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拯救摩爾定律的道路上,大家似乎都卯足了勁。不久前,IBM宣佈研發成功7nm芯片,而現在,又有研發團隊宣稱制備成功了有史以來最小的晶體管——只有單個分子大小。
實現這一驚人成就的是來自一支德國、日本和美國的聯合研究團隊,他們在砷化銦晶體襯底上使用12個帶正電的銦原子環繞一個酞菁分子,然後就得到了一個晶體管。
早在2012年,IBM就宣稱成功將單個比特的信息集成到了12個原子構成的結構上,而這一次晶體管的製備成功又是在這一基礎上的巨大飛躍。這個晶體管直徑僅為167皮米(10 的 -12 次方米),比之前最小的電路還要小42倍。
這一成就的基礎是研究人員意外發現酞菁分子的取向會受到其上電荷的影響,然後通過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的電子流限制銦原子的運動,將銦原子精確地限制在特定的柵格內。
但是這一研究成果還處於早期階段,實用化還遙遙無期,但這一研究成果鋪平了實現大規模量子計算的道路,但具體的情況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via Wired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吳攀
實現這一驚人成就的是來自一支德國、日本和美國的聯合研究團隊,他們在砷化銦晶體襯底上使用12個帶正電的銦原子環繞一個酞菁分子,然後就得到了一個晶體管。
早在2012年,IBM就宣稱成功將單個比特的信息集成到了12個原子構成的結構上,而這一次晶體管的製備成功又是在這一基礎上的巨大飛躍。這個晶體管直徑僅為167皮米(10 的 -12 次方米),比之前最小的電路還要小42倍。
這一成就的基礎是研究人員意外發現酞菁分子的取向會受到其上電荷的影響,然後通過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的電子流限制銦原子的運動,將銦原子精確地限制在特定的柵格內。
但是這一研究成果還處於早期階段,實用化還遙遙無期,但這一研究成果鋪平了實現大規模量子計算的道路,但具體的情況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via Wired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吳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