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本文來自紐約時報,由網易科技翻譯
創立不久後,Google在其網站上發佈了一份名為“我們信奉的十件事”,旨在將公司不同尋常的文化提煉成簡短的幾句話——Google十誡。在Google的這些大想法當中,被引述最多的是企業應當“做精一件事情”。該文件説道,Google要做的那一件事情不言自明:“我們要做搜索。”
那一説法現在來看似乎很荒謬,因為Google旗下的產品品種繁多,比如操作系統、網絡瀏覽器、郵箱、雲存儲、無人駕駛汽車以及搜索引擎。然而,即使是在2000年該文件公佈的時候,Google能否真正做到維持對搜索業務的專注也存在不小的疑問。該公司的兩位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很久以前就對利用科技改變世界抱有意義深遠的願景,兩人不大可能會將自己的想法侷限於網絡搜索引擎。
Google早期的營銷總監、Google“十件事”文檔的原作者道格拉斯·愛德華茲(Douglas Edwards)説,“那個文檔是我寫的,他們予以了批准,但佩奇知道未來的某個時候我們將要對其進行更新。”他指出,對於“做一件事”一項的編寫,他曾遭到佩奇的強烈反對。
愛德華茲曾在回顧自己的Google工作生涯的著作中説,“佩奇的願景一直以來都是要成為像通用電氣那樣業務廣泛的公司,而Google只是他的第一個概念驗證。”
考慮到佩奇昨天的重大公告,這一段歷史很值得回顧一番。Google將對旗下的運營業務重組成一家通用電氣式的企業集團,定名Alphabet。結構重組完成後,該搜索公司將只是Alphabet的其中一個部分。
專注與擴展
從一開始,佩奇就渴望公司同時擁有兩個特質:專注與擴展。無奈這兩個特質相互矛盾,他因而備受困擾。正如Google在“十件事”文件中所説的,最好的技術源於對單一的大問題的全身心鑽研。但正如佩奇反覆指出的,科技公司在快速生產技術,他相信那些技術能夠應用於解決數十種其它會影響到人類的問題——這一信念為Google式技術廣泛應用於各類項目提供論證。
以往,佩奇對於專注和擴展的同時渴望,引來了不少業內人士的調侃。“Google很專注,專注於所有事情。”雲存儲公司Box的CEO亞倫·萊維(Aaron Levie)曾發佈推文説。然而,全新的企業結構顯然是一個很好的調節佩奇似乎背離的兩個抱負的途徑。通過創造6家(目前的數目)分別專注於解決一個技術問題的相鄰公司,該結構既允許收窄戰術,又支持擴寬戰略。
簡而言之,它讓佩奇能夠專注,且能夠專注於每一件事情。
或將引來效仿
在某種程度上,該舉可能還會在Google以外產生重大影響。在市值方面,Google在矽谷不及蘋果,但要論企業文化的輸出,科技行業內無人能出其右。Google可謂現代矽谷公司的原型——擁有工程師驅動的文化,鎮壓內部的等級制,獎勵實證研究,給予員工充分的自由去從事感興趣的項目,即便那些項目跟企業的中心使命毫無關聯。
現在,通過創造正式的結構來服務於研究各種各樣的問題的目標,Google(準確來説是Alphabet)將現代科技公司的下一個演變提供模板——一個會在世界的很多不同角落產生大得多的影響的模板。
佩奇在解釋公司的新結構的信件中説道,成立企業集團會帶來“更大的管理規模”,讓他和布林可以更加高效地“獨立運營相關度不高的項目”。他説的是否對還有待時間驗證。
要是該舉取得成功,那麼它可能會被廣為效仿。在過去的幾年裏,科技行業的雄心變得越來越宏大,相關公司越來越深入地滲入人們的生活,這讓人們又憂又喜。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們日益認為,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醫療保健、交通運輸和媒體教育,都將因為計算技術的自由應用而得到改善。
如今,Google建立了結構來實現這一假想的烏托邦。
資料來源:虎嗅網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