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或將人類推向 “無能之下的自由”

雷鋒網 於 30/10/2014 發表 收藏文章

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正讓人與機器的界限變得愈發模糊。在數據處理能力、勘探能力、知識儲備能力等諸多方面,機器已經超越人類並且取代原本由人類來完成的社會職能,來自這方面的例子已經不勝枚舉。樂觀來看,更為高效地機器將人類從大量的重複勞作中解脫出來,另一方面,由機器人所引發的失業恐慌情緒正在逐漸蔓延。

另一種意義上的“無能之下的自由”

從根本上講,具備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是對人的意識、思維和行為的模仿,儘管在現階段仍處在拙劣模仿的階段,但模仿這一行為本身對於人類而言就已經是一種危險信號。目前已有大量機器人擺脫模仿階段,進入正式使用階段,眾多流水線工人因為機器人的出現而走向失業。人類賦予機器生產能力的同時,也意味著喪失了同等的能力。

當然,如同計算機技術的出現一樣,舊的崗位被取代的同時,新的崗位也就隨之出現了,機器剝奪人類某種能力的同時也賦予或者說強迫人類具備相應的能力,比如操控計算機。或許隨著機器人在人類社會中扮演愈來愈多的角色,如何操控機器人將成為未來人類的一項必備技能,同時也將衍生出更多的工作崗位。按照這種想法,也許可以適當緩解一下由機器人所引發的就業恐慌。

不過,事情也並非如此樂觀。更大問題也隨之而來了。取代人類本身能夠完成的工作只是機器人能力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是完成人類無法完成的工作。比如深海勘探作業,太空探測等。未來人類的工作或許將完全依賴於機器人,人類所扮演的角色將會是機器人操作者,離開機器人,人類將變得“一無所能”。那麼,究竟是人類在操控機器人還是機器人在操控人類?

正如今天我們離開計算機、手機等智能工具就無法展開工作一樣,未來機器人將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許,我們真正應該恐慌不是機器人的出現,而是機器人的消失。離開機器人,我們將因為自身能力的退化而陷於無所適從的惶恐之中。正如今天我們失去計算機,在現代化的辦公環境下無法辦公而引發的焦慮不安一樣。
埃里克·霍弗在其著作《狂熱分子》中說,把尚未做好充分準備的個人從集體中剝離,等於將其推向“在自己無能之下的自由”。 而機器人對於人類生產力的解放,則會將人類推向另一種意義上的“無能之下的自由”,當機器人在社會生產中完全取代了人類,那麼人類便實現了某種程度上的自由,但在此種意義上的自由之中,我們將會發現,離開機器我們又變得一無所能。

或許,對於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出現,人類所缺少的並非迎接其到來的準備,相反而是未來某天失去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準備。

古希臘神話的警示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種獅身人面的怪物叫做斯芬克斯,它站在懸崖邊上,攔住過往的行人,用繆斯所傳授的謎語問他們,猜不中者就會被牠吃掉,這個謎語是:“什麼動物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腿最多的時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體力最弱的時候。”

當然,這個謎語的謎底今天已經被人們所熟知,答案就是“人”。不過在神話中,只有那位殺死自己父親娶了自己母親的悲劇人物俄狄浦斯答了上來,斯芬克斯因為羞愧跳崖自殺。很多人知道這個故事,但往往忽略了一個細節,就是斯芬克斯的人面代表了知識和智慧。我想說的是,人工智能在知識的儲備能力上已經超越人類,未來機器人將會像斯芬克斯那樣因為擁有比人類更豐富的知識而耀武揚威。

問題在於,如果我們不加限制地賦予機器更多知識和智慧,未來將不會出現第二個俄狄浦斯來戰勝獅身人面的怪物,從而使得機器人在社會角色中處於絕對優勢的地位。起碼在心理層面上,擁有更多知識會給人類帶來一定程度上的震懾,好比我們身邊知識更為淵博的人往往受到人們尊重和擁戴一樣。
當我們面對比我們知識淵博的機器人時,儘管不必擔心被吃掉,但知識的匱乏足以讓人類未開口便已敗下陣來。

再造一座巴別塔

聖經中記載,不滿於現狀的人類為了防止洪水等災難的再次降臨,聯合起來準備搭建一座通往天堂的巴別塔,後來被上帝發現,利用讓人類使用不同語言的手段阻止了這項工程。今天,不滿於現狀的人類致力於機器人的創造,無異於搭建一座巴別塔。

至於塔的盡頭是什麼,人類既不知道,也無法知道。或許是一個嶄新的世界,或許會將人類引向災難,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沒有“上帝”的阻撓了。


資料來源:雷鋒網
編輯:郝小亮
標籤: 人工智能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