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 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利用水力及蒸汽的力量作為動力源,第二次工業革命則使用電力為大量生產提供動力與支援,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使用電子裝置及資訊技術(IT)來校除人為影響以增進工業製造的自動化。工業4.0則是將製造業的電腦化、數位化和智慧化得到提昇。

簡單來說,就是要打造成智慧工廠,建構出一個有感知意識的新型智慧工業世界,能透過分析各種大數據,直接生成滿足客戶的相關解決方案產品。因此,新的科技革命不是單一行業而起的革命,是環環相扣的,包括雲端科技、大數據、機械人......等等

以下為文章經刪減內容:
2013年5月,全球頂尖的諮詢顧問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發表了一份名為《破壞性科技:改變生活、商業與全球經濟的先進發展》的研究報告,透過上百場的訪談、拜訪包括Google、IBM等企業的先進研究室,詢問各領域的專家和領袖,從100多項未來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科技中,挑選出最有影響力的12項破壞性科技。而根據麥肯錫的估計,到了2025年,這12項創新科技每年可帶來的總體經濟影響介乎14萬億元至33萬億元(美元‧下同)之間,即約等於當前一至兩個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規模!

預計經濟效益龐大
這12項創新科技包括:行動網路、知識工作自動化、物聯網、雲端科技、先進機械人、自動駕駛交通工具、下世代基因體、能源儲存、3D列印、先進材料、先進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和復原及再生能源。
排首位的「行動網路」應用已經相當廣泛,目前全球共有十多億人使用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而這個趨勢亦有上升跡象。報告指出,到了2025年,將有30億消費人口加入行動網路行列,創造每年達10萬億元的經濟價值。至於物聯網、雲端科技、先進機械人及3D列印這幾項和未來工業息息相關的創新科技,預計每年能貢獻共17萬億元的經濟效益。

生產流程更加靈活
德國早在2011年已提倡「工業4.0」的概念,被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傳統的工業生產模式,一般以大規模、標準化的生產為主;然而,由於現代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及服務趨向多元化和個性化,所以現有的生產策略面臨不少挑戰。

「工業4.0」將製造業進化為能夠更彈性地執行「大量訂製化」的智慧工廠模式,藉着智能工廠、智能生產及智能物流等技術,令生產流程更加靈活。除了提高生產效率外,還為企業節省成本及提高品質。有了物聯網和大數據這些高科技的配合,產品和機器的「交流」增加,產品可以告訴機器該怎麼做。未來企業將不僅進行硬件的銷售,而是透過軟件的競爭性來為自己附加價值,從而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

Reference:
傅惠賢: 德國─工業4.0贏家
http://www2.hkej.com/wm/article/id/1326486

如香港投資者想緊貼更多Fintech資訊,可以讚好Facebook專頁「香港投資者網誌」https://www.facebook.com/hkinvestmentblogger/,謝謝!
延伸閲讀:
邁向「工業4.0」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