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好奇號發現火星甲烷噴發, 最可能來自微生物分解

雷鋒網 於 12/01/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編者按】本文由知社學術圈胡舟教授編譯。

在火星上的發現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的觀念。在宇宙裏,我們並不孤單。

好奇號探測器偵測到了一個持續至少兩個月的甲烷氣體噴發。這可能不是我們想象的首次與外星生命接觸的情景,也不是在那風塵已久的遙遠世界中發現了遺蹟,但這已經讓科學家們興奮至極,因為這意味着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性是甲烷產生自蛇紋石化作用的地質過程,這需要熱量和液態水的支持。

如果真是這樣,將會導致水熱系統的進一步發現,那絕對是搜尋生命的絕佳地點。另一種可能性更令人興奮,科學家推測甲烷可能是活體微生物的排放物。“這是我們所能提出的不多的假設中的一種,隨着進一步探索,我們必須考慮這種情況。” 好奇號項目科學家John P. Grotzinger表示。

美國天主教大學的Vladimir Krasnopolsky指出,由於火星在過去幾百萬年中都不存在火山活動,細菌確實是火星甲烷的最有可能來源。在地球上,95%的甲烷都來自微生物有機體。

在火星大氣中,甲烷分子在經過幾百年的光照和化學反應後會分解,所以好奇號所發現的甲烷氣體一定產生於近期。這表明如果來源真是微生物,那麼它們至少在短期內是存在過的。


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經這樣説過:在進化歷程中,我們的心中都深深埋藏着流浪的衝動。我們終於來了,從那古老的狩獵時代至今,我們在地球上99.9%的時間都是流浪者。現在,我們下一個要去流浪的地方,就是火星。

“科學家們一直希望能夠在火星上發現一些微量的甲烷,”Kenneth Chang在《紐約時報》中寫道,“飄落到火星上的宇宙塵埃可能含有有機化合物,經過太陽的紫外線照射會分解並生成甲烷。但《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對新發現做出了詳細描述,這與以前的説法截然不同。當時研究人員表示好奇號沒有發現甲烷跡象,並指出了甲烷含量不會高於1.3ppb。在那之後,科學家提高了測量精度,探測到火星甲烷水平約為0.7ppb。這比之前的預測減少一半,從而引起了另一個思考,即火星上的甲烷是在不斷減少的。”

2013年11月,好奇號測出火星甲烷水平較之前數據高出10倍。“當時我的反應就是‘我的天吶!’”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Christopher R. Webster説,他也是這篇《Sicence》文章的第一作者。

直到1月底,甲烷含量都保持在高位,然後才下降到低於1ppb水平。這種快速的出現和消失表明這波甲烷為相對小規模噴發。

Chang寫道:“約十年前,有三個科研團隊報告在火星大氣中測量到甲烷——兩個小組採用地球觀測方法,另一個小組使用了歐洲太空總署的火星快車好軌道衞星,所有的測量都發揮了設備能力的極限。兩年以後,甲烷似乎消失了蹤影。如果測量屬實,那説明火星上不僅存在甲烷來源,同時還有某種機制可以快速將其瓦解。


(NASA好奇號探測器隔熱板,於火星表面下降過程中)

當時,很多科學家認為這很可能是測量錯誤。科學哲學家Thomas Kuhn曾經説過,科學範式總是充斥着常被視為錯誤的異常結果。只有當無法解釋的現象足夠多時,才能建立起我們所謂的範式轉移。這次最新結果能否引起火星上沒有生命這一觀念的範式轉移?至少,按照Dr. Grotzinger的話説,甲烷的噴發再次成為熱點。


上圖為來好奇號探測器測量的火星甲烷濃度圖,橫座標為時間跨度,即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間的750個火星日。可以看出,甲烷濃度曾大幅度攀升,平均值達到7ppb,而高峰前後的正常平均水平如前所述,僅為0.7ppb。測量任務由火星樣本分析實驗室套件 (SAM Suite) 中的可調諧激光光譜儀 (TLS) 完成。


Sample Analysis at Mars (SAM)


火星樣本分析實驗室套件 (SAM Suite)

據NASA報告稱,好奇號還首次確認在火星巖石樣本中存在碳基有機分子。這些雖不是生命存在的直接信號,但為火星上曾經具備生命所需條件增加了證據,並且可能至今也還存在。好奇號在350萬年前形成的蓋爾隕石坑的土壤細粒中發現了結合水,並確信在每立方英尺的火星土壤中存在約兩品脱的水,不過這些水是依附在礦物質上的,無法直接接觸。

火星是個沒有生命存在的不毛之地,這一原有觀念正隨着新的發現而慢慢改變。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它並沒有我們最初想象的那樣荒蕪,進一步地,火星是否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了無生機呢?

[參考文獻]

The world:There may be life on Mars after all

NASA:Methane Measurements by NASA's Curiosity in Mars' Gale Crater

NASA: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doi: 10.1126/science.1261713

doi: 10.1126/science.1260291

注:標題圖來自暱圖網。

【作者介紹】知社學術圈(zhishexueshuquan),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交流平台,旨在分享學術信息,整合學術資源,加強學術交流,促進學術進步。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知社學術圈
標籤: NASA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