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幫Facebook實現一天內10億用户在線的Growth團隊工作,我都經歷了什麼

虎嗅網 於 17/09/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最近看到馬克·Mark Zuckerberg(Zuck)在Facebook上的一篇發帖:


在上個月的24號,Facebook首次在一天內達到10億人在線,讓我不由得感歎這一年來Facebook在 User Growth 上的表現着實不錯。十億人在線是什麼概念?我們來看看同樣做得很優秀的國內社交霸主 QQ。 QQ現在歷史最高實時在線人數是 2.28億:I'M QQ - QQ官方網站


推算QQ當天在線的人數可能有3-5億左右, 所以Facebook暫時兩到三倍於 QQ 的規模。(不過考慮到 QQ 是實時在線,而Facebook只是當天登錄上線一次,QQ表現也的確非常牛逼。

當然話又説回來,Facebook的用户遍及全地各地不同時區,實時在線並不是一個可行的指標,而 Facebook 產品的屬性比起一個實際聊天工具來説,天生就在"打開頻次"和"在線時長"兩個方面不及QQ,能打開這個規模已經是奇蹟(唉,不好意思又囉嗦了)。

既然説到 Facebook 持續穩定的用户增長,就不得不提及其背後神祕的 Growth 團隊。之前對於Facebook Growth有過各種瑣碎的文章和報道,但是卻一直缺乏系統級和內幕級的介紹。“Growth Hack” 一詞最近三年開始在矽谷和國內盛行,但是更多的則是從説理論講道理的角度出發,而缺乏細膩和實戰性地介紹。

今天,就由覃超小魔王同學來為大家解開Facebook Growth的神祕面紗。

注意:文章有點長,很細節;但是我盡力做到描述得豐富準確且精彩。所以,如果看,請深看。

初入Facebook

時間回滾到 2010年,小魔王同學初次加入Facebook。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説,進入如此重量級的一家矽谷新貴是一件極其讓人興奮的事情。當時的 Facebook 在業界已經聞名,但是在中國人的圈子或者中國國內卻還是一個新鮮玩意。另外當時很多同學對於我為什麼加入 Facebook 很不解,他們更多地是着眼於當前而不是未來。我清楚地記得簽下 Facebook offer 的時候,很多朋友來不解地詢問:“為什麼去了 Facebook ?為什麼不選擇 Google 或者 Microsoft 呢?不去 Google 或者 Apple 而是 Facebook ,難道不覺得虧嗎?” 現在5年過去了,這些問題不言自明。

説明一點:重要的不是看重當下,而是展望未來。

言歸正傳,從加入Facebook的第一天起,就感受到了 Facebook 對於 Growth 和 Data(包括歸類和顯示)的重視。公司第一天的 On Board Training 裏,就給了 Facebook Dashboard 的地址於每個人(其實是放在筆記本里預裝的 Firefox 瀏覽器的收藏夾內)。任何員工只要在公司的內網裏,就可以隨時打開數據展示的頁面,然後看到公司的 MAU(Monthly Active User - 月活)、DAU(Daily Active Users - 日活)以及其他按照地區和功能切分的細節數據。Dashboard 頁面還支持我們員工來自定義一些條件來展示數據(比如“2015 年至今 Japan 25歲以上的用户的增長情況”,或者“北美用户對於在每個月使用 Photos 的活躍度”等)。

頁面上除了有預設的 Dashboard,還有針對每個功能或者每個組的 Dashboard,比如 Zuck's board,裏面主要是他個人關心的一些核心數據(比如他不太關心 MAU,更加看中 DAU 和 Engagement,所以他的 Dashboard 裏 MAU 是隱藏的)。

這裏也讓我體會了Facebook 文化的開放之處;每個人都擁有權利去看公司的運營數據,Facebook 在公司會議裏也是如此反覆地強調Open Culture的重要性,同時要求每個員工保密我們內部頁面上的所有信息。

Facebook Growth Team

Growth Team,顧名思義,是負責整個公司用户數量、活躍度以及其他關鍵數據增長的部門。Facebook,或者更加準確地説,Zuck,非常重視 Growth;一直把它作為公司的 Top Priority。Facebook growth Team的老大一直以來都是直接彙報給 Zuck。

和其他矽谷的互聯網公司或者傳統公司不一樣的是:Facebook Growth Team是一個採用 Engineering 為主的方式實現用户量自然健康增長的事業部,而不是依賴於“地推”和“砸錢” 來進行線下活動;當然,也極少在傳統渠道(比如電視上)去打廣告,而更多地是去用互聯網的方式實現用户的自增長(viral growth)。

Facebook Growth Team的主要部門如下(not up to date):


引用1、Data & Analysis:採集數據、分析、歸類和按照業務需求將原始數據分類進行展示。
2、Infrastructure:技術上的基礎設施,比如 GateKeeper、A/B testing framework、Scribe、Hive定製版、PTail、Dashboard頁面。所有這些工作在技術上必須有人來做,這個組的技術含量和被重視程度一點都不低,因為每次 Facebook 上都有海量的數據,所以要用到很大規模的服務器集羣和大數據領域最前沿的軟件架構。

3、Growth Strategy:
a.New User Acquisition(拉新用户):主要途徑是通過發郵件,發好友邀請等一系列手段,下面的章節會詳細説明。

b.User Retention(用户留存):主要途徑是郵件,移動端的推送消息和特定形態的用户特徵調查。

4、i18n (internationalization 全球化): 和傳統公司的本地化和手工翻譯不同,Facebook 用技術的手段建立一套鼓勵用户參與,用户自己來本地化Facebook的翻譯系統 (Fully scalable)。

5、Messenger (即時聊天工具,也是我離職前一直所在的組) 如今受到Facebook的高度重視。2013年併入Growth Org 之下,主要負責 Facebook Messenger App 的開發和用户增長。2014年上半年,Paypal 的CEO David Marcus 跳槽來到Facebook來主導整個Messenger team。

Facebook Growth Team的形成過程和領軍人物

Growth Team 形成為 2007年,最初的發起人為當年Facebook的 CTO – Adam。當時公司的 MAU 剛到100Million左右,而 Adam 的初衷是想嘗試使用 Engineering 的方式(比如郵件, 比如病毒式擴散)來實現公司用户的自增長。

在當時傳統的公司看來,實現用户增長的方式無疑是地推、投放廣告和做品牌效應。傳統的方式在成本上的消耗相對較高,而且所產生的效果卻沒有一個很好的驗證方式。Facebook作為一個新興的互聯網企業,首先不樂意 (或者“不屑於”) 去傳統的渠道 (比如各種電視頻道, 或者大型活動 e.g.超級碗),或者在競爭對手 Google 上去投放無法精準定位的廣告。

另外當時還沒有實現盈虧平衡,所以很難大規模去燒投資人的錢。Adam 便在這個時候提議 Facebook 作為一個技術主導的公司,何不採用技術手段講用户增長作為一項工程來做?

Growth Team 的牛人們:

Chamath Palihapitiya


上圖最左邊那位


Growth的創始領軍人物為 Chamath Palihapitiya,他在Facebook內部得到的評價是:超強的執行力、以數據分析為導向 (highly analytical and data driven)、gifted as a natural leader and motivator, aggressive、risk taking,是一個實打實的用户級應用 (Consumer Tech Product)的教父級人物。

有意思的是,他經常飈 F words,比如下面這段來自一個 ex-employee 的話: “It’s fucking land-grab time, so get all of the fucking land you can get.” 他目標要求極高,經常在Growth組裏面宣稱自己的目標就是 “Get the entire planet on Facebook!”。我自己2010年底加入公司時他還在Growth Team任職,在2011下半年就已經決定離開公司去外面自己去風險投資。他是AirBnb的早期投資人和Tech Advisor,之前在 TechCrunch 上面報出他怒斥 AirBnb 高層定向稀釋老員工股份的郵件:Chamath Palihapitiya To Airbnb CEO: “If You Want Liquidity… Make It Available To Everyone”

由於他的努力, 陸陸續續帶來了——

Blake Ross(FireFox的前VP)


Alex Schultz

現在Facebook Growth的干將,最近在YC講過一篇關於Growth的文章。


Alex Schltz 的 YC 演講 第六課:增長

Javier Olivan

現任Facebook Growth的老大


Javier Olivan 為現任的Facebook Growth老大。由於他是西班牙人,所以其英語口音讓我開始聽得不太懂。後來每次公司半年會議的時候,他都會系統地講解公司之前 Growth 方面取得的成績,以及接下來半年的公司 Growth 的計劃。他的大部分演講給人的感覺是十分務實但又不乏風趣。

Naomi Gleit


對的,人家是女孩子,中間穿紫色衣服的女生是她,後面的男生是上面介紹的Alex。這個人是我見過的女生中執行能力最強的。她屬於Facebook的前20號員工,現在依然在Facebook任職,是我見過並且不得不服的女生。2013年下半年將整個 Messenger 納入到她的手中,然後哐哐哐地開始對於 Messenger Team 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讓整個 team 在3個月內進行了兩次大的升級。

我最佩服她的是極為規律的作息:每天早上6-7點之間會準時到公司的健身房,開始晨練;然後去食堂吃早飯;並且在7:30左右準時到達座位或者會議室開始工作。開始我作為一個男生(特別是從小學習還不錯的男生),一直是不服氣,也爭取跟她時間同步,最後,卻只能自歎不如。

Naomi 是日本裔和猶太人的混血,另外她名字不讀拼音裏的“腦米”,而是 奈奧米 !

附帶:她 和 Zuck 還有 Javier 在 Facebook 上市時的合照:


David Wei 魏小亮


David是我入職時的 Mentor,也一直帶過我進入公司的第一個半年,他相當於是我開始工作時的啟蒙老師。他耐心地給我制定過項目的Roadmap 和起初的架構搭建。即使現在,他也是我特別敬重的一位恩師,每次回到灣區的時候,都必須和他當面聊一次,彙報一下我最新的進展,向他吐吐苦水,聽一下他的建議,然後繼續回來拼命。

他是我這有生以來見過的最厲害導師;做事從不拖沓,回覆的邏輯性和調理特別強;在高中就參加過IOI,後來當過清華ACM-ICPC的隊員和教練。畢業於加州理工,在Google幹過一小會,再到後來加入Facebook陣營,一干就是7年,可謂是元老中的元老。Zuck來清華演講的時候,他是主持人,再到後來是 Facebook 第一個升任 Director 的華人。

視頻: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清華演講全程秀中文(David Wei哥是裏面的那個主持人)

上篇到此為止。下一篇將會介紹 Growth Hacking 的方法論 和在Facebook公司中的具體實踐(Best practices)。

如果你習慣微信,可以訂閲作者的公眾號: qc_empire;作者的知乎專欄:覃超帝國興亡史- 在希望的田野上,也會同步更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hackerqc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26157/1.html


資料來源:虎嗅網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