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提耳機今次提試聽。選擇耳機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必定是試聽。 畢竟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有些人要低音,有些人要女毒(其實筆者到現在都不瞭解什麼是女毒),有些人要音場。正因如此,筆者不認同這世上有所謂的final audio,即是一支完美的耳機可以演譯所有音樂的說法。所以耳機就如美食一樣,在看完廣告,評測,參數之後,最後還得靠自己的耳朵試一下。可是,店裡提供的耳機試聽,可能只有短短幾分鐘,如何在這段時限内,決定用自己的白花花的錢,帶一支不會愈聽愈不對味的耳機回家,是須要有一點學問的。筆者希望在這裡分享一下自己經過一大堆失敗過程所得到的經驗。
定好耳機種類目標
不同種類的耳機各有不同的特性,根據自己的喜好,如音場,低音,清晰度定好自己的目標方便縮小選擇範圍是很有效的方法。
用自己的播放器
這個十分重要! 市面上很多高檔的耳機都要有好的音源和好的耳擴才能發揮出能力。筆者試過用手機開靜電耳機,聽感比一般中檔耳機更差。並曾經遇到朋友用定製動鐵耳機,但由於一般應用都是播MP3低解釋度音源,反過來要多買一支低階耳機日常出街使用。高階耳機好像一個高清的畫面,解晰能力很高,相對而言, 訊源的缺點也會倍大。
另一方面,耳機也有所謂好不好推的分別。某些高級耳機阻抗(impedance)很大,如果不接上耳擴的話聲音都很差。基本上耳機高於32ohm都算高,不能直接用於手機上了。所以,很多店舖內的陳列品都會連上一整套音響系統以達到耳機最強的表現。結果可能是用家興高彩列地買了一支耳機回家,回家播一下卻發現好像有什麼不對的感覺。然後, 恭喜你進入了音源加播放器升級的輪迴地獄了!
所以,一定要厚著臉皮用自己常用的播放器,來作為試聽工具。
清潔
帶上消毒用濕紙巾。這是大部份人都忽略了的重點。尤其入耳式耳機,如果上一個用家耳朵發炎,很容易做成細菌交叉感染。(話說筆者最近都有耳朵發炎 整個星期都不能用耳機聽音樂)所以為己為人,用前用後,請用消毒濕紙巾請用清潔。或者有人會用私家耳綿, 都是一個好的做法。
用自己熟悉的音樂
很簡單,耳機是自用的,當然聽自己的音樂。而技術上來說,用自己熟悉的音樂會了解音樂的細節,從而知道不同耳機之間的分別。一位資深音樂前輩的分享,全世界音樂業界都會用一首XX酒店(你懂的)的演唱會錄音為試機歌,取其音樂全面性。他們聽這一首歌重複千次百次,僅僅一點點的分別都很容易聽得出來。所以,專業聽音的人工作其實是很沉悶的,用家當然不用做得這樣極端。選一首自己熟悉的音樂就好了。
陳列品放的音樂一般都是精選出來放大耳機的好處,隱藏不好的地方。所以,用自己的最實際。
另記一有趣事情。筆者有一次借自已認為好的耳機給友人試聽,友人説耳機有奇怪震音。筆者大驚以為自已買了中伏耳機回來。立即換另一隻耳機試同一首歌,(筆者有點奇怪,口袋通常有起碼兩只耳機)發現原來是音樂本來就有震音,只是友人之前的耳機一直沒聽得出來。所以分析力高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
音樂種類
如果您的對耳機的要求比較高的話,就要用多首不同音樂來試機,沖出耳機特性了。其實音樂業界除了用之前提到XX酒店之外,各自都有一個音樂組合來試機。組合成分代表了其音樂取向,所以音樂上選擇沒有特定的準則。以下是筆者個人分享:
低音
POP, R&B歌用來測試低頻的量,試聽起來節奏是否強勁。
鼓聲歌用來測試低頻的質和下潛度,質好的低頻聽鼓聲有層次,能聽到回彈。台灣人叫做Q度。質不好的低頻會糊成一片,更會影響低頻。下潛度即是耳機能輸出的頻率有多低。下潛力好的耳機鼓聲會感覺重一點。
管弦樂可以測試中低頻是否夠厚。
人聲
男中音測試耳機人聲夠不夠厚。
女中音測試耳機中低音分頻,分頻不好的耳機低頻會影響人聲清晰度,好像說話時口裡含著東西般蕪湖不清, 或者會有很重的鼻音。
女高音測試耳機人聲高音延伸,同時測試齒音會否刺耳。適度高音會使聲音通透不侷促。
演唱會測試耳機的現場感,以及聲音的定位能力。
比較貴的耳機就要試用交響樂(orchestra)來測試。愈好的耳機能辨識到的樂器種類愈多,而且愈細緻。而且音場廣闊,可以聽得出樂器的距離和方位。(以筆者的經驗,這方面靜電耳機一般做得最好,大家有興趣可以試試)
發燒碟或者鑑聽天碟通常都是包含了以上數個元素以高清方式錄音。「發燒」又稱Hi-Fi(HighFidelity)。它們的確是很有效的工具碟。只是這些發燒碟的音樂主要都是懷舊金曲,不是筆者年代的。而且歌者都唱得四平八穩,所以筆者較少用來試聽(比較喜歡聽演唱會較有感情)。名位有興趣不妨用一下。
一個小的分享。受電影無間道影響,不少人一提起試Hi-Fi就會哼蔡琴的"是誰...在敲打我窗"。而事實上,蔡琴的歌的確是很好用來試機。她的音域分佈在女中低頻,低沉但溫柔。她以充滿感情的聲綫,代替刻意賣弄的唱功,帶領聽眾感受她的世界。有人說,一隻好的耳機能聽到蔡琴聲。筆者通常試聽都有用她的歌。但事實上,只聽她的歌是不能試出全面的女聲,因為她沒有上到高音,而且印象上從不唱假音。能唱她的音域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大家不要一提聽機就說"識聽一定聽蔡琴",以免給人笑話。(筆者試過給人搶白/串不要睇戲睇上腦,所以筆不敢再提)
定好耳機種類目標
不同種類的耳機各有不同的特性,根據自己的喜好,如音場,低音,清晰度定好自己的目標方便縮小選擇範圍是很有效的方法。
用自己的播放器
這個十分重要! 市面上很多高檔的耳機都要有好的音源和好的耳擴才能發揮出能力。筆者試過用手機開靜電耳機,聽感比一般中檔耳機更差。並曾經遇到朋友用定製動鐵耳機,但由於一般應用都是播MP3低解釋度音源,反過來要多買一支低階耳機日常出街使用。高階耳機好像一個高清的畫面,解晰能力很高,相對而言, 訊源的缺點也會倍大。
另一方面,耳機也有所謂好不好推的分別。某些高級耳機阻抗(impedance)很大,如果不接上耳擴的話聲音都很差。基本上耳機高於32ohm都算高,不能直接用於手機上了。所以,很多店舖內的陳列品都會連上一整套音響系統以達到耳機最強的表現。結果可能是用家興高彩列地買了一支耳機回家,回家播一下卻發現好像有什麼不對的感覺。然後, 恭喜你進入了音源加播放器升級的輪迴地獄了!
所以,一定要厚著臉皮用自己常用的播放器,來作為試聽工具。
清潔
帶上消毒用濕紙巾。這是大部份人都忽略了的重點。尤其入耳式耳機,如果上一個用家耳朵發炎,很容易做成細菌交叉感染。(話說筆者最近都有耳朵發炎 整個星期都不能用耳機聽音樂)所以為己為人,用前用後,請用消毒濕紙巾請用清潔。或者有人會用私家耳綿, 都是一個好的做法。
用自己熟悉的音樂
很簡單,耳機是自用的,當然聽自己的音樂。而技術上來說,用自己熟悉的音樂會了解音樂的細節,從而知道不同耳機之間的分別。一位資深音樂前輩的分享,全世界音樂業界都會用一首XX酒店(你懂的)的演唱會錄音為試機歌,取其音樂全面性。他們聽這一首歌重複千次百次,僅僅一點點的分別都很容易聽得出來。所以,專業聽音的人工作其實是很沉悶的,用家當然不用做得這樣極端。選一首自己熟悉的音樂就好了。
陳列品放的音樂一般都是精選出來放大耳機的好處,隱藏不好的地方。所以,用自己的最實際。
另記一有趣事情。筆者有一次借自已認為好的耳機給友人試聽,友人説耳機有奇怪震音。筆者大驚以為自已買了中伏耳機回來。立即換另一隻耳機試同一首歌,(筆者有點奇怪,口袋通常有起碼兩只耳機)發現原來是音樂本來就有震音,只是友人之前的耳機一直沒聽得出來。所以分析力高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
音樂種類
如果您的對耳機的要求比較高的話,就要用多首不同音樂來試機,沖出耳機特性了。其實音樂業界除了用之前提到XX酒店之外,各自都有一個音樂組合來試機。組合成分代表了其音樂取向,所以音樂上選擇沒有特定的準則。以下是筆者個人分享:
低音
POP, R&B歌用來測試低頻的量,試聽起來節奏是否強勁。
鼓聲歌用來測試低頻的質和下潛度,質好的低頻聽鼓聲有層次,能聽到回彈。台灣人叫做Q度。質不好的低頻會糊成一片,更會影響低頻。下潛度即是耳機能輸出的頻率有多低。下潛力好的耳機鼓聲會感覺重一點。
管弦樂可以測試中低頻是否夠厚。
人聲
男中音測試耳機人聲夠不夠厚。
女中音測試耳機中低音分頻,分頻不好的耳機低頻會影響人聲清晰度,好像說話時口裡含著東西般蕪湖不清, 或者會有很重的鼻音。
女高音測試耳機人聲高音延伸,同時測試齒音會否刺耳。適度高音會使聲音通透不侷促。
演唱會測試耳機的現場感,以及聲音的定位能力。
比較貴的耳機就要試用交響樂(orchestra)來測試。愈好的耳機能辨識到的樂器種類愈多,而且愈細緻。而且音場廣闊,可以聽得出樂器的距離和方位。(以筆者的經驗,這方面靜電耳機一般做得最好,大家有興趣可以試試)
發燒碟或者鑑聽天碟通常都是包含了以上數個元素以高清方式錄音。「發燒」又稱Hi-Fi(HighFidelity)。它們的確是很有效的工具碟。只是這些發燒碟的音樂主要都是懷舊金曲,不是筆者年代的。而且歌者都唱得四平八穩,所以筆者較少用來試聽(比較喜歡聽演唱會較有感情)。名位有興趣不妨用一下。
一個小的分享。受電影無間道影響,不少人一提起試Hi-Fi就會哼蔡琴的"是誰...在敲打我窗"。而事實上,蔡琴的歌的確是很好用來試機。她的音域分佈在女中低頻,低沉但溫柔。她以充滿感情的聲綫,代替刻意賣弄的唱功,帶領聽眾感受她的世界。有人說,一隻好的耳機能聽到蔡琴聲。筆者通常試聽都有用她的歌。但事實上,只聽她的歌是不能試出全面的女聲,因為她沒有上到高音,而且印象上從不唱假音。能唱她的音域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大家不要一提聽機就說"識聽一定聽蔡琴",以免給人笑話。(筆者試過給人搶白/串不要睇戲睇上腦,所以筆不敢再提)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