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互聯網這個媒介,我們的生活真正進步了麼?

虎嗅網 於 06/12/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打開虎嗅,從第一篇文章到最後一篇,這些接近20字長得反人類的標題反覆圍繞產品、產業、資本,互聯網世界生存的法則似乎簡化成“產品→ABC投資→燒錢→上市”這一不二的途徑。質量好、價格實惠、品牌形象佳的傳統提法被用户體驗、用户尖叫、粉絲黏性的新術語代替。於是我們看到這樣一個路徑:生產者不是通過好的產品征服市場,第一步想的是征服資本;錘鍊一款好產品的特性之前先想着培育好粉絲市場,用户越腦殘越好,想着怎麼才能讓他們尖叫。

互聯網成了人才和資本的窪地,當所有人不顧一切往裏跳的時候,辯證的哲學總提醒我們:一切不會總是如嚮往般那麼美好。除了變現沒人願意聊一聊不那麼光彩一面的問題嗎?


互聯網的原生義:多牛掰的互聯網也只能傳輸比特信息,這是它的本質,一切附加其上的應用只有利用了這個本質才是合理的嘗試:消除信息不對稱,消除浪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實現某種虛擬化。當泡沫掩蓋實質的時候,互聯網的工具屬性被人為附加的光環遮蔽,就有了跑偏和浮躁的跡象。

一、在線購物到底是節約金錢時間還是浪費?

網絡購物通過比價消解了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減少了中間環節,虛擬化陳設,降低店面成本,幾乎對應了互聯網所有的優點,成了年輕人的購物首選。

但是,當競爭惡化到一定程度,或者出於其他目標,商品的價格不停萎縮,甚至零碎日用品等所謂9.9包郵商品大量出現。無論商品販售微利還是無利,這些價值極低的商品同樣被層層包裹、效率極低的一件件單獨送達消費者手上,而這些包裝、燃料、人力消耗本應該隨商品集中到市場,再進行分攤;另一方面,這些價格低廉的商品往往質量差勁,使用不久就被扔棄、造成更大浪費。(快遞業過度包裝浪費驚人 一年所用膠帶繞地球230圈
更為惡劣的,這種行為還不是臨時促銷,某以9.9模式起家的app的2014年銷售額接近20億,加上其他渠道流通的低價訂單,每年有數億個廉價商品的包裹在中國高速路上消耗。畸形的需求哄抬出畸形的供給市場互為惡性循環。前面説,這類商品的販售微利或者無利,商家從不做虧本的買賣, 9.9模式短時間聚集的人氣快速抬升店鋪級別和搜索排名,再利用這一位置經營毛利更高的商品或者直接轉手打出。

還能説這還是低成本的、透明的互聯網?

二、燒錢砸出的消費習慣就是用來扶植用户不斷增長的懶惰?

所謂O2O在把團購模式推到人人盡知後,幾乎所有的生活類消費迎來垂直O2O排山倒海一般的轟炸。有一些騰空出世漸漸做大,如打車應用、電影票;更多的項目不斷的燒錢不斷蓄客不斷培養用户,上門送飯、送菜、送熟食、送水果,上門洗衣、洗車、洗頭,上門做美髮、做美甲、做家教、做飯,上門帶小孩、帶寵物、帶老人……還有門都沒摸清的行業躍躍欲試,家裝、地產、教育、醫療。

數據來源:199it

為什麼只有少數應用不斷做大?我們再次回到互聯網的本質:傳遞了雙方需要而沒有互聯網無法或者傳送成本很高的信息,降低成本(打車軟件溝通了駕乘雙方信息,降低了空載率;互聯網訂票節省了排隊和等待時間成本);後面一大堆的上門服務,真的是將傳統行業接個無線網就提質升級了麼?傳遞了什麼信息降低了什麼成本?為了創新而創新為了吹飛站在風口的豬,難道天天都有那麼大風?

另一方面(當然O2O不止上門服務這麼單純),懶人經濟的初始我們尚能使用解放勞動力這種表述:節省了用户時間成本。當一個人的日常起居吃喝拉撒娛樂似乎全能通過手機app足不出户完成,從進化角度看,移動互聯網的細化、體貼慫恿出培育出鼓勵出的用户得有多懶,會節省多少時間?省下的時間消耗在何處?一刻不停的追劇追綜藝追比賽開黑?大量的精力浪費在大屏和小屏上,四體不勤,貪圖享受。這樣的市場真的是有意義的、健康的存在?

三、IP成為全民話題時,我們對於版權其實並沒有看上去那麼認真

當下文化圈沒有比IP更熱的熱詞了,請看《資源枯竭的2016,IP劇之火還能燒多久》。再請看,這是軟件市場以拼車為關鍵詞搜索的APP應用:

注重效率的互聯網把IP帶進文化產業,短平快的互聯網思維似乎忘了IP正是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忘了我國唱片、出版產業還處於持續性低潮,付費下載音樂、圖書出版物聽上去像天方夜譚,各種下載軟件一搜院線大片應有盡有。

各路項目爭搶已有大量粉絲基礎的熱門IP,各種剩飯一炒再炒,資本是如此的害怕市場失敗,囿於熱門資源不思進取,集中所有力量打造精品爆款:新人不敢寫,寫了沒人要;大師不敢寫新作,寧願狗尾續貂。非市場主流的、不商業的、小眾的越發冷清沉寂。

當市場處於這樣一種惡性的競爭環境、對於知識產權毫不重視肆意踐踏,倒掉再多的項目都不足為奇,燒過的資本如漫天的泡沫,很難説這不是另一種浪費,以互聯網為成本優化藉口的運作又一次自我諷刺了一把。

四、俘獲天下屌絲,是培育鐵桿粉絲,還是放大用户陰暗面?

互聯網時代,用户的地位似乎一下子變得無比高大,以前用消費者即上帝的説法仍不能讓人滿意,在這個用户即流量、流量即資本、資本即現金流的時代,上帝的説法讓我們之間距離太遙遠,要培養用户成為我們的粉絲,最好是腦殘粉,這樣能有感情上的交流和互動,讓你義務為我宣傳;粉絲的體驗超過一切,粉絲的尖叫是最高的獎賞,最好每年舉辦粉絲節,專屬品牌和粉絲的節日。
用户似乎都是賺便宜沒夠,吃虧難受,所以必須製造讓他們賺了大便宜的幻覺,所有產品要超出想象,包括超出想象的優秀參數和便宜到不敢想象的價格,金屬機身指紋識別的手機三個月前還賣1999三個月後就可以出新品只賣899;同時,為了追求更多更多的粉絲甚至可以燒錢補貼請你來用,打車補貼完用户補貼司機,外賣補貼完學生補貼炒飯老太太,互聯網金融你存1塊錢我補貼100塊利息……中國移動互聯網最發達的望京SOHO成為中國白領幸福指數最高的地區,只要掃個碼註冊個APP各種服務幾乎免費,還外帶送上門,十塊錢一天能活得相當滋潤。(O2O 地推有多兇猛?看看望京 SOHO 旁有 27 家地推的 “掃碼一條街”)。

我們一直強調要利用互聯網的原生優點進行商業運作,傳統的邏輯認為客户感受到產品的特殊優點自然而然產生使用慣性,從而轉化為黏性轉化為流量。產品是好產品,問題似乎出在我們的運營喪失了等待用户自然感受的耐性,急切渴望通過外在附加的蠅頭小利的誘惑短時間網羅更多用户、更早使用,出發點從產品端一下轉移到客户端很難説不是一種本末倒置。慾望和貪婪本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的本性,這些陰暗面在瘋狂的互聯網蓄客攻勢下被瞬間點燃、野火燎原。

五、天天盯着大數據廝殺,還臆想做下一個蘋果下一個特斯拉?

又一個炒得太過旺盛褒義險變貶義的工具。當信息處理速度足夠快、儲存成本足夠低,我們似乎能將用户的一切特徵、行為通過數據固定下來,整理後加以分析。假如我是電商網站,分析用户的性別年齡收入職業地域家庭狀況,然後看他搜索關鍵詞,想買電視還是手機,關注價格還是品牌,停留頁面長短,等等,自以為對用户的一切瞭如指掌。我們的技術能在他不管上一個什麼網頁都刷刷彈出手機特價的廣告框,更絕的是,也許他已經下單了一台手機,第二天打開網頁我們還是推手機廣告。為什麼?因為大數據啊,你看手機我們就推手機咯。

假如我是手機廠商,幾乎所有的用户都希望跑分高價格低屏幕大功能全,我就推999塊6寸大屏2000萬像素的觸摸手機。這是2015年。假如時間退回到2007年呢?用户的需求是什麼?2.8寸大屏500萬像素帶防水鍵盤?可是這一年iPhone發佈了,之前從沒有過的新品種。

總有那麼些洞察驚人的奇人,能在用户意識到自己內心的需求之前做出超乎想象的跨時代精品,這種洞察是再牛的大數據思維無法完成的,因為數據永遠只能追蹤用户的已有信息。大數據是很好的統合工具,建立在以往基礎上的總結和有限的預測,大數據運用到極致也無法預測到下一台iPhone下一台特斯拉會是什麼樣子。所以我們今天看到《2015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50強出爐:騰訊大逆襲,小米出榜》這樣的新聞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六、不是所有錢都能賺的,能否關注公平關注偏遠?

信息革命和其所誘發的種種鉅變被阿爾温·托夫勒形象地喻之為“浪潮”。浪潮天生是向前推動的力量,縮小信息富有者和貧窮者之間的鴻溝,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比如在教育資源貧乏的偏遠山區,普及互聯網和優質師資的遠程教育,確保交通不便地區孩子們享受盡可能一致的教育體驗;比如行動不便、獨居的老年人,通過互聯網獲取諮詢、疾病預防、意外預處理信息,跌倒等意外發生時自動聯繫上家人、社區、醫療機構。而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

1:拍照搜題,是互聯網+應試教育的畸形兒。我們的創業者從學生作業這一教育最容易攻破(其他環節有教育部門嚴格監管)、最容易KPI好看(學生多、作業多)的點出發,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小學生手機拍拍照即能輕鬆解決一天作業難題,教育最後一塊培養應試能力的遮羞布被一把扯下,對於教育對於學生真的是負責任的創新?

2:教你讀懂互聯網醫療的終極問題:如何變現?這麼一個資本主導的醫療論壇,在一個2015年7月剛剛推出《關於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預期2017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大病保險制度的國家,集體討論終極變現的議題始終讓人如鯁在喉,醫療行業不應該是個完全自由競爭、價高者得的商品市場,應該始終保有基礎福利和對特定人羣的傾斜。

最需要互聯的農村教育、基礎醫療保障、平價診療,等等等等,對不起,市場向“錢”推動。當然,很多本應該社會和政府承擔的義務套到企業的身上顯不對應,對於既然選擇這些本身有公益性質方向創業的企業,主動也好客觀也好是要能帶動行業的正向發展,而不是以套現牟利為第一齣發點。零和收益的模式不應該限制互聯網時代的創業思路,有些錢更不是一個產業化能含糊解釋然後苦心算計盈利的。

七、互聯網啊你慢點跑,承載你的基礎還沒撤去腳手架

創業者在初期用創意和技術換取資本的支持,將未來可能的收益提前透支用作設計、開發、運營成本支出,資本享受後期的巨大利潤(承擔虧損可能),本來應該是一種資源交換的先進模式。

問題是,資本是如此的追求速度盈利,不願進軍先進製造業,因為變現太慢;同時如此的害怕失敗,不敢輕易進軍國外市場。短平快的互聯網成了快進快出的資本最好的好基友。

2014年風投去向(數據來源199it)

讓我們讀讀書吧:

美國製造的前世與今生,國家繁榮為什麼離不開製造業?》虎嗅去年今天推薦的好書。製造業“始終是技術創新的基本源泉,也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製造業的命運“影響着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社會和醫療體系的總體面貌”。我們再回過頭看看波士頓諮詢評選的2015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

1、蘋果 2、Google 3、特斯拉 4、微軟 5、三星 6、豐田 7、寶馬 8、吉利德科學 9、亞馬遜 10、戴姆勒

除了Google、亞馬遜、微軟(甚至蘋果)偏軟件(雖然他們也有自己的硬件產品),前十強裏面清一色的生產製造業企業。再看看中國的入圍者:騰訊(12名)、華為(45名)和聯想(50名)。把亞馬遜甩到天邊的京東呢?百度呢?阿里呢?除了騰訊,華為和聯想仍然屬於製造業。

農業部經管司張紅宇今年表示,我們的農業現代化…比如從農業勞動生產效率來講,我們的農業勞動生產效率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2%,是美國農業勞動生產效率的1%,是世界平均效率的64%。

高端製造業在我國本就不是主流,低端製造業呢?匯率和人力成本的雙重走高迫使越來越多低端製造業轉移到南亞、東南亞甚至南美。

我國製造業成本優勢2014年已被墨西哥、印度、泰國、印尼等國超越

沒人否認中國的互聯網發展不遜色於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這種發展建立在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建立在農業生產效率的低下,建立在核心技術的缺失,建立在流通渠道的信息不透明依舊沒有消除的基礎上。國內外資本的湧動一度能讓中國站上第三產業的新高度,推動經濟列車轟轟烈烈快速前進。不過,盛名之下的技術沉澱、價值觀培育、企業社會責任的擔當這些長遠才會顯現出價值的隱量才應該是支撐列車長距離高速度運行的真正基礎,我們離互聯網強國之路還有很長的距離需要探索。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凌卓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33384/1.html


資料來源:虎嗅網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