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主機:「任天堂 PlayStation」的漂泊一生

愛範兒 於 19/03/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本文來自「遊戲時光 VGtime」,作者箱子,愛範兒經授權發佈。

「36 萬美元一次,36 萬美元兩次,36 萬美元成交!」

在達拉斯的一場拍賣會上,來自全美各地的人們爭相角逐一件藏品。它不是某位藝術家精心繪製的畫作,也不是剛剛挖出來的古代文物,而是一台從未上市、且最後現存的原型主機 —— 任天堂 Play Station。

幾周之前,遊戲收藏家 Greg McLemore 以 36 萬美元的價格拍得了這台設備。這件任天堂與Sony過去恩怨糾纏的產物,最終落到了自己的第三任主人手裏,也是時候給長達 30 年的流浪旅程劃上句號了。


▲同時印有Sony和任天堂商標的「任天堂 Play Station」

旅程起點

所謂的「任天堂 Play Station」,本質上就是個附帶了 CD-ROM 的超任。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任天堂和Sony聯手打造一台主機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然而這在歷史上的確有過記錄。

任天堂長久以來都將卡帶作為遊戲的主要載體,但上世紀 80 年代,便宜、量大,容量足的光盤也曾一度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畢竟每一名開發人員都想要放開手腳,肆意去運用大段的視頻和高質量的音樂。

1988 年,一位來自Sony的年輕工程師就成功説服了任天堂,讓他們下定決心在新主機上加裝 CD-ROM。儘管距離第一批 CD-ROM 的誕生已有些時日,但光盤那時主要還被應用於企業、圖書館等需要大數據存儲的商用領域。

只有土豪們願意花 1500 美元購入飛利浦 CM100,用來播放一張裝滿了《格羅裏百科全書》的光盤。而 Hudson 也曾在 PCE 主機中引入過光碟驅動器,奈何價格高達 600 美元,最終同樣沒能普及開來。


▲ 飛利浦 CM100 通常也被視為第一台消費級 CD-ROM

不管怎麼樣,彼時這確實算個超前的想法,提建議的人正是後來被稱為「PlayStation 之父」的久多良木健。

相信很多老玩家,對其背後真假難分的故事早已耳朵起繭,任天堂與Sony的合作,催生出了無數的八卦和報道。《Nintendo Power》雜誌那時便刊載了一篇介紹 CD-ROM 的文章,其中寫明只需要多花 200 美元,就可以將 SNES 升級成光盤驅動的型號。

具體的開發軼聞,可以參考Sony互動娛樂原董事長丸山茂雄的回憶,在 2016 年接受日本媒體《電ファミニコゲーマー》的採訪時,他表示「任天堂 Play Station」的企劃在談判過程中便留下了很多隱患:

引用任天堂希望繼續使用卡帶(Mask ROM),畢竟遊戲光盤的載入時間需要 10~15 秒,他們不認為用户可以等那麼久。但久多良木健一直不願意放棄爭論,最後任天堂表示「我們不認為它會成功,但你可以試着去做那些 CD-ROM」……然後久多良木健發明了一種可插入卡槽的 CD-ROM,由於需要一些有趣的軟件來支持,這時他就來找我幫忙了。


▲ 2016 年接受採訪的丸山茂雄

Sony明面上的談判態度,是會圍繞這個 CD-ROM 拓展「遊戲以外的所有業務」,涉及電影和音樂、百科全書跟卡拉 OK 軟件等等。只不過他們的承諾並沒有出現在合同裏,這就有些值得玩味了。任天堂也察覺到某些條款可能有被惡意利用的空間 —— 比如Sony有權再生產另一種主機,這台設備可以兼容老任的主機,但老任的主機卻沒法兼容它。

發現情況不對的山內溥老爺子,當時趕忙派自己的女婿造訪飛利浦公司,並決定在即將上市的 CD-i 主機上推出光盤遊戲和設備。於是在 1991 年 5 月 31 日,《西雅圖時報》的一篇報道中寫到:「任天堂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日本的任天堂公司已經同意……荷蘭電子產品製造商飛利浦將會把他們廣受歡迎的遊戲帶到光碟機上。」短短兩天後,官方就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正式宣佈了這一消息。

Sony的人自然也會看報,那時在任天堂負責法務工作的 Howard Lincoln,立馬就收到了鋪天蓋地的抗議,包括久多良木健和Sony高管 David Sheff 在內,有不少人都試圖阻止過任天堂和飛利浦聯手召開發佈會。


▲ 飛利浦 CD-i

但結果無從改變,雙方只能就產品的歸屬權問題展開談判:1992 年,最終的結果是Sony仍然有權生產「任天堂 Play Station」,老任則牢牢把控遊戲的生產和利益分配。這一消息意味着即使把主機做出來,Sony也要面臨沒有任何遊戲支持的風險。

是的,按照丸山茂雄的邏輯,這場鬥爭其實沒有 100% 的加害者,也不存在 100% 的受害者。到了 1993 年初,Sony認為 SNES 的硬件略顯過時,於是參考廢案重新設計了自己的產品。不僅去掉卡槽,遊戲全部基於光盤驅動,還將「Play Station」的品牌名改成了「PlayStation」。

至於「被批准」生產的任天堂 Play Station,在製造了 200 個原型後便被打入冷宮,然後銷聲匿跡了 20 餘年。

總裁的垃圾箱

然而,儘管幾乎所有的原型機都不見蹤跡,但Sony美國電腦娛樂公司前總裁 Olaf Olafsson 手裏居然還留着存貨。1996 年,他因 PlayStation 的定價問題與高層發生了激烈衝突,被迫辭職時就「順走了一台」當作紀念,接着把它帶到了自己的新公司 Advanta。


▲ Olaf Olafsson 希望壓低主機的售價,但遭到拒絕

Advanta 原本與遊戲行業關聯不大,主要專注於金融業務,按理來説沒人會留意一台老舊泛黃的主機。但碰巧的是,這家企業於 2008 年申請破產時,高層搞了一場在線拍賣活動,當時有個叫 Terry Diebold 的內部員工負責打包,他知道老闆會議室的盒子裏裝着一些銀器,於是也參與了拍賣。有趣的是,由於參加的人實在太少,他最後以一個荒謬的價格贏得了競標 —— 75 美元。

拍賣商當時可以説是「友情大放送」,除了 Diebold 的目標物件外,又多塞給他幾個盒子,得用兩車才能拉完。其中一個盒子裏有 200 張音樂 CD,另一個有一些牌匾、幾雙鞋子和一條領帶,接着他又翻出幾盒遊戲跟一台「古怪的主機」,而且網絡上根本找不到相關的圖片和資料。

試想一下,一台同時印有Sony和任天堂商標的主機,放到今天我們也得懷疑是不是山寨製品,沒被扔掉就是萬幸了。只不過 Diebold 的兒子覺得「山寨得蠻有創意」,才把它和閣樓上的雅達利和 NES 放到一起,直到某天他看到 Reddit 上有人談論起Sony和任天堂的合作,陡然想起還有這麼一樁事。


▲ Terry Diebold

2015 年 7 月 2 日,Diebold 的兒子在 Reddit 發佈了一篇主題,並附上了任天堂 Play Station 的照片,然後沒想太多,就跑去朋友家參加聚會了。結果第二天早上再打開社區時,手機差點被不斷彈出的信息搞到爆炸,於是兩父子又拍了一段短片作證,視頻的瀏覽量很快就突破了 100 萬次。

這事甚至驚動了在香港參加活動的Sony高管吉田修平,他也對這台主機做出了迴應:

引用在我最初加入久多良木健的小組時,我曾經在組裏見過一台名為「Play Station」的主機,它不僅能夠運行超級任天堂的卡帶,同時還支持一些光碟遊戲。其實我還用那台主機玩過一些遊戲。但是時間太久了,我不確定是不是就是這台主機,也不知道這台主機是不是合法,但是我認為,讓它保持神祕會更加的有趣。

雖然吉田修平的發言極為剋制,但仍有不少證據能夠表明 Diebold 的收藏確實是「真貨」。因為它不僅可以正常運行原版的 SNES 卡帶,採用的 ABS 材料也與老任慣用的一致,由於含有溴元素,塑料長久暴露後會逐漸氧化為黃色。

況且它還附帶了一張「引導卡」,可用於激活 CD-ROM,並訪問機器的操作系統。更不必説科技媒體 Engadget 給主機做過了 X 光掃描,同時也請來了資深人士進行鑑定。


▲ 拍賣商給出的「任天堂 Play Station」圖片中就有一張引導卡

可想而知,Diebold 就如同在垃圾堆裏撿到了一件寶物。他近些年來頻繁帶着機器往返於各種遊戲展會,攢足了眼球。但也許想到自己本身是個不懂遊戲的老頭子,才暗下決心給這件寶物找個更懂行的新主人。

從閣樓到豪宅

相比 2008 年那次拍賣時的無人問津,任天堂 Play Station 的第二次拍賣顯得無比曲折。早在 2019 年 12 月,就有人想趕在拍賣前「截胡」,據 Diebold 説有人開出了 120 萬美元的高價,但具體什麼原因沒能談攏就不得而知了。

這台主機預拍的價格一度在 2020 年 2 月達到 35 萬美元,隨後又掉到 28 萬美元,想必是有一些買家退出了交易。令人意外的是,知名 VR 公司 Oculus 的聯合創始人 Palmer Luckey 也參與了此次活動,他原本就有「將遊戲的歷史進行數字化並加以保存」的想法,想要買件真實的藏品作為參考倒也不難理解。

不過,正如前文所説的那樣,這台原型主機最終被 Greg McLemore 以 36 萬美元買到了手,算是落得個不錯的歸宿 —— 因為此人熱衷於收藏主機、街機和其它的遊戲產品,同時還計劃着建立一個博物館,而不是倒賣這些老玩物來牟利。


▲ Greg McLemore 的藏品

他在接受《福布斯》的採訪時表示:「我關注的一個領域是遊戲的演變,包括早期的街機遊戲如何啟發了電子遊戲,以及早期的電子遊戲如何影響了後來的創新。我相信任天堂的 Play Station 遊戲機是一個重點。」

McLemore 的生平很有意思,他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創立了一家寵物網站,隨後亞馬遜購買了該網站一半的股份,他也因此成為了互聯網泡沫中吃到了甜頭的那批人。到了 1999 年時,這名企業家又把公司託付給別人退居幕後,接着具備了轉型一個收藏家的重要條件:錢和時間。

事實上,McLemore 在加州就有間接近百年曆史的大房子,其中珍藏着 750 種投幣娛樂設備和電子遊戲,在數量、質量和時間跨度方面都非常驚人。他也運營着一家遊戲網站,其中囊括了行業相關的數千頁內容。


▲ Greg McLemore 和他的大房子

一名富豪之所以要收集這些東西,主要源於童年時的一些感觸。比如八歲那年他和兩個弟弟沉迷於《Pong》而不能自拔,晚上通常是不打到 100 分不去睡覺。後來在洛杉磯生活時,又經常能看到迪士尼樂園中的投幣娛樂設備,這也給人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憶。

為了實現建立博物館的目標,McLemore 找到了一些合作伙伴,其中南加州大學太平洋亞洲博物館已經決定跟他在 2021 年春夏之際舉辦一場展覽,屆時那台新入手的任天堂 Play Station 也將出展。

不過,漂泊了 30 年之後,任天堂 Play Station 的意義早已不侷限於硬件本身,它逐漸成了一個行業重大轉折的象徵。

面對光盤遊戲的失利,任天堂幾十年如一日的深耕「卡帶之路」,最終促成了別具一格的產品和生態。而在「承諾會拓展遊戲以外所有業務」的那幾年,Sony先後收購了哥倫比亞唱片和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慢慢從一家只生產硬件的公司變成了媒體巨頭。雙方的矛盾,更是讓其在遊戲領域站穩了腳跟。回看這段流浪旅程的開頭和結尾,不禁讓人感歎物是人非。
參考資料:

Forbes

We turned on the Nintendo PlayStation: It’s real and it works

This Is Perhaps the World’s Greatest Collection of Vintage Arcade Games

The Weird History of the Super NES CD-ROM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