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發一條微博需要多久?

愛範兒 於 14/04/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引用……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和你們交流了 —— 通過這個微博。

昨天知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突然現身微博,並發表了自己的第一條微博信息。


寥寥數句,表達出了霍金對中國網友的問候,但其實其實即便僅僅這幾句簡短的文字,對霍金來説也並不容易,因為霍金目前已經全身癱瘓,現在僅能依靠“表情”來交流。

那麼問題來了,霍金這一條微博,大約需要多長時間?

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先清楚霍金的輸入方式。

三根手指和一個開關

故事其實還是要從 1985 年開始,在這一年因為嚴重肺炎,霍金必須接受氣管切開術,這最終導致了從此再也無法發聲。

雖然霍金在此之前就已經無法正常寫字了,而且説話開始變得含糊不清,但家人還是能夠聽懂並轉述出來。

手術後,霍金經過了一段時間拼寫卡的生活,但這種方式並不好用,而且低效

於是通過好友的幫助,霍金開始使用 Waltosz 公司開發併為其定製後的 Word+。


Word+ 的操作非常簡單,光標會在屏幕上掃過,在經過某個字母或者單詞時按下開關,軟件便會將其顯示在屏幕下方。

據説霍金是使用 Word+ 輸入法輸入最快的三個人之一,每分鐘 15 個單詞左右。
那時候霍金的輪椅還不是英特爾提供的,而這款軟件其實是運行在台式電腦上的,所以霍金每天在使用上並不方便。

直到電腦工程師大衞梅森為其改造出了第一台擁有小電腦的輪椅。

引用“與在我失去説話功能前相比,我現在可以更如意地傳達信息。”

霍金對於這種改造表示欣喜,自此霍金便開始在這台電腦上寫稿。

至於英特爾的輪椅,那是在 1997 年後開始的。

在一次會議中,霍金與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相遇,摩爾看到了霍金的電腦,並且還發現使用的是 AMD 芯片。

於是摩爾主動表示如果霍金願意,可以送給他一台使用英特爾處理器的“真正的電腦”。


自此英特爾便一直為霍金定製電腦和輪椅,並且每兩年升級一次和長期提供技術支持。

就是這個時期的霍金給人們留下了坐在輪椅上,全身僅有三根手指能動的印象。

手指沒了,霍金開始靠臉

如果時至今日你還認為霍金有三根手指能動的話,那就説明你真的需要繼續看下去了。

時間推進到 2005 年,霍金的病情不斷惡化,他的手越發的無力,他的助理設計出了一個戴在眼鏡上的“面部開關”。

説是開關,其實是一個利用紅外線監測面部肌肉活動的裝置,而電腦上的輸入軟件使用的仍然是 Word+,據説這個時候的霍金每分鐘可以輸入 5、6 個單詞,每天霍金都需要繃緊肌肉,利用顏藝來收發郵件和瀏覽互聯網。


但是到了 2011 年,病情惡化到霍金每分鐘僅能輸入一兩個詞,這時霍金無奈之下求助於老朋友摩爾:

引用“這些天我説話和打字變的非常非常耗時,在這方面英特爾能幫幫我麼?”

摩爾找到當時英特爾的 CTO 賈斯汀·拉特納,讓他研究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拉特納從英特爾選了一批專家,組建一個“人機交流研究團隊”去拜訪霍金。

當專家團見到霍金時,霍金像往常一樣,並沒有特別的表示,於是團隊成員做了自我介紹和説明他們的計劃。

但在敍述計劃中,霍金突然插話,打斷了正在講話的人。

“他熱情地歡迎我們,並表示他十分高興我們來到這裏。”一位團隊成員如此回憶當時的情形,這時候距離他們進門已經有 20 分鐘過去了,這讓他們知道,問題比他們想象的嚴重,霍金需要用 20 分鐘的時間才能輸入 30 個單詞,而這僅僅打一個招呼。

Intel 的 ACAT

在 2012 年,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規劃,專家團開始對霍金的設備進行了改造升級。

改造升級的成果就是英特爾去年開源的一個項目,一套可供所有殘障人士使用的交互系統工具包 ACAT(Assistive Context Aware Toolkit,輔助情境感知工具包)。


ACAT 允許使用者通過幾乎任何面部動作來進行交互操作,雖然霍金依舊還是靠着面部肌肉打字,但幫助其完成日常任務的速度提高了 10 倍。這些日常任務包括我們常用的對文件進行瀏覽、編輯、管理,對多任務間進行切換和收發電子郵件等。

並且因為集成了 SwiftKey 的人工智能預測技術,僅需要輸入 15%~20% 的字母就能預測出剩下的內容,還能夠更好的在輸入一個單詞後預測出下一個可能的單詞,據説實際使用中幫助霍金的打字速度至少提高了一倍。


好了,霍金的打字方式已經知道了,那麼該回到開頭的問題,霍金發一條微博需要多長時間。

我們還無法聯繫到霍金本人來求證這個問題,畢竟估計他沒有時間回覆網友的私信,但是我們可以預估出來。

根據此前的描述霍金的輸入速度已經降低到了 20 分鐘 30 個單詞,而新的 ACAT 幫助霍金的輸入速度至少提升了一倍,初略估計霍金現在擁有每分鐘 3~4 個單詞,我們取最低值,霍金的問候總共 99 個詞,不算標點且輸入無誤的話,大約需要 33 分鐘。

如果在加上事前思考 5 分鐘,事後排版、審閲、改錯、轉發給團隊每樣 1 分鐘的話。

最終可以計算出,霍金發送這條微博所需時間是 42 分鐘。


當然,微博賬號的背後是有社交媒體公司在運營,但據官方介紹説所有署名 SH 的消息均來自霍金教授本人,而第一條微博之後,又發表了關於“突破攝星”計劃的第二條微博,同樣署名 SH。

由此,大致可以猜到,這一次霍金來到微博可能是為了宣傳“突破攝星”計劃,但宣傳之外,也體現了他對物理學,對宇宙學的熱愛。

已經 74 歲高齡的霍金教授依舊不在遺餘力的對物理學,對宇宙學進行着推廣工作,有多少少年是因為他《時間簡史》而對物理學產生了興趣?

霍金曾表示過他最喜歡被視為是科學家,然後是科普作家,而無疑在這兩方面,他都已經儘可能的做到了最好。

那麼現在新的問題,為什麼是 42?

題圖來自:Wikipedia

插圖來自:Wired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宋延博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