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不斷的 Google Glass,戰鬥數值到底多少?

虎嗅網 於 20/01/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北京時間1月16日凌晨,Google 發佈消息,稱其將從下週開始停止接受Google眼鏡 (Google Glass) 訂單,並將關閉其“探索者(Explorer)”軟件開發項目。“探索者”項目終止的同時,Google Glass 團隊也將搬出Google X 部門。

消息一出,各方評論不一。有説 Google Glass 已死的 (比如BBC),也有説 Google Glass 未來前景更大的。總體來説,Google Glass 此次和 Google X 分開,並非一個好消息。之所以這麼説,有兩點原因:一、目前版本停止“測試”銷售,新版本無消息。實質上 Google Glass 已經“下架”。二、前期公佈的目標,尤其是曾經承諾在 2014 年公開銷售這一點,並未實現。

也就是説,Google Glass 在目標沒有實現的情況下,回到“閉門開發”的狀態。

有關 Google Glass 的問題,相關的內容已經很多了。無非就是這麼幾點:一、價格高;二、主流人羣不接受;三、產品體驗和應用生態不夠好。

我們先來看價格。Google Glass 的售價是 1500 美元 (約合人民幣 9310 元)。我們先不説這個價格和其他主流消費類電子產品在剛推出時相比是什麼水平 (iPhone 上市時是 299 美元,Oculus Rift 預計在 200 至 400 美元之間) ,只是看 Google Glass 產品本身,科技博客 GigaOM 的文章就指出,該產品元件成本最高的部分是顯示元件和骨傳導耳機,其中成本最高的顯示元件成本在 30 至 35 美元之間。研究機構 Topology Research 在 2013 年的分析結果認為,Google Glass 的最終市場價大概在 299 美元左右,1500 美元的售價高出了四倍多。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 Google Glass 的研發成本和市場推廣的定價策略兩個因素。想要購買 Google Glass 的消費者,需要申請其“探索者”項目。Google 曾經嚴格審核、限制探索者項目的申請。顯然,Google 希望 1500 美元的價格可以排除絕大多數的普通消費者,願意購買的必然是那些可穿戴技術的死忠和移動開發者們。如果筆者的推測正確,Google 應該是希望這部分人羣能夠帶動 Google Glass 的推廣,推動相關應用生態的建設。

可惜,Google Glass 在宣傳上讓 Google 的如意算盤落了空。不斷出現各種負面新聞,Google Glass 的“探索者”們被禁止進入酒吧,被人當街痛揍。一時間,Google Glass 的新酷形象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書呆子們”(Nerds) 戴着 Google Glass 製造的各種麻煩消息。雖然“科技極客”(geeks) 在許多科技人士看來是一種身份標識,但主流大眾其實並不買賬。看過電影《社交網絡》的人大概都記得影片開頭主人公在酒吧和女朋友分手的一幕,不解風情的男主角自以為聰明有才華,卻被女友稱作“混蛋”(asshole)。讀到這裏,或許也能從一個側面解釋 Google Glass 不受主流人羣歡迎的原因——因為佩戴這款產品的人不受歡迎。

儘管 Google 針對這一問題,邀請了體育明星佩戴 Google Glass 為其站台,但是仍舊沒有解決這款產品在產品體驗、使用場景和應用生態上的根本問題。

科技網站 TechRadar 的實測顯示,Google Glass 在充滿電的情況下,根據運行狀態的不同,正常電池壽命在三小時至五小時之間,和官方聲稱的“one day of typical use” (正常使用一天) 相差甚遠,不過據説關閉網絡可以大幅提高電池使用時間 (但是在網絡關閉的狀態下功能有多大影響不難想象)。而 Google Glass 電池從 0% 至 100% 充滿又需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一款可穿戴設備,如果還需要用户每隔五小時去充一小時的電,從用户體驗的角度來説,已經沒有什麼用户體驗可言了。

作為一款為人類設計的工具,在使用上如果能符合功能和審美的需求,則很容易形成使用上的習慣。操作本來應該是 Google Glass 功能上的一個亮點,但是許多人在實際測試 Google Glass 產品的使用時,卻發現 Google Glass 的操控實在不敢恭維。你需要不斷把視線挪到右上方,拍攝時還要把脖子當成三角架一樣扭。説實話,一個人眼睛不斷往上翻、還動不動扭頭的樣子…… 簡直不忍直視。


至於 Google Glass 的應用,有不少專業領域 (比如運動、醫療、探險) 的案例還是頗具新意的。但是對於一款消費類科技產品來説,Google Glass 遠沒有建立起能夠發揮其功能特徵的應用生態系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Twitter,在 2013 年發佈首款支持 Google Glass 的應用之後一年,Twitter 表示不再為 Google Glass 開發應用。如果連 Twitter 這種最簡單、最普及的移動應用之一都沒有在 Google Glass 的應用生態裏,那麼後者的情況也可見一斑了。

但是 Google Glass 的問題,還沒有到這裏結束。

Google Glass 最早的負責人是 Google 的聯合創始人 Sergey Brin 和 Google X 的負責人 Astro Teller,現在的負責人是 Tony Fadell,之前是 Ivy Ross,再之前是 Babak Parviz 和 Adrian Wong。現在 Google Glass 從 Google X “畢業”出來,交給 Tony Fadell,Ivy Ross 向 Tony Fadell 彙報。至於 Babak Parviz 和 Adrian Wong,兩人去年一個去了 Amazon,一個去了 Facebook 收購的 Oculus。短短兩年多,這麼多負責人,恕筆者直言,產品很難有持續、統一的方向和進展。

不僅研發方面有疑點,市場推廣更是有大丑聞。2013 年,Sergey Brin 被爆出婚變消息,媒體報道他與公司員工有婚外情,緋聞當事人就是 Google Glass 產品市場經理 Amanda Rosenberg (最瘋狂的就是他是 Hugo Barra 的前女友,有媒體報道 Hugo Barra 曾經為了她準備搬去香港)。筆者以為,好的產品後面一定有一個好的團隊,糟糕的產品後面則至少是一個糟糕的產品經理。你説項目老大 Sergey Brin 都和 Google Glass 的團隊成員談戀愛了,那產品也…… 就這樣了吧。(媒體報道 Google 另一位創始人 Larry Page 在得知此消息後非常不開心,這裏就不説了。)

Google Glass 自誕生之初,就備受業界矚目。不能否認,科技界對 Google Glass 有着很高的預期,無論是 Sergey Brin 在 Google I/O 大會上和戴着 Google Glass 的跳傘運動員視頻連線,還是在 TED 上發表主題演講推廣 Google Glass 的理念,甚至是戴着 Google Glass 出現在紐約地鐵。Google Glass 在推廣傳播上始終給人以很高的曝光度和期望值,但是期望值是一把雙刃劍,伴隨着對 Google Glass 的高期望,現實卻是各種“打臉”。與 Google Glass 有合作關係的意大利眼鏡巨頭 Luxottica 曾經帶給許多人美好的期望,被認為是 Google Glass 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但是該公司 CEO 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他自己永遠都不會戴 Google Glass。Google Glass 的例子告訴我們,一款超前的科技產品在準備好迎接大眾用户之前,盲目宣傳是有風險的。

現在擺在這款產品面前的唯一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未來會怎樣?

毫無疑問,Google Glass 是一款具有前瞻性的產品,不能否認,Google Glass 至今仍舊有許多地方非常吸引人。《連線》雜誌在一篇文章中引述了 Gartner 公司有關新技術普及應用的一項研究結果 (如圖),並以此來預測 Google Glass 的未來前景。


簡而言之,即在人們對一款技術的期望從高峯跌至谷底之後,逐漸會出現一些領域的成功應用案例,並進一步發展為成熟的生產力工具。如果這個模型對 Google Glass 適用的話,那麼我們目前應該處於圖中線條最底部的階段,Google Glass 的未來並非一片黑暗。

曾經在蘋果主導開發了 iPod、之後又創辦了 NEST 的 Tony Fadell 是筆者看好 Google Glass 前途的另外一個原因。一款產品背後,歸根結底還是一個人、一個團隊。

但願 Google Glass 這款世人矚目的超前產品,不會就此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無疾而終……


資料來源:虎嗅網
標籤: Google Glass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