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點贊如何影響使用者社交行為?

雷鋒網 於 14/11/2014 發表 收藏文章

Facebook中小小的紅色點贊標誌魔力十足,每當看到螢幕上的點贊通知時,不少使用者心裡肯定有種溫暖但轉瞬即逝的優越感。點贊數證明了博主的受歡迎程度,他們樂在其中,並迫不及待地想得到更多點贊數。

為了留住13億活躍使用者,Facebook將「數位」遍佈各處。程式師Ben Grosser稱,這些數位資訊直接影響了使用者的行為,使他們成了Facebook的鐵杆使用者。他也非常喜歡Facebook,2012年10月他開始對Facebook的幕後資料一探究竟。

他回憶稱:「曾經有段時間我對數位的關注度超出了對內容本身,一心想著自己得了多少個贊,而不在意是誰點了贊。每次進入Facebook後,我第一眼就撇到點贊數通知列。我為何如此在意點贊數呢?”

由此,Grosser設計了一套瀏覽器外掛程式The Facebook Demetricator。它能遮罩Facebook上所有的數位資訊,只能看到淺藍色的點贊標誌,並顯示著一行字「大家喜歡這個」,而非通紅的點贊數位。


兩年來,Grosser基於使用者回饋,明白了該外掛程式如何影響使用者對社交網路的理解,還在Computational Cultur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相關主題的論文。

Grosser的研究發現很有啟發性。雖然Facebook的火爆現象早已有之,但Grosser設計的外掛程式著實讓使用者們自由、輕鬆地體驗了一番Facebook。這種體驗表明,數位度量指標,如點贊數,首先改變了使用者的行為習慣,變相鼓勵使用者去爭取點贊數。其次,操控了使用者的情感,如點贊數不足便刪掉自己發的東西。再者,它掌控了使用者的行為,比如只為新的內容點贊,而無視舊的內容。最後,它還讓使用者變得「隨波逐流」,形成一種「人家點贊我也點」的心態。


簡言之,數位只會讓使用者追求更多的數位。比如,好友數被視為身份的象徵,因為Facebook將「添加好友」圖示上添了一個「+1」符號。這個「+1」潛移默化地鼓勵著使用者去添加更多的好友,並認為加好友是一種積極的舉動,但使用者自身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微妙心理變化。使用者們就秉著「只求更多」的心態來玩Facebook。

數位上的攀比,讓數位變得越來越重要。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進入Facebook看到有人在給別人點贊,你不點贊自己也覺得過意不去。Facebook使用者們創造了這樣的模式,迫使其他人也效仿。

用過Grosser瀏覽器外掛程式的使用者深知,要無視數位的存在還真是件難事。


但也有外掛程式使用者持反對意見,聲稱這種瀏覽器外掛程式只會阻礙人們使用Facebook。Grosser稱:「還有大部分使用者表示,遮罩數位毫無必要,數位就是焦點,有些人偏偏熱衷於這些數位度量指標。”

出現這種現象的並非只有Facebook,Instagram上也有,很多青少年都為之癡迷。Twitter直接將粉絲數放置在使用者首頁頂部,一目了然。還有已聲明不會引進廣告商的Ello,也將時間資訊和流覽量顯示出來了。

總之,Demetricator瀏覽器外掛程式的巨大影響顯而易見,而數位改變了Facebook使用者的行為方式。但Grosser 認為這並不是件壞事,僅是希望能通過這次實驗讓使用者們反思這些現象。

「我們想得到更多的贊,那麼點贊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這些數位如何影響我們互動?對這些問題的忽視才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麻煩。”

隨著使用者對內容的敏感度提高,他們也會想辦法避開一些不必要的垃圾資訊。也許往後,大家仍繼續著對點贊的狂熱。就算我們順著潮流期待更多點贊,也不一定要給點贊賦予何種意義。

via TA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章遠岸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