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幫助人類來到了進化的第四個階段

虎嗅網 於 04/05/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正如尼古拉•特斯拉 (Nikola Tesla) 是電子世界的無名英雄。Doug Engelbart 是計算機世界中的無名英雄。Engelbart 2013年去世的時候,紐約時報的報道稱他為 “Computer Visionary Who Invented the Mouse” ,但他所作的貢獻和成就,遠遠大於鼠標。

在“長期願景比短期目標更重要”這篇文章中提到 Engelbart。他是一個遠遠走在他自己時代之前的人,他的想法在當時看起來很不靠譜,但是後來卻被認為是理所當然,正因為如此, Engelbart一直未被大眾所重視。在60年代,他就在嘗試用計算機實現在線會議和多人協作。鼠標也是他60年代發明的,但是直到80年代才被蘋果商業化。和 Vannevar Bush、Licklider 的一樣,Engelbart 希望用技術來提高人類的智力。他認為計算機可以幫助人們解決正在面對的越來越複雜的問題,並用一生在追求這個目標。

Engelbart 是那種可以用非常平靜的語調做出強有力的表達的人。他的安靜來自於他善於傾聽的習慣 — 他總是認真的聽周圍人講話,而當他説話的時候,他用平靜的男中音似得的聲調卻能給出有力的表達。有人説 Engelbart 有時候看起來好像不是在這個星球出生的,這也讓他在獲取資助的時候遇到各種困難。

早期時代

Doug Engelbart 出生於 1925 年的俄勒岡 (Oregon),後來在俄勒岡州立大學學習電子工程。他的本科學業被二戰打斷,中途入伍海軍在菲律賓做雷達技術人員。在菲律賓的時候,他讀到了 Vannevar Bush 的文章 “As We May Think”。

Memex machine in Vannevar Bush’s “As We May Think”

這篇文章深深的影響了他 (也影響了下一篇要講的 Ted Nelson),文中所描述的系統本質上就是一個儲存整個人類知識的設備,相關的知識可以互相鏈接成一個知識網絡。

Engelbart 的願景

Engelbart 戰後回到學校,於1948年獲得了學士學位,後來去了NACA Ames 實驗室 — 也就是NASA的前身。在1950年12月 Doug Engelbart 求婚成功之後意識到,他除了“穩定工作,結婚並從此過上幸福生活”之外沒有別的的目標。他想到這個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們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難以解決。也想到他當時讀的Bush的文章。在之後持續的幾個月裏,他推斷出這樣的結論:

引用1,他想將事業專注在讓世界變得更好(當時這句話還不像現在這麼流行)
2,任何讓世界變得更好的都是集體合作的結果
3,利用人類集體結合起來的智慧來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是問題的關鍵
4,如果能夠大幅度的提高人類集體的智慧,就可以推進每一個重要問題的解決。
5,計算機可能作為大幅度的提高人類這一能力的工具。

在這樣的目標下,Engelbart 加入了 UC Berkeley 的電子工程研究生院,在1955年獲得了博士學位。他先在伯克利做了助理教授,但很快意識到他的目標在當時的學校環境下很難實現。所以Engelbart 離開了伯克利,來到了斯坦福研究院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 SRI)。在 SRI, Engelbart 成立了一個新的學科,致力於用科技解決越來越複雜的問題。用他的話來説就是 “提高人類智力”,完善這個學科的宣言綱領花了他將近兩年時間,終於在1962年,他發表了文章 “Augmenting Human Intellect: A Conceptual Framework”。與 Licklider的 “Man Computer Symbiosis” 文章的作用一樣,這篇文章奠定了他未來的工作基礎:

引用通過提高人的智力,我的意思是提高人接觸複雜問題的能力,根據自己的需求去理解問題,並推斷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説的不是單獨的在某個情況下才能使用的技巧,而是指將預感的(hunches)、實驗性的、無形的、和人們對狀態的感知與技術、符號、方法、以及有力的電子助力相結合,在這一結合的領域上的新的生活方式 。

電子助力 (Electronic aids) 指的就是計算機。但 Engelbart 想要去增強的東西本質上到底是什麼?

Engelbart 寫到,我們可以觀察人類是如何應對複雜狀況的。假設一個來自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原始人突然來到了繁華的紐約市:面對着出租車、電話亭、熟食店等等現代都市人已經很熟悉的事物時,他們會像嬰兒一個無助。但難點在哪兒呢?並不是生物學上的“硬件”不同,人腦中的神經元和化學成分所有人都一樣。不同點在於生物學上的“軟件”,是那些我們一生所獲得的概念和能力,比如開車的能力,打電話的能力,用錢交易的概念 — 這些都是可以被廣泛使用的知識。這樣看來人腦和計算機程序裏的數據結構或子程序類似。

然而,Engelbart 強調的技術和概念在沒有一個大的目標的組織下是沒有用的:“就像是機器必須知道如何使用以及它能用來做什麼,智力工作者也必須知道他的工具能用來做什麼、並且必須知道如何使用”, Engelbart 寫到,人類的能力展現出層級結構關係,從我們出生開始就存在於我們大腦的神經元的活動到我們從周邊環境中吸取到的高層的意識 — 比如對自由、平等的追求等。當我們説“智力”的時候我們所指的就是這個層級結構,如果這個層級結構取決於某個事物的話,那個事物應該就是“組織這個層級結構”了。所以“精巧的組織層級結構”就是 Engelbart 想要增強的。

人類進化的四個階段

Engelbart 的基於計算機增強人類的觀念代表了一個全新的人類進化的階段。我們的祖先完成第一次跳躍是開發出概念操縱 (Concept Manipulation) 的能力。這裏的概念指的是下意識的直覺的概念,比如説下意識的幫後面的人帶上門。

第二個階段的是操縱符號的能力 (Symbol Manipulation),這個階段裏我們的祖先開始用腦海中想想出來的語言和數字來表述概念,注意這裏的符號指的是腦海中的符號和概念。比如用數字記住一個部落有多少隻羊,而不用記住每隻羊的樣子。

第三個階段是外部符號的手工操縱能力 (manual external symbol manipulation),我們的祖先得以用符號圖形來了表述不同的概念。比如一個棍子和沙子、鉛筆和紙、直尺和圓規等等。這使得我們克服了生物上的記憶限制,大大的提高了我們可視化的能力。

而現在,感謝能夠自動運行程序的計算機,人們可以邁入第四個階段:外部符號的自動操作能力 (automated external symbol manipulation),在這一階段,人們在操作有意義的符號時,可以在眼前看到符號的移動、儲存、回調和運算。

1963年,Engelbart創建了自己的實驗室,叫作 Augmentation Research Center。在整個60到70年代,他的實驗室都在做一個包含了超鏈接和團隊合作的系統,叫 NLS(oNLine System)。 NLS 是第一個實現了超級鏈接 (hypertext) 的功能。也是在做 NLS 的時候,Engelbart 發明了鼠標,當時 Engelbart 和團隊試了各種輸入設備,包括電子筆,操縱桿,還嘗試了用腳操作的、用膝蓋操作的、甚至用頭操作的設備,Engelbart 都不滿意。最後大家發現放在桌子上的小方塊最好用,最後也沒人記得大家從什麼時候開始把這個設備叫“鼠標”。於是鼠標就這麼被髮明出來了。NLS 同時發明了圖形界面和文字處理工具。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們還發明瞭在線視頻會議。所有的這些技術現在已經無處不在了,但是在60年代的時候,卻是前所未有的。

大多數天才比如開普勒、牛頓、愛因斯坦、喬布斯,都有崇尚簡潔的直覺。Engelbart 並沒有。他希望在他所建的系統裏有很多的功能,他認為提高效率和結果更重要。有的東西就是沒有那麼簡單,但是一旦學會了,就很容易拿手。他希望在鼠標上又10個按鍵,因為這樣可能會更高效,他還喜歡用一個單手鍵盤,這使得他一個手全部操作鼠標,另一個手可以操縱單手鍵盤打出所有字符。在一切都要求簡單的情況下,自行車和小提琴也許都不會被髮明。因為他們用起來並不簡單。
< 1 2 >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