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一款徹頭徹尾的 iPhone 配件

雷鋒網 於 21/11/2014 發表 收藏文章

蘋果在昨天公佈了Apple Watch的開發者套件WatchKit,披露了一大堆資訊。開發者可以為其開發三種「應用」:WatchKit app,Glance(顯示通知)和actionable notification(可交互通知),儘管看起來有些類似,但WatchKit應用的開發與iPhone和iPad上的iOS 應用有很大的不同。蘋果對Apple Watch的硬體使用非常吝嗇,絕大部分計算工作都由iPhone來完成。

從蘋果官方的Watch Kit說明文檔看,Apple Watch徹頭徹尾是作為iPhone的遙控/設置(Watch APP/Notification)和通知(Glance和Notification),不存在任何單機應用場景。

舉個例子,動畫會先通過手機的GPU渲染成一個影像序列再通過OTA傳輸到手錶螢幕上。這種減輕手錶負擔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延長續航,蘋果一直未提Apple Watch的續航水準,外界猜測可能需要一天一充。國外開發者Jared Sinclair在Twitter上吐槽:WatchKit API=電池續航,電池續航,電池續航。


為什麼蘋果不讓Apple Watch更獨立?

果殼電子軟體副總裁于海東認為有三點原因:

A)一招鮮,吃遍天:蘋果應該是認為,智慧可穿戴設備目前脫離智慧手機的使用場景,都稱不上強需求,所以索性讓Apple Watch現階段安心做好手機助手身份,屬於「專心做好一件事」的思路;

B)長幼有序:蘋果有著龐大的iOS存量使用者,現階段,在iOS生態圈仍然處於巔峰期、利潤仍處高位時,Apple Watch的定位如果過分獨立(比如像三星GEAR S那樣可以打電話),是可能產生內部競爭、分流固有客戶群的。iPad Mini較晚推出很大程度是為了清理iPod和Nano的庫存,MacBook Air和iPad堅持使用不同作業系統,都有這方面考慮。
C)乘法不如加法:蘋果iOS生態圈的優勢在於龐大的iOS應用和iOS開發者人群,如果讓Apple Watch可以獨立的運行應用,無論是讓iOS開發者分流,或者繼續堅守iOS而冷落Apple Watch開發,這都不是蘋果期望看到的。因此,不讓開發者做乘法(iOS和Watch兩套),而是加法(Watch應用配合iOS),這是最穩妥和經濟的做法。

對於蘋果為什麼暫時不開放本地應用介面,出門問問CEO李志飛表示,「我們認為這是蘋果給自己預留的一個緩衝。開放這個介面的前提,是智慧手錶這個新的品類得到使用者和市場的認可,而非技術上的約束。”


蘋果的智慧硬體發展思路

蘋果的這一做法體現了其智慧硬體的發展思路。于海東認為,「Watch Kit和Apple Watch充分體現了蘋果對於智慧硬體的思路——緊密團結在以iPhone為中心的「機中央」,所有智慧硬體(手錶,未來可以有任何硬體)更多承擔輸入和輸出的作用,計算工作交給iPhone」。

這個框架的優勢表現在:

A) 功耗很低——由於不需要太多計算功能,Apple Watch(及未來可能的其他硬體)很可能只需要承擔輸入和輸出,運行頻率可以非常低,自然很省電;

B) 成本低——晶片和記憶體需求很低,甚至可以不用RAM,只要Cache即可;存儲的需求也很低,甚至可以不需要 ;

C) 可擴充性強——其他可穿戴設備形態,甚至更多智慧硬體形式,都可以用這個思路,迅速擴張,對於開發者來說,他們只不過需要去熟悉iOS新增的某個Extension而已,基本沒有遷移成本。

出門問問CEO李志飛表示,無論是安卓還是蘋果,兩家的做法都是將手錶上App主要的運算功能放在手機上, 大部分不基於手錶本地運行。若將來電池耗電的瓶頸能夠解決,使用者單獨佩戴智慧手錶的習慣逐漸形成,智慧手錶才有必要越來越獨立于手機存在,才有必要讓更多手錶的本地應用出現。

這與iPhone的發展過程類似,從一開始完全沒有協力廠商應用,隨著軟硬體不斷升級,有了AppStore,到iOS 8則變成了十分開放的系統。只不過對Apple Watch來說這一過程將走得異常迅速。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劉方平
標籤: Apple Watch  iPhone 配件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