強,主要體現在營銷費用率僅20%左右,哪怕是最燒錢的新藥上市階段,也低於30%,這與港股醫藥公司40%的平均水平相比,有20個百分點的優勢。通常,醫藥企業的研發費用率在15%-20%之間,賽生藥業的研發費用有非常厚實的保障。
郭曉寧透露,在創新管線中,那西妥單抗在2021年提交了上市申請並獲優先審評,有望在2022年獲批上市。另一款重磅藥物,RRx-001正在做中美同步的國際多中心的三期註冊臨床試驗,如果結果良好,未來有望實現中美同步上市。
低估值下也不"躺平"
回顧賽生藥業上市以來的二級市場行情,可謂伴隨行業的下行而未能獨善其身。對此,公司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潘蓉容首先表示遺憾。她認為,從去年賽生上市之後,特別是去年下半年的資本市場,顯示醫藥行業面臨了過去十年來最嚴峻的大環境。恆生健康指數在此期間下跌了將近60%,賽生的股價同樣有比較大的下調。但是公司認為這個時候最好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企業和做二級市場投資有所不同,我們做企業的一定是更著力於"修煉內功",貫徹實施創新轉型的戰略規劃,"公司不能躺,也絕不會躺平"。
趙宏則補充表示,一方面,公司現金流非常充沛,在現金為王的時候,公司會積極尋找合適的併購標的,隨著市場的調整,標的的估值將會更具有優勢,通過收購可以對現有業務進行補充,實現新的增長;另一方面,從資本市場運作上來說,公司會積極運用分紅、回購、管理層增持等向市場傳遞堅定的信心。我們相信目前的股價遠遠低過於公司的內在價值。
最新的公告顯示,根據股東大會的授權,董事會批准了一項股份回購計劃,在滿足公眾流通股的比例要求的前提下,公司將在三個月內完成該次的回購計劃。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