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黑科技,再看看騰訊 WE 大會沒告訴你的三大趨勢

虎嗅網 於 11/11/2014 發表 收藏文章
虎嗅注:本文作者為趨勢專家、海銀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煜全先生,虎嗅獲得授權後發佈,原標題為《王煜全點評:騰訊WE大會沒告訴你的三大趨勢》。

參加完了騰訊WE大會,感覺會議非常棒,絕對是國內頂級的!不過我自己的工作就是了解未來,對於多數東西都不覺得有那麼新奇了。當然,對被長城防火牆圈住的國人來說,今天大會呈現的許多資訊應該還是非常新鮮的。只是,對於不僅僅是想看個熱鬧,而是更想瞭解未來趨勢的聽眾來說,這樣的講座會有點零散,沒有給大家清晰的趨勢描述作為理解的主線。就讓我在WE大會後狗尾續貂,談談我眼裡的世界趨勢吧。

一、企業趨勢:積木式開放創新

大家在國內都能感覺得到,越來越多的小公司迅速崛起,變成十億美金以上的大公司。這些公司有很多共同點,比如:

1、都掌握了前沿科技並用於實踐;
2、都是一個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和一個在前沿耕耘多年的科學家的組合;
3、都是體量很小、合作很多、聲音很大、動作很快。

如果你注意到了上述現象,祝賀你,你觀察到了企業創新的新范式——「積木式開放創新」。這種創新的特點有三:

首先,以瞭解市場的企業家為核心:企業家通過找到最新科技,針對市場中的核心問題,推出革命性的產品或服務,就找到了撬動世界的支點。現在,你知道我們為什麼應該紀念約伯斯了吧。

Ben Waber:人類行為模型分析專家,Sociometric Solutions公司首席執行官

其次,擁有產品或服務的最長板:這個企業家利用最先進科技打造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的最長板,然後和別的最長板合作,包括設計、外包生產、外包管道、合作行銷等等,迅速達到一個大企業需要的所有功能,並和大企業形成競爭。我們把這個模式叫「新木桶理論」,即企業的關鍵不是修補自己的最短板,而是找到自己的最長板並加到最長,才能獲取和別的最長板合作的資格

王俊: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

第三,具備打閃電戰的能力:當你具備了以上要素,就要迅速地奔跑,用最快的速度佔領全球市場。不光是因為這樣才能領先于緊緊跟隨的競爭者,還因為這樣才能達到效率和效益最大、成本最低、使用者利益最大,甚至在自己的產品上建立起社區,支援二次開發,使使用者享受到更多功能。這種迅速的奔跑也就是所謂的「大爆炸式創新」。

Rajinder Sodhi:Lumenous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Jane Poynter:World View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二、產業趨勢: 已經發生的、正在發生的、尚未發生的

科技無疑是這個世界進步的核心驅動力。我們投資的能讓盲人重獲感知外部世界能力的公司Wicab的CEO
Bob Beckman訪華時,有記者問他,你們的科研在十年前就有了清晰的結論,但為什麼產品在十年後的今天才推出?Bob說,我們的產品非常便攜,這要得益于最近幾年電腦晶片和各種電子元器件的迅速小型化,如果我們十年前推出產品,那將是一個背在盲人背上的十公斤重的大背包。所以,科技再進步,還是可以分為已經發生的、正在發生的、和尚未發生的

已經發生的:最明顯在互聯網和手機領域

互聯網,包括社交網路,使我們緊緊地連接起來,資訊不對稱被消除,地域界限被打破,人們的信用更顯性化,朋友關係可以被用於傳播。電子商務、社交應用、大型網游等等,都是這個技術普及後的成功應用。以這個角度來衡量,互聯網的革命還遠遠沒有停止,只要還有資訊不對稱,只要還能利用群體智慧提升效率,這個革命就會繼續。我們有理由相信,下一波最明顯的革命將會發生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想想銀行的不透明的暴利吧,想想投行幫企業上市的天價費用吧,想想我們的資產的幾乎沒有管理的混亂狀態吧!

手機的普及,瘋狂驅動了硬體的小型化和功能提升的浪潮,今天的一個超薄的手機,其功能一點不遜于普通的臺式電腦。更重要的是,手機裡植入了越來越多的感應器甚至運動單元。計算能力的小型化、感應器的多樣化、加上無所不在的移動網路,使得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環境智慧、擴展現實、虛擬實境等等的能力已經成熟,剩下的,就看我們如何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和使用者洞察去創造出好產品了。未來幾年,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眼花繚亂的電子產品從各個方面進入我們的生活。

Robert Richards:奇點大學聯合創始人,未來學家,Moon Express公司首席執行官

Daniel Leithinger:創新交互介面設計師,MIT媒體實驗室博士

正在發生的: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帶來的替代人工的革命

  • 傳統的司機、搬運工、乃至翻譯都將會逐步消失,Frost &
    Sullivan在對未來的預測裡甚至預言,將來沒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將不允許進城,甚至不允許上路;

  • 有借助互聯網和人工智慧發動的金融資本市場的革命,股權眾籌平臺正在衝擊傳統風險投資,P2P貸款正在衝擊傳統銀行,智慧的資本管理平臺正在衝擊龐大的傳統養老基金體系;

  • 有借著NASA向民間開放航太造就的完整的航太產業的迅速形成,Space X在和各個國家競爭火箭發射市場,Virgin和XCOR在積極試飛小型太空梭,月球探索、火星探索都在積極籌備,太空站正在私人化,太空太陽能電廠和太空探礦都不再是科幻;

  • 有前一陣過熱之後進入實質性增長的太陽能產業,尤其是得到融資租賃支援的分步式太陽能系統的大量運用,特斯拉和Space X的創始人馬斯克經營的另一家企業Solar City成了這個領域的領跑者,其跟隨者隊伍日漸龐大;

  • 有受益于計算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發展的機器人產業的旭日東昇,包括擬人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和家用/商用機器人,擬人機器人是日本的傳統強項,卻被後起之秀Boston Dynamic翻了盤,谷歌收購了包括Boston Dynamic在內的一批優秀機器人企業,近期就會大有作為。工業機器人美國也是後來居上,逐步和德日抗衡,相信在未來會是真正笑到最後的人。家用機器人一直被等同于玩具,MIT媒體實驗室出品的Jibo號稱世界第一款社會化的家用機器人,值得我們期待,其能力也許在商用領域可能會打開更大的市場;

  • 也有隨著基因工程和生物資訊技術的發展逐步走到我們身邊的大健康產業。未來,病人這個詞將會消失,因為疾病都可以從基因層面得到修復,藥物將逐漸作廢,而醫療器械將逐漸演變為生活品質提升器械,因為這些器械不是用於治病,而是讓我們因為自然衰老而衰弱之後,仍然能做到我們年輕時能做的事情。近期上市的ReWalk雖然只能用於病人,但相信很快會推出老人版本。

Jose Carmena:腦機介面權威專家,UC Berkley電子工程和神經科學的副教授

尚未發生的:尚需靜待科學的突破和應用的大機會

必須時刻關注這些領域的進展,因為革命可能就發生在明天,看見了,你就有參與到一場風暴中的機會。這些機會包括:

  • 新材料以及納米技術突破迅猛,但其應用都尚處於實驗室階段,離到達市場尚需時日;

  • 太陽能利用率顯著的下一代太陽能技術也已經到了實驗室階段,最好從現在開始關注;

  • 能源存儲的機會將是超級電容,已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了。

根據國外專家的統計,一個完成了的實驗室研究變成可以上市的產品,需要5-8年的時間和上千萬美元的投入,我們在美國的投資也證明了這一點。參照這個規律,上述新技術走向市場的時間可能就在五年左右。

蘇運升:智慧建築研究專家,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技術開發中心主任

三、職業趨勢:跨界、多樣性與聯盟(CDA)

機器替代人類的工作是近期的一個熱門話題,其實不光是機器替代人的工作,互聯網和全球化也在大量地消滅原本依賴地域差異生存的企業。想想你家門口越來越多的星巴克和7-11吧,就是他們替代了原有的爸爸媽媽店。不光如此,手機平臺的寡頭化使得應用的贏家通吃現象顯著,少數成功的應用攫取了絕大多數利潤,而大多數的應用只是一閃即逝的流星,基本和利潤絕緣。我們在更多的領域看到這個現象:一個產業被互聯網重塑,企業往往盈利豐厚,而產業其實變小了。

核心矛盾在哪裡呢?原來科技強調的是convergence,是跨界,跨界指的是兩個領域的重合,是用一個新的更強大的東西去統一市場,自然使得市場生態更加單調,受益者減少。

但是,且慢驚慌,convergence和產品/服務標準化的好處是有機會平臺化,而一個更大的平臺更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尤其是基於平臺的應用開發者、經營者,想想蘋果手機的App
Store內容有多豐富吧。而這種開放平臺系統能夠使得平臺本身更加強大、更抗風浪,因此越來越多大到可以平臺化的企業走上了開放道路。當然,互聯網自身就是最大的、無中心的開放平臺,各種開源系統也都對開放生態的形成大有助益。

Tomonori Kagaya:生物感知技術研究者,neurowear創始人

在越來越多的世界性平臺崛起的時候,我們認為,是演出者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因為演出者們擁有的不是convergence,而是divergence,是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正是大一統的平臺所缺乏的,而設計上的獨特性正好也可以彌補在平臺上開發的應用科技的智慧財產權相對薄弱、獨特性不強的弱點。

因此,未來將會迅速迎來一個科學與藝術、設計的深度結合,生成大量個人化的高科技藝術品、藝術化個人化的科技產品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最有價值的是具有強大藝術和創新設計能力的工程師們,或者具有電子工程、演算法實現等科技能力的演出者、設計師們。美國日漸增多的工程設計公司就是一個明顯的證據。為回應這一趨勢,美國的K-12教育體系也在大力推廣名為STEAM的整合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設計的,強調動手、強調結合科技和藝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新體系。

王陽:IBM全球副總裁兼中國開發中心總經理

此外,第一部分提到的企業趨勢,會使得未來的成功企業是小型化、核心競爭力明確、合作眾多的。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於企業中和企業外的每個個體。LinkedIn創始人Ray
Hauffman出版的新書《The
Alliance》就強調了這一點:未來不再有公司內外的區別,也不再有老闆和員工的區別,人和人、企業和企業之間都只有一種關係:聯盟!在聯盟中,每個個體要有明確的優勢,合起來能夠完成完整的功能,而聯盟的領導者將是身先士卒、同時具有強大協調能力的精神領袖。甚至,在未來的企業中,只有少數人員負責提供獨特的核心能力,而大多數員工都是負責內外協調的專案驅動的協調者。

俗話說,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去實現它。但在趨勢面前,人往往是渺小的,因此最好的預測未來的方式就是看清趨勢,然後跳進去使其早日成為事實。如上所言,希望對大家看清未來有所説明。

Martin Nowak:人類社會行為學研究專家,哈佛大學數學與生物學教授,《超級合作者》作者


資料來源:虎嗅網
標籤: 騰訊 WE 大會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