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反目的戲碼不只是美國隊長,來看看Intel和AMD的恩怨情仇

虎嗅網 於 09/05/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文丨檸檬

這個雙休日,你一定已經通過各種渠道領略到了漫威式英雄的魅力。


《美國隊長3:英雄反目》,兄弟反目成仇的虐心戲碼,把觀眾的小心臟糾得一顫一顫的。而在矽谷那個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舞台,也不乏轟轟烈烈的愛恨糾葛戲碼。

英特爾和AMD(超微半導體公司),這對創業初期互幫互助一起成長的好基友,最後卻撕破臉,鬧得天崩地裂。這出相愛相殺的狗血矽谷創業大戲,也已經糾纏了40多年。

相同的創業基因

故事的開頭還要從那個創造了整個矽谷的仙童半導體公司説起。

集成電路之父諾伊斯離開仙童半導體公司後,憑藉其在科技界的聲望,很順利拿到風險投資,不久就和同為“八叛逆”的摩爾成立了英特爾。

同為仙童出身的傑裏·桑德斯,就沒那麼幸運了。在“八叛逆”離開後,仙童公司的重組行動裏,他被淘汰出局。銷售出身的桑德斯懷揣着對半導體行業美好前景的信心,也踏上了創業的不歸路。

桑德斯這個一無聲望二無技術三無資金的門外漢,憑一腔熱血在創業路上跌跌撞撞,連註冊資金都湊不齊。

引用“諾伊斯總是説英特爾只花了5分鐘就籌集了500萬美元,而我花了500萬分鍾只籌集了5萬美元。這簡直是殘忍,但我堅持不懈。”


最後還是諾伊斯用個人信譽為他的商業計劃書做擔保,這才讓走投無路的桑德斯爬上了創業這條船,在1969年成立了AMD。AMD是一家主要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和製造各種創新的微處理器、閃存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的公司。

1968年成立的英特爾在1971年上市,而亦步亦趨的AMD也在1972年跟着上市。

並肩作戰的創業好夥伴

在周圍都是IBM、摩托羅拉等巨頭時,英特爾這個哥哥還是很照顧AMD弟弟的。因為面對這些巨人,英特爾自己也都是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

上世紀80年代以前,IBM、DEC這些計算機公司自己都有餘力生產處理器,而且技術都是能代表行業最高水平。即使是英特爾這種以技術為導向的創業公司,80年代的處理器都比不上IBM在70年代的產品,因此仍只能啃那些大公司看不上的,相對低端的市場蛋糕。更不用説AMD了,創立初期就定位明確:以市場為導向,立志學習和模仿英特爾,爭取憑質優價廉的產品,成為“第二供應商”。

1981年,IBM這個PC市場的後來者,為了快速推出產品搶佔市場,也懶得設計處理器,破天荒決定對PC的兩大核心——操作系統和微處理器採取外包策略。

為防止一家獨大,IBM的採購原則是必須有兩個以上的公司參加競標。所以,英特爾邀請了還未成氣候的AMD,主動開放X86系列處理器技術,讓AMD成為自己的後備供應商。這也就是為什麼在80826處理器上,會同時出現英特爾和AMD兩家的Logo。


成功成為IBM的最大處理器供應商後,隨着個人電腦的流行,藉着IBM-PC這股東風,英特爾一下子扶搖直上名揚四海,順利躋身財富500強之列,並被《財富》雜誌將此評為“七十大商業奇蹟”之一。英特爾的處理器和微軟的操作系統的WinTel時代正式開始。

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和比爾·蓋茨

這場變革裏,AMD跟着英特爾也雞犬升天。隨後英特爾和AMD採取錯位經營,一個技術創新,一個填補低端市場,雙方在桑德斯的協調下解決專利問題後,建立起其樂融融的戰略合作關係。

友誼小船觸到利益的礁石

完成宏圖霸業的英特爾,在一次偶然中發現,AMD居然開始生產自家的芯片了。這可不得了,英特爾開始重新審視這個一直被自己低估忽視的“模仿者”。

隨着日本韓國在高新產業的崛起,市場競爭加劇,英特爾的危機意識覺醒。1985年,英特爾單方面撕毀和AMD關於合作生產80386處理器的合約。

突然的發難讓AMD措手不及,只能尋求法律的幫助。然而,在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人力和財力後,歷時三年,AMD才打贏了官司,但在一日千里的互聯網科技領域,終究是錯過了發展的大好良機。

在這段時間裏,AMD只能淪為一家仿製工廠,而如日中天的英特爾在1993年開發了奔騰MMX系列,比普通CPU在運行程序和處理多媒體指令的能力提高了60%,開創了CPU的新紀元。

正當英特爾笑傲江湖時,卻突然做出退出Socket7,進軍Slot1市場的決定。Socket7是英特爾專為奔騰MMX系列CPU設計的插槽,Slot1是為取代Socket7而開發的CPU接口。之所以走這一步險棋,主要原因還是由於開放的Socket7插槽所帶來的山寨問題。

表面上被逼得走投無路的AMD抓住了着千載難逢的時機。英特爾想的很美好,但對於大部分主板廠商來説突然地改變CPU接口,是很麻煩的事。AMD利用新開發的在Super7(Socket7的升級)基礎上的100MHz外頻處理器,搶在英特爾Slot1的新芯片組前進入市場,主打性價比優勢。一鼓作氣,在1999年之後,推出1GHz的 CPU、速龍系列的雷鳥和毒龍,開始和英特爾正面幹。

英特爾看AMD的眼神都不對了,趕緊優化奔騰3,推出史上最長壽的處理器——奔騰4。頭頂“性價比之王”的速龍也推出一代經典——巴頓。只有800元的巴頓超頻到3200+(主頻2.2G)後,完全可與報價2000元的奔騰4相媲美,這讓無數遊戲玩家痴迷不已,掀起了爭相採購的狂潮。

2004年到2006年這兩年裏,AMD達到了逆襲的巔峰。隨着64位處理器的面世,在性能上也超越了英特爾。走了長達30多年的跟隨模仿之路,終於,AMD站到了英特爾的前面。

直到2005年6月,英特爾的酷睿2雙核處理器終於出生了,提高三倍性能的同時降低40%的功耗,全面碾壓速龍系列,一代王者速龍價格暴跌千元。英特爾的酷睿i系列在2010年發佈,高、中、低端一網打盡。
毫不留情的英特爾一舉奪回市場的主動權,重新樹立絕對技術優勢。在此之後,AMD再也沒能重回06年的巔峰,大起之後的大落,徹底進入低迷期。

這場恩怨情仇,幾乎代表了整個CPU的發展史。正是由於英特爾和AMD之間這生命不息,競爭不止的對手戲,才有了現如今的PC電腦。

英特爾是一家偉大的公司,從創立之初就屢敗屢戰,打破英特爾壟斷的AMD又何嘗不是。

本文首發於 微鏈創江湖(微信號:welianapp),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微鏈創江湖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47953/1.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資料來源:虎嗅網
標籤: AMD  Intel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